如何構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際關係

  高中生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際關係的核心之一就是塑造共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

  構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方法:認知調整

  對於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與反應,這是因為,人的情緒不是取決於其所遇到的是什麼,而是取決於怎麼去理解所遇到的事。因此,有人說態度決定命運,這是很有道理的,要從根本上去改變一個人,首先得改變他的思想觀念。中學生很多人際關係問題,都是源自於認知上的偏差。比如,很多學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比較追求完美,往往因為對方身上有某些自己看不慣的行為細節而不再樂意交往下去,不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有的學生比較內向被動,總覺得老師偏心,對有的同學熱情友好,有說有笑,而對自己則不聞不問,就像自己是透明的一樣,由此產生反感,對該老師的課都不願意聽,成績一落千丈,不明白人際交往是相互的、雙向的,需要自己主動地投入、溝通與開放,而不是坐等天下掉下來個林妹妹;而有的學生,又往往把某個異性不經意的一個眼神或者是出於好心的幫助當成是對自己情有獨鍾而陷入單相思的漩渦,弄得飯茶不思,精力分散,誤把青春期的正常萌動當成是愛情的來臨。

  所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的知識與技巧,糾正認識上的偏差,是讓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為此,我們通過心理輔導課、專題講座、編輯心理輔導報、開闢心理專欄與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啟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的原則與方法,使學生能夠明白什麼樣的人是受人歡迎的、為什麼會受人歡迎,從而為他們的人際交往實踐指明方向。

  構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方法: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凡事斤斤計較、固執己見、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反省自己的人,我們很難想象他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人們在談及自己的人際關係之所以失敗時,也往往會歸結於雙方的性格不合。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如何,不僅是人際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我曾經接待過一個女生,她在小學、初中時都是成績全校第一的優秀生,一直深得老師的寵愛與同學的崇拜,為此養成了高傲自負的性格。進入高中之後,因為班主任在編排座位時沒有理會她的要求而對她特別照顧,引起她強烈不滿,居然以上課睡覺、遲到早退等違紀行為來報復老師,而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學習成績一路下滑,而等她意識到問題嚴重,想要努力趕上去時,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了,腦子裡總是充滿著對老師的怨恨。成績不突出,在班上相當於一個透明人,沒人注意到她的存在。習慣了眾星捧月的她,實在很難接受這種落差,面對成績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她既嫉妒又不服氣,而對比自己差的同學,她又瞧不起,弄得自己整天孤家寡人的,所有的苦悶都壓抑在心,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最後形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一到教室頭就痛,對老師的提問十分恐懼,就算答案很清楚,卻一句話都說不出。因為她的偏執個性,使她一直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她總是認為造成她今天這種局面,都是別人的錯,因此心理治療進展緩慢。這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重視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

  在這一方面,我們首先通過《自畫像》《找知音》《我所喜歡的人》《假如我是招聘主考官》《如果我是領導》《我希望我的朋友是這樣的人》等心理活動課收集學生對自己的瞭解程度,討論總結最受人喜歡的個性品質以及當代社會需要什麼樣品質的人才等,然後通過氣質與性格的測量,讓學生對自己的個性特點有個比較全面準確的瞭解,從而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揚長避短,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完善自己。

  構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方法:共情能力培養

  共情是指一種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並理解別人的情緒、需要與意圖的一種人格特質。共情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作為態度,它表現為一種對他人的關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為一種能力,它表現為能充分理解別人的心事,並把這種理解以關切、溫暖、尊重的方式表達出來。從操作角度看,共情可以分解為: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意圖,並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對方情緒與意圖的感受、理解與尊重。具備共情特質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別人的需要與苦惱,並能在必要時以得體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援與幫助,因此,非常有助於健康人際關係的建立。日常生活中,有共情習慣的人很少與別人發生衝突,因為他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別人,並以平和的心態與人相處。

  即使與他人產生矛盾,具備共情能力的人也能平和地以建設性的方式去處理。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傷害了別人而不自知。比如說,愛拿同學的缺陷來取笑,休息時間旁若無人地聊天說笑、煲電話粥,同學病了或是遇到突然變故情緒低落非但不會主動問候一聲反而在一旁興高采烈,這都是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的常見原因。

  有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班上的男生都不喜歡他,活動分組時沒有一個組願意接納他。這令他十分的鬱悶,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後來班主任深入學生中瞭解情況,才知道他的一些行為沒有顧及到其他同學的感受,比如,他習慣在同學們睡覺的時候洗澡、洗衣服,嘩嘩的水聲使得大家沒法入睡;換下來的髒衣服經常搭在床頭上好幾天不洗,弄得整個寢室都是他的衣服發出的酸臭味與黴味;漱口的時候不用水杯,直接用嘴對著水籠頭接水等。面對同學的抗議,他不以為然,仍舊我行我素。通過學校開設的心理輔導課,在心理老師的幫助下,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加以改進,融進了集體之中。

  因此,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是幫助他們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我們主要通過五個方面來訓練學生的共情能力:

  1.會關注周圍的人。

  2.培養對他人需要的敏感。

  3.學習觀察並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4.通過觀察非言語資訊增加對他人的瞭解。

  5.增強對他人的理解能力,學會傾聽與換位思考。

  ***四***行為訓練

  傳統教育上的知行脫節,使得很多學生雖然也懂得不少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者也意識到自己的個性弱點,但由於缺少行動,往往難以成為自己良好心理素質的一個部分。而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就像身體素質的提高一樣,光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行動是不行的。針對人際關係的直接性、實踐性和一些性格內向害羞學生的退縮性,面對學生的共情缺失,我們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分析、心理遊戲活動、專項培訓等方式,為學生創造處理與建立人際關係的訓練,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讓學生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深受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