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意義

  高校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正常運轉的潤滑劑,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礎。所以高校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一***高校學生人際交往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我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學專家丁攢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心理病態大多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所致。這是因為:一方面在大學每個學生都有快樂和憂愁,快樂與朋友分享會更快樂,憂愁向朋友傾訴就會減輕,傾訴的過程就是減輕心理壓力、緩解心理緊張的過程。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會導致心理負荷過重。大量的研究證實,離群、孤僻會使人產生孤獨、憂慮,可導致心理障礙。另一方面在大學同學間愉快、廣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也有助於個性的健康發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與別人的積極交往,缺乏穩定而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個人往往就有明顯的性格缺陷。如在每年的高校學生心理測試中會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危機都與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相聯絡的。同時心理學家也從各個不同角度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健康的個性總是與健康的人際交往相伴隨的。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了身體、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很優秀的研究生和大中小學生,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同別人的交往以及人際關係都很好。他們有著一系列有利於積極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個性特點,如友好、替別人著想、信任別人等等。這些研究從一個側面提供了人際關係狀況影響個性發展和健康的佐證。

  ***二***高校學生人際交往是學生獲得安全感的需要

  人作為有機體同樣要遵循生存第一的法則,沒有人會懷疑自我儲存是人的最根本的原發性需要。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與人交往是獲得安會感的最有效途徑。當人們面臨危險的情境而感到恐懼時,與別人在一起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減少人們的恐懼感,使人們感到安寧與舒適。另外,人除了生物性的安全感需要外,還有社會性的安全感需要。如新生進入大學學習,脫離了原來中學人際關係支援,新的人際關係尚未建立,因而在自我穩定感和社會安全感方面就可能出現危機。在大學新的人際關係建立起來之前,會一直處於高度的自我防衛狀態。所以,這些學生只有通過交往,同其他同學建立了可靠的人際關係之後,他們的社會安全感才能得到確立。

  ***三***高校學生人際交往是學生確立自我價值感的需要

  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從有自我意識出現的那一天起,他就開始用一定的價值觀來自我評判。當自我價值得到確定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一種自信、自尊和自我穩定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自我價值感。高校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的自我價值感一旦得到確立,他們的生活就會富有意義,充滿熱情。相反,如果某個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得不到確立,他就沒有正常的自信、自尊和自我穩定感。此時,這個學生就會學習生活中產生自卑、自貶、自我拒絕、自暴自棄等行為。他得大學學習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也就只能走上自甘墮落的道路。所以,人是需要相互溝通了解的。每個同學對於自己的能力、性格與心理狀態的評價,以及對人、對事物所持有的看法,常常是不確定的,這些都需要與別人進行交往,需要同別人建立並保持一定的人際交往。在交往中通過將自身的狀況與他人的狀況進行比較,找到一個參照系,並確定了自己在這一參照系中的位置之後,才能形成明確的自我評價。從而獲得有關自我狀況的反饋,瞭解自我,使自己的行為具有明確的方向,並使自我價值感重新得到確立。

  西方心理學家克林格做了一個廣泛的調查,結果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生活的幸福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多數被調查的學生中被問到“什麼使你的學習、生活富有意義”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自己的學習生活是否幸福取決於自己在生活學習中和其他人的關係是否良好;如果同老師、朋友及同學關係良好,有深刻的情感聯絡,那就會在學習生活中感到有意義。反之,則會感到學習生活缺乏目標、沒有動力和不幸。所以,高校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積極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學生個人的自我修養和品質的提升,也有利於將來真正適應以後的社會。

  高校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途徑

  ***一***真誠心

  孟子認為:“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俗話說:“澆花澆根,交人交心”這正是人緣好的關鍵,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心換心,以誠相待,才能使雙方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進而結成深厚的友誼。真誠心,就是為人處世要有真心、誠心,要講真話,辦實事,態度誠懇,為人實在,不虛偽,不說謊。以誠相待,心誠則靈。真誠能夠感動對方,使不太好的關係轉好,如歷史上著名的“將相和”,真誠心還能消除誤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美好。

  ***二***平等心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生理年齡不是問題,社會地位不是差距,家庭背景不應該成為障礙,貧富差距不應該是天平的砝碼,尊長輩分更不應該是話下。心存平等,一視同仁,友誼才會長久。

  ***三***尊重心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尊重別人,重視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對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和認同感,給予別人熱情,其實就是給予別人支援和鼓勵,能大大增強對方的自我肯定。將心比心,別人在感到尊重的同時,也會以尊重心相對。尊重心,是建立在心理平等的基礎上,尊重能帶來良性反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

  ***四***寬容心

  寬容大度,性格開朗,氣量恢巨集,胸懷寬廣,是為人處世較高的境界。“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大度叢集朋”、“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些都是說明寬容大度的好處,其表現很多:對人對友求同存異,不以自己特殊的個性或嗜好待人;能容忍朋友的過失,不記前嫌;能虛心接受批評,主動檢查,而不文過飾非,推諉責任;在小事上不斤斤計較,耿耿於懷;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使自己更加明智。遭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齊桓公不計私仇,任用射了他一箭的管仲為相,成就了一代霸業;光武帝劉秀“不斥異己,不念舊惡,泛愛容眾,結恩心於臣民”,使漢室中興;等等,這些帝王將相的寬容大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五***忍讓心

  這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態度。人與人相處,得成於忍。“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別人尖酸刻薄的言語、不良的行為態度傷害到自己時,要忍。忍,要明明白白,經典有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因為別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不懂,所以不足為怪;忍,還要顧全大局,為了集體團結,為了家庭和睦,要忍下來,能放手時則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妨提倡“吃虧是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