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議論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議論文閱讀是天津中考語文中考察的重要閱讀考點,為了幫助大家練習閱讀答題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閱讀練習。

  天津中考議論文閱讀原文

  ①自我同一性客觀上是自我人格的統合性和一貫性,主觀上主要是個體形成有關自我的一致形象,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空中以同一實體存在及自身內在的相對不變性和連續性的主觀意識體驗。埃裡克森在其人格發展理論中指出,青少年時期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時期。

  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離不開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網路的虛擬空間給個體釋放自我、建立同一性提供了機會。在真實世界的傳統情境中,人們進出於各種角色並十分清楚自己角色的轉換;但在虛擬空間中,人們可以平行地同時扮演不同角色,擁有平行而共存的自我及生活。這種現象具有積極的意義,因為孩子可以強化和建立比實際生活中更令人滿意的自我形象,他們能積極發展信心和知識,以便為更好的現實做準備。

  ③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網路生活與現實生活畢竟存在差異。“在網路世界裡,嚴格地說,發生相互作用的不是人,而是存在的數碼,由此出發,人們可以在網路虛擬的經驗空間裡輕而易舉地構建自己的新的身份”,這使現實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網路世界變得複雜起來,人的身份具有了虛擬性、多樣性、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於是,在同一個個體身上可能同時具有多種角色或身份,這些角色不僅與現實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間可能也是互相沖突的,這就比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亂,而且由於部分青少年對自己在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的觀念和行為實行雙重甚至多重標準,在網路和現實生活中交替出現不同的性格特徵,人格缺乏相應的完整性、和諧性,這些都影響建立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④克羅特馮特非常強調“對選擇的探索和承諾”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認為這兩個過程是自我同一性形成過程的核心。“對選擇的探索和承諾”受兩大因素影響,一為環境因素***社會、家庭、學校***,另一個為個體特徵因素***人格特點***,而且環境與個體內部特徵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德育通過一種環境影響能夠促進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由於自我同一性實質上是自我與客我,理想我與現實我,過去我、現在我與將來我,自我與環境的統一,在網路時代,還體現為虛擬我與現實我的統一。德育在引導青少年順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時,應把著力點放在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正確看待自我與社會關係、正確處理虛擬與現實關係、正確認識各種虛實角色及增強其角色調適能力上。德育還應該關注人的現實生

  活,通過心理諮詢、群體活動等方式引導青少年接納自我,看到自我發展的現實空間。此外,德育還需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自律意識的培養,幫助青少年自主有序地選擇實現自我認同的正確途徑,使網路的認同感培育作用能夠發揮其最佳效果。

  ⑤總之,在網路日益成為人的“第二生活空間”的趨勢下,德育關注青少年的網路生活就具有了合理性。而青少年網路生活中所存在的負面問題則使德育對青少年網路生活的關照又具有了緊迫性。德育引導時,首先要依據青少年網路生活的狀況,明確其觸角應觸及的範圍和領域,確定相應的教育引導內容,要結合網路和青少年自身特點,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導方法;還要積極尋求社會與家庭的支援,注意教育資源的協調性,建構起立體化的教育框架。

  天津中考議論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自我同一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從主觀角度看,自我同一性是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空中均以同一實體存在及自身內在的相對不變性和連續性的主觀意識體驗。

  B.從客觀條件看,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決定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而在網路世界裡,數碼的存在往往對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構成困擾。

  C.從發生原理看,自我同一性在當今生活中很難建立,原因是人在網路與現實的交替中會呈現不同的性格特徵,人格不夠完整和諧。

  D.從引導機制看,自我同一性包括虛擬我與現實我的統一,德育要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各種虛實角色,並增強他們的角色調適能力。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①段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闡釋自我同一性,接著引用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指出青

  少年時期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時期。

  B.②段分析網路對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積極意義,③段通過比較網路與現實的不同,闡釋了網路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負面影響。

  C.④段引用克羅特馮特的理論作為分論點,強調網路時代的德育要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正確看待自我與社會的關係。

  D.⑤段先指出德育要關注青少年的網路生活,然後概述如何進行德育引導,確定引導內容,探索引導方法,建構立體教育框架。

  3.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虛擬空間可以讓孩子強化和建立比現實生活中更令人滿意的自我形象,因此孩子上網就能積極發展信心和知識,會為更好的現實做準備。

  B.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亂,是因為他們可以在網路空間裡輕而易舉地構建自己新的角色或身份,而這些角色或身份之間可能也是互相沖突的。

  C從幫助青少年順利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角度來看,德育引導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自律意識的培養,教育他們儘量遠離網路虛擬的複雜空間。

  D.當前,關注青少年的“第二生活空間”很必要,也有緊迫性,德育在對青少年的網路生活進行引導時,還要積極尋求社會與家庭的支援。

  天津中考議論文閱讀答案

  1.【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解析】原文只是說“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離不開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並沒有說“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決定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轉述錯誤。

  2.【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解析】表述不完整,原文為“德育在引導青少年順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時,應把著力點放

  在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正確看待自我與社會關係、正確處理虛擬與現實關係、正確認識各種虛實角色及增強其角色調適能力上”。

  3.【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解析】A項原文只是說“這種現象具有積極的意義,因為孩子可以強化和建立比實際生活中更令人滿意的自我形象,他們能積極發展信心和知識,以便為更好的現實做準備。”“孩子強化和建立比現實生活中更令人滿意的自我形象”和“孩子上網就能積極發展信心和知識,會為更好的現實做準備”之間沒有構成因果關係,強加因果。B項原文只是說“這些角色不僅與現實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間可能也是互相沖突的,這就比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亂”,而不是“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亂”說法過於絕對。C項原文只是說“德育還需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自律意識的培養,幫助青少年自主有序地選擇實現自我認同的正確途徑,使網路的認同感培育作用能夠發揮其最佳效果”,所以選項中“離網路虛擬的複雜空間”的說法屬於推斷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