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相關介紹

  陶瓷分為傳統陶藝與現代陶瓷。但是陶瓷不只有這兩種分類,它有許多表達形式。那麼,關於中國的民間陶瓷,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現代陶瓷藝術品鑑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生產陶器的國家,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陶瓷藝術品來體味歷史長河中的點滴。而當代陶瓷藝術的探索者和創作者們,不僅承繼著悠久的傳統技藝,同時也在思索著如何發展中國當代的陶瓷藝術。

  那麼,什麼是現代中國的陶瓷藝術發展的新亮點?又如何鑑賞中國的現代陶藝品?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歷程,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有何不同,可以從多種角度來探討。

  以時間為線

  先從創作時間來看。新中國成立以後產生的第一代陶瓷藝術家因其學習背景、師承來源不同,時代的變遷使他們的作品不僅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也由於一些藝術家的留學背景,反映出了西方陶瓷藝術與中國的差異。例如祝大年、梅健鷹、鄭可、高莊的作品。祝大年曾留學日本,他的作品裝飾性強、色彩明朗,透出很強烈的人情味。作為“建國瓷”的主要參與者,他不僅努力恢復地方名窯的生產,也從理論上對傳統藝術的發展做了重要工作;高莊的作品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傳統工藝手段,還反映出了歷史時期的特徵。

  第一代陶瓷藝術家的學生構成了中國第二代陶瓷藝術家。這時,新中國的教育體制發生了變化,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等一批藝術教育院校的成立,不僅引進了西方的教育體制,也使中國的學生更多地接受到了西方的現代藝術設計理念。例如,楊永善、周國楨、陳若菊、張守智等,他們的作品注重實用性和創新,對中國現代陶藝發展的承前啟後,功不可沒。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很多陶藝作者開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中國新一代的陶瓷藝術家之中有一部分堅持傳統技藝,在材質和工藝方面進行探索,作品精緻、感性細膩;也有一部分在作品中體現出更多地糅合各種藝術創作的方法在作品中,探索陶瓷與其他材料的結合,不侷限在傳統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礎之上。新一代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對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呂品昌,他的作品不拘泥於具象,彰顯風格;白明的作品清新雅緻,富有文人氣質,在具象的陶藝作品中表現了抽象的中國傳統文化,以一種出世和入世的姿態專注於現代陶藝的發展;鄭寧在日本留學階段注重實地研究日本的傳統陶藝,作品質樸渾厚,沉穩古拙中現暢達;左正堯,作品表現手法純淨利落,給人以直觀的衝擊力,有裝置藝術的特徵;何炳欽,作品根據絞揉成的泥片紋理有意識拼合成裝飾形象,既有人為意識的裝飾形象效果,又有自然天成的形象效果,給人一種鬼斧神工、天然雕琢的意象。

  投身到陶藝創作中的年輕一代,展現出了多元化、開放的、綜合的藝術特徵。各種實驗和創作反映了新一代的陶藝創作者正力求以一種新的視角審視陶藝創作、重新建立陶藝的創作價值。例如,馬躍軍的作品力求把對傳統平和自然的審美意境與青瓷的色質統一起來。造型上,作品在曲與直、動與靜、虛與實的對比形式中,從而使作品自然地流露出音律般的美感;馮澍,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對傳統的崇拜,以及對高新技術被動的接受,使其作品寫實誇張,運用材料的結合完成對視覺的衝擊;王海晨,以一種新的視角來詮釋青花裝飾與現代傢俱的結合。

  以創作地區為線

  以陶瓷創作的地區來看,像景德鎮作為歷史上的陶瓷重要產區,名家輩出,很多陶瓷藝術家在景德鎮完成創作,作品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手工技巧和工藝之美,時至今日,一部分陶瓷藝術家不僅繼承了產區精湛的傳統工藝技巧,還把這些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技藝發揚光大。

  浙江省龍泉市自宋代開始就是青瓷的重要產地,現在很多中外陶藝家仍醉心於如冰似玉的青瓷。例如:陶瓷藝術家徐朝興長期從事龍泉青瓷藝術的創作與工藝研究,有豐富的青瓷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繼承了龍泉青瓷傳統工藝,熔龍泉哥窯與弟窯於一爐;毛正聰,從事青瓷研究50餘年,繼承龍泉青瓷傳統工藝並勇於創新,自具風格。他的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閣、中央臺辦等機構以及中央領導、海內外人士收藏。

  江蘇省宜興市盛產陶器,紫砂陶是其代表產品。宜興紫砂茶壺歷史悠久,名揚天下。歷史上製作紫砂壺的名家名作流傳甚廣,主要以造型取勝:“方非一式,圓不一樣”。用紫砂茶壺泡茶,不僅不產生化學變化,不奪茶香,又無熟湯氣,泡出的茶水色澤澄潔透明,茶味醇厚綿長。紫砂茶壺不僅有良好的實用功能,而且造型古樸優美,富有民族風格,色澤豐富含蘊,製作縝密精巧,經過歷代藝人千錘百煉的創造,成為工藝價值很高的欣賞品。現在宜興仍有許多陶藝家繼承傳統,製作出頗具新意的作品。

  福建省德化市以白瓷為名,瓷塑作品最有特色,今天也是重要的陶瓷產區。德化陶瓷藝術家蘇清河,作品《坐石觀音》藝術瓷雕是蘇清河的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推出的瑩玉系列瓷雕中的瑩玉紅瓷種新作,作品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爐火純青的藝術創作手藝。許興泰的《坐荷觀音》在繼承以何朝宗為代表的德化傳統瓷塑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藝術創新,作品動感十足,使觀音的形象更加世俗化、生活化,極具自由飄逸的造型美。

  現代陶瓷市場蓄勢待發

  中國現代陶瓷藝術家背後有厚重的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為依靠,他們又把目光投射到了世界範疇,對中國今日的陶瓷藝術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其作品成為印證我國社會發展的可貴的文化財富。但是,相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火爆,現在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對於現代陶藝作品還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陶瓷投資主體仍然是中國古代陶瓷,零星的現代陶瓷拍賣還難成氣候,往往是個人的收藏行為。

  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現在還沒有引起市場和人們的關注,並不代表作品不能引發觀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鳴。中國陶藝有著特殊的歷史和背景條件,雖然中國當代陶藝發展的路曲折而困難,但是正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陶藝創作者不斷對中國陶藝進行思考和探索,影響和成效已經慢慢顯現:各種陶藝聯展和個展地舉辦日益增多,教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習陶藝的人員不斷增加,國際性的交流也日漸頻繁。在各種拍賣會上開始出現現代陶藝作品,國際藝術收藏界也開始注意到中國一批有實力的陶藝家的作品。所以,我們應以期待的目光看待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的市場潛力。藝術品往往由時間來檢驗,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不會在人們暫時的漠視的目光下萎縮,而是正以蓄勢待發的姿態準備著。

  現代陶瓷的基本內容

  現代陶瓷,又稱精細陶瓷、特種陶瓷或高性陶瓷,按其應用功能分類,大體可分為高強度、耐高溫和複合結構陶瓷及電工電子功能陶瓷兩大類。在陶瓷坯料中加入特別配方的無機材料,經過1360度左右高溫燒結成型,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防靜電效能,成為一種新型特種陶瓷,通常具有一種或多種功能,如:電、磁、光、熱、聲、化學、生物等功能;以及耦合功能,如壓電、熱電、電光、聲光、磁光等功能。

  中國民間陶瓷藝術

  陶瓷的發明標誌著人類社會從原始的守獵、野蠻狀態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發展史,是人類進化的文明史,它影響著整個人類科學,文化藝術的程序。

  陶瓷的發展,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同時也伴隨著人類審美水準的提高,科技中有藝術、藝術中有科技。

  陶瓷的產生,首先考慮的是滿足人類自身實用功能的需要,同時在實用的基礎上,通過造型和裝飾又寄託著原始的樸素美,繼而脫離實用功能,從純精神的情感需要為出發點,另僻一條純藝術的道路。

  陶藝發展的開初,本屬民間藝術,它根植民間的土壤,來自民間,用於民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曾有著壯觀的發展和規模,中國陶瓷曾征服了海內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內外的帝王將相。

  中國皇帝在景德鎮曾多次設立御窯廠,為陶瓷的發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越到後期,由於統治者審美水準的低下,又要附庸風雅的虛榮心態,形成了一條繁瑣,堆砌,做作、空虛的宮廷藝術格式,因此就有官窯民窯之分。

  民間陶藝,儘管經歷著各朝的風風雨雨,它仍顯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現代審美趣味的趨使下,在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視頑強的發展起來。

  一、民間陶藝的特徵

  民間陶藝是就地取材、就地製作、土生土長、地方特性、地方習俗很濃的一種群眾性創造。

  民間陶藝有結合實用的,也有純欣賞性的。民間陶藝從造型到裝飾,既沒有重大的歷史題材,也沒有現實中的重大內容,它往往反映著人們淳樸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願望,流露著純真的鄉土感情和對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樸素,不加修飾,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筆弄刀,運用自如,活潑,粗獷、灑脫、渾然天成,形象處理,高度簡煉、概括,誇張,稚拙之美、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要說現代抽象藝術的發源地在哪裡7我看就數民間陶藝了,因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紋樣就是抽象的典型。

  民間陶藝的選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價廉物美,因材施藝,化腐朽為神奇。對於藝術創造來說,材質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加工細緻,純度很高的材質,固然有它的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純度較低的材質,更能體現粗獷,樸素,原始的材質本身的美,因為這種材質一經火焰燒成後,化學反應複雜,表面肌裡效果豐富。從而使純真的感情,自由的藝術風格,得到更好的體現。

  景德鎮的民間青花胚胎,就是採用含鐵質較高的下腳料使用單純一種青料彩繪,有料有筆,層次分明,在單純中見真情,從素雅中見含蓄。再加上使用白裡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溫燒成,畫面呈現青白相映,晶瑩透徹,“嬌翠欲滴”,互為滲透,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手藝是民間陶藝的重要特徵,只有純熟的手工技術,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隨機應變的體現心靈的感受,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筆跡刀痕的藝術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顯示人的智慧和創造性。

  火焰是陶藝最具特徵,最受制約的一關,所以陶藝也可說是火的藝術,任何不經火的考驗,就談不上是陶藝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幹人類,轉變成千變萬化,神奇莫測的釉彩。

  鈞瓷無雙,靠的便是火焰的變化和氣氛的控制。制約看起來是壞事,也是好事。人們不可能超越制約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約的範圍內充分發揮其特殊作用,這才是陶藝真正的語彙。民間陶藝便是最能適應的體現火焰的作用了。

  民間陶藝,從立意、選料,造型、製作、裝飾、火焰的運用,都是有機的完整的結合,既是科學的,又是藝術的,處理得當,才能產生和諧的,自然天成之美。

  二、景德鎮民間陶藝的現狀

  a.現代工業的衝擊

  自從五十年代初期,將無數個體的,作坊的生產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規模的、號稱十大瓷廠***最大的五千人左右***之後,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工藝流程,也不遺餘力隨之改造,曾顯赫幾個世紀,為中華民族為之奪魁的幾十座傳統柴窯被倒焰煤窯所代替***至今僅保留二座柴窯***。

  隨後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繪製民間日用瓷,都用機械精製原料,機械壓坯修坯,用花紙貼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幾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進行了改造,因為手工被認為是“落後的”:同時將景德鎮傳統的多品種單件藝術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白裡泛青為主體的產品結構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為主體的產品結構。於是產量擴大了,數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單純了,溫度一致了,裝飾規範化了,質量降低了,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民間青花幾乎都不見了:更可怕的是這種技藝被淘汰了。景德鎮的優勢和固有特色幾乎被消亡了。

  b.宮廷藝術的衝擊

  景德鎮自從有了御窯廠的建立,宮廷藝術就開始產生。

  這些專為皇宮營造的瓷器,民間不得使用。

  宮廷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是不惜工本,從原料的選擇。加工,造型、製作之精工,畫工之細微,燒煉之講究,都是優選最佳;另一方面,畫工由原來的自由選擇題材內容,自威畫風,到完全聽從督陶官的指揮,宮廷意趣和畫風所左右,於是由自由、潑辣的畫風轉到工整。呆板,以致到繁瑣,堆砌的宮廷藝術畫風同時人們誤認為,宮廷主張的,喜歡的東西一定是好的。於是這種畫風一直延續至今,越來越繁瑣,越來越刻板。

  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許多海外華人卻誤認為這是中國傳統陶藝的代表,外貿人員也以畫工的多少和畫面的繁簡來定價格了。

  c.文人藝術的衝擊

  民間陶藝與文人藝術,有它共同的東西,也有它不同的東西,民間陶藝講究直觀,單純,明快、誇張、趣味,文人藝術更講究意境、含蓄,詩畫,金石相配。在裝飾方法上,民間陶藝,當它裝飾一個主體的器皿時,它往往考慮的是全域性,是面面可觀,是與器皿的高度結合,詩書畫不同時裝飾在一個可視畫面上,圖章或年號是寫在器皿的底款上。這樣更能使人感到它們是一個完美的立體的整體。

  文人畫則不是這樣,而是將一個立體的器皿當成平面來裝飾,詩書畫、印章,同時在一個可視畫面呈現,其它的幾個面也許就毫無價值。

  這樣的畫面往往呈孤立的,有強加於器皿之感。至於民間陶藝那種,自由、洗染、奔放的瀟灑風格更是沒有。但是文人畫的社會基礎雄厚,格調高雅,書卷氣濃,一旦將其搬到陶瓷裝飾上來,也就很快佔有了重要的席位。

  縱觀這些因素,都對民間陶藝的生存、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在我們要呼籲、要用現代觀念來保護和發展手工民間陶藝,要適當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具現代人審美心理的現代民間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