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陶瓷的美相關介紹

  粉彩陶瓷是陶瓷的一種表達形式,它有自己獨特的美。那麼,關於粉彩陶瓷,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粉彩陶瓷的美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粉彩的形成

  粉彩又叫軟彩,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它形成於明末清初,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粉彩裝飾是沿用古彩畫料,以珠明料作畫底色原料,在底色的繪畫過程中,通過濃淡著色、粗細的變化,並對物體的體積用畫料進渲染、烘托,充分表現出物體的質感與前後關係,類似國畫工筆重彩打底色。粉彩裝飾的顏色也基本是從古彩的基本色中轉化而來。所不同的是在含鉛的玻璃質釉中進了“砷”元素,發明了“玻璃白”,通過新增溶劑來淺色、軟化色或降低燒成溫度,新增雪白來增加一種多種層次的明暗效果。由於氧化砷可以乳濁元素,有不明的感覺,在不透明的玻璃白上用洋紅或其它顏色洗,使得粉彩顏色更加粉潤、絢麗、柔和。此外,粉彩顏色還吸收了琺琅彩的素養,把許多琺琅彩中的顏色引入粉彩裝飾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五彩色系,擺脫了釉下裝飾的侷限,從而拓寬了藝術表現的領域和空間。為陶瓷裝飾藝術增添了新的內容,帶來了新的繁榮。

  粉彩瓷的瓷質美

  什麼是瓷質美?過去人們讚譽中國瓷器:“青如天、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這幾句話概括了瓷質優美的特點,簡言之瓷質包含的胎骨和釉肌,釉面是附著胎骨表面的一種玻璃體與晶體的不混合層,是一件光潤平滑的玻璃外衣。粉彩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因此,藝術家們在粉彩陶瓷裝飾時都非常注重發揮陶瓷的器型美、質感美,考慮畫面的內容表現,更重要的是瓷質美。粉彩瓷的裝飾大部分都是在高白釉瓷胎上進行,更注重的是工藝材質的器型美,使畫面裝飾和工藝技法表現的完美統一,因此粉彩裝飾設計必須利用和發揮好器型的材質美,注重陶瓷工藝的特點。

  粉彩瓷的工藝美

  粉彩是在中國的傳統藝術基礎上進一步吸入西方的造型藝術發展的,由於它的顏色性質與種類較多,因此運用技法也多種多樣。除了勾線、平填等技法以外,還有填色、照色、接色、吹色、扒色等,此外受中國畫技法影響,平塗填色洗染前先打一層玻璃白,特別是人物、花卉等都是洗染的方法,顏色有厚薄之分。畫的技法是要熟練地掌握材料的特性。此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構圖和造型。粉彩瓷的工藝表現技法非常豐富,濃淡分明,虛實相間,兼工帶寫,它也吸收了中國畫水墨和書法的技法,講究畫中有詩,書韻意趣。裝飾題材廣泛,描繪人物,展神仙佛道之貌,寫生旦名媛之美;表現山水,春夏秋冬之變化,山川險峰之精神,奇花異卉,錦禽彩翎,蟲草魚藻,以及各種景物圖案等,總之根據不同的器型設計不同的畫面,靈活運用,精心選擇設計才能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物各有所歸,更好的表現粉彩瓷的藝術裝飾效果。

  粉彩陶瓷的裝飾美

  隨著粉彩的不斷髮展,景德鎮“珠山八友”中的王琦、王大凡、劉雨岑的人物和花鳥畫,把中國畫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運用在粉彩創作的作品中,使粉彩和中國畫融為一體。如陶瓷中不少器型,像天球瓶、魚尾瓶等器型都表現人們的審美情趣,因此,陶瓷裝飾設計中的變形、誇張、簡練概括都能帶來審美效果,更能驅使人們去聯想,因此更具有廣闊深遠無限的藝術生命力,實際上我們的粉彩裝飾已經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並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

  粉彩陶瓷的創新美

  粉彩陶瓷雖然已經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但也面臨著創新問題。目前的工藝美術創作,面臨著題材新、創意新、形勢新、技法新、材料新等方面的發展,粉彩的顏色不斷在研究製造出新,更在粉彩裝飾效果上取得創新方面的開拓,並取得可喜成績。在題材上,粉彩大都是傳統題材,傳統歷史的故事,但對同一題材,每個人的手法各有不同,這就要求在發揮題材的深度上、立意上去尋求新的表現手法,無論花鳥、人物、花卉、山水、禽獸等質感強烈,明暗清晰,虛實層次分明,粉彩和釉上、釉下彩工藝綜合運用同青花,顏色釉等在一起組成綜合裝飾手法,使粉彩顏色更加豐富豔麗。

  粉彩藝術是一種以陶瓷的材質為媒介,依託手工技藝為主的擺脫了功用性的一種觀賞性、情感性、觀念性的純藝術形式。粉彩既可認為是陶瓷器物上的裝飾畫,也可作為純繪畫性藝術,與中國畫、油畫相比,只不過是藝術媒質不同而已。事實證明,認識的變化才可能促進粉彩瓷新的發展,只有對藝術全面和較高的認識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藝術的本質和自己創作的方向。粉彩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魅力依然勢不可擋,陶藝家在運用粉彩技藝的同時必須提高自己的審美品格,使粉彩表現藝術與技術達到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