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觀後感範文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電影以一貫溫厚而樸實的敘事方式,講述了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學期中,我聽說有《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就一直想去看看,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這個暑假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看到了這部電影。這電影看得我都為此掉眼淚了。

  《百鳥朝鳳》原來就有一個故事,我以前還做過繪本。我從小就喜歡這種神鳥鳳凰。從前鳳凰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但它卻和別的鳥兒不一樣,它總把別的鳥兒吃剩的果子撿起來藏起來。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都找不到食物,快餓死了了,鳳凰就將自己儲存多年的果子拿來與眾鳥分享。眾鳥為了感謝鳳凰,將自己身上最漂亮的羽毛摘下送給鳳凰。從此,鳳凰成了百鳥之王。

  《百鳥朝鳳》其實是一首經典民樂,而這影片是吳天明生前的作品,耽擱了整整兩年才上映。它不是預言故事,而是講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傳承手藝的故事。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是心懷熱血。他其實是尋找自己的接班人,他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尋找到他合適的接班人。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遊家班在給竇家出活時,焦師父主動提出給竇老爺吹《百鳥朝鳳》曲子——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聽到的曲子。焦師父吹呀吹,吹得如同活潑可愛的布穀鳥;吹呀吹,猶如歌聲優美的百靈鳥;吹呀吹,又像機靈鬼怪的鸚鵡……但是才吹到一半,天鳴發現師父的嗩吶染著紅紅的鮮血,他和師兄弟們苦口婆心地勸師父不要再吹了。可焦師父卻吩咐他們把鼓架起來,自己打鼓,讓天鳴繼續吹。他這樣不要命的吹打,是想讓他的曲子傳下去,也把吹嗩吶這門藝術傳下去!焦師父最終還是承受不住,噴著鮮血倒了下去。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是淚花嗎?不,這電影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吧!我想它是想來告訴我們:社會在進步,但同時不要忘了老時代的東西,這些有意思的音樂和它的工具。它也告訴我們:學習一樣東西,並不僅僅靠天分,更是靠勤奮的努力和汗水。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來看《百鳥朝鳳》這部感動天下的電影。

  二

  寒假中,我觀看了吳天明導演的作品《百鳥朝鳳》。

  該影片講述了在陝西的無雙鎮裡,吹嗩吶這項民間藝術,不止於娛樂,更是用在了喪事上,以示對故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的吹八臺,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而整個無雙鎮,唯有焦三爺會吹這“百鳥朝鳳”。

  年幼的遊天明成為了焦三爺眾徒弟中的一員。但他肯吃苦,勤於練習,師傅更看重的、他所擁有的便是他骨子裡對嗩吶的喜愛和高尚的人格,因此,遊天明成了唯一習得“百鳥朝鳳”的接班人。但後來,隨著西洋樂器的衝擊到來,適逢大事,村民們越來越少的選擇請嗩吶班,而是選擇更震撼的西洋樂隊。遊天明不願嗩吶就此沒落,進行了一系列的鬥爭……影片結尾,雲天明成功申遺,成為了嗩吶非遺繼承人。

  這部影片給我的震撼與感動,絕不僅限於其畫面的寬闊、人物內心的細膩、背景音樂的穿透力,而是在於他的思想主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當今世界,是一個文化多樣性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帶來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四面八方的外來文化,不斷衝擊世界甚至改變著中國傳統文化。從歡樂聖誕節到情人節,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火,而傳統的中國節日卻漸行漸遠。尤其是商家更是津津樂道,特別是聖誕節,無論大街小巷,熱鬧程度,有增無減;中國傳統節日日漸清淡,端午重陽元宵,越來越不被重視,在電影院,美國大片、日本動漫成了眾多觀眾的選擇,國產片卻常被冠以“爛片”的稱號……

  對此,我們要做的是保護與繼承。可以改變的是文化的內容,但不可以改變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邁且患有肺癆的焦三爺為演奏百鳥朝鳳,一口鮮血噴出,這是對藝術的堅守,更是對文化的獻身!正如焦三爺所言:“這秦川大地,不能沒有嗩吶!”我們傳承的文化,是隨著血液繼承下來的一種品質。回看當今,各種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影片、節目譬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不斷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就開始了對傳統文化的探索學習……“只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的人,才能拼了命把這活兒保住,傳下去!”只要我們擁有繼承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相信傳統的種子定會在天朝大地上永遠生根發芽!

  影片到最後,在師傅焦三爺墳前,遊天明滿懷悲痛地奏響了驚天動地的“百鳥朝鳳”雲霧中,師傅坐在太師椅上,微笑地看著徒弟,面容驕傲地聽完了整曲,罷了,起身,頭也不回地消失在遠方……

  那一刻,我意識到,傳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恆。

  三

  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裡,那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遊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後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裡投了一塊錢,這多麼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麼光輝,多麼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麼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並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裡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遊天鳴一樣,將屬於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

  嗩吶匠只不過是滄海一慄,它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裡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後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裡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四

  今天,我和老媽觀看了電影《百鳥朝鳳》,它令我回味無窮。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叫做遊天鳴的小男孩拜師學吹嗩吶的故事。天鳴學的頭兩個月裡,師父叫他天天去水灣裡用竹竿吸水,吸不上來水就不給吃飽飯。後來,師父又收了一個小徒弟叫藍玉。雖然天鳴每天都刻苦練習,但師傅總是帶著藍玉出去見世面,並且也先叫藍玉吹嗩吶。原來,這是師父在一步步地考驗天鳴,看他是否具備當接班人的品質。終於,天鳴也可以學嗩吶了!他更加勤奮刻苦,學著用嗩吶吹出各種鳥兒叫的聲音,真是活靈活現。

  在傳聲大會上,師父點名要教給天鳴吹《百鳥朝鳳》。要知道,這首《百鳥朝鳳》可不是一般人能學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後來,天鳴長大了,師父正式把嗩吶班子交到他的手裡,原來的“焦家班”變成了“遊家班”。但是經濟大潮卻來了,遊家班歷經坎坷,路子越走越難,眼見著就要散夥。天鳴和師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後彩虹現,嗩吶要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就在這個時候,師傅卻得絕症過世了。於是,天鳴在師父的墓前吹起嗩吶,為師父送行.....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受感動。師父非常負責任,既嚴厲又溫和;小天鳴很有決心,有毅力,勝不驕敗不餒;師孃也把天鳴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和疼愛。嗩吶能夠傳承下來也真是不容易,學的時間長,很辛苦,既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驗。我認為,這部電影比嗩吶更珍貴,更加值得收藏。感謝拍這個電影的人!

  出電影院的時候,空中還飄著小雨,但是太陽已經出來了,一條巨大的彩虹橫亙天際。好長、好美的彩虹啊!好多人都忍不住驚歎。我想,這是就是意味著影片裡最後師父走進了彩虹?或者預示著“只要努力不放棄,就能見到彩虹”呢?總之,我覺得這彩虹為這次觀看《百鳥朝鳳》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五

  全域性展學習“張家港精神”大討論會議時,我不湊巧在外參加考試,很遺憾的沒能參與到會議中去。恰巧今日看了一部名叫《百鳥朝鳳》的電影,讓我對“張家港精神”以及公司的未來發展,都產生了深思。希望能借著這部電影,談一談我的看法。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電影以一貫溫厚而樸實的敘事方式,講述了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男主角遊天鳴從小跟隨師傅焦三學習吹嗩吶,並繼承了師傅班主的位置以及最高規格的送葬曲《百鳥朝鳳》,帶領師兄弟們討生活。但隨著社會的變遷,西洋樂隊開始取代嗩吶班,最後嗩吶班分崩離析。在電影的最後,焦三師傅重病去世,遊天鳴在他的墳前孤獨的演奏《百鳥朝鳳》。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極大的共鳴。自我來到發行公司工作,就不斷地聽到“現在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了”、“報紙遲早會被手機淘汰”等評論。這些言論,也曾動搖過我,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是從事一份沒有發展前景的事業。但如同電影裡說得,只有“沉住氣”,才能“南山鬆”。在電影的最後,男主角吹奏《百鳥朝鳳》,也是在告訴世人,八百里秦川不能沒喲嗩吶,嗩吶也不會消失。報刊發行同樣也是,永遠被人民群眾所需要。

  然後,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也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度過低迷期。低迷期,住要回遇到以下這些困難。”收入變少”、“社會認同感下降”、“團隊凝聚力下降”、“外部力量衝擊”。其中最致命的,莫過於“團隊凝聚力下降”。

  張家港精神中的第一句,也是“團結拼搏”。可見,在困境中如何團結內部員工,是我們的首要問題。我這裡有三條建議。

  第一、告訴每個員工,他應該幹什麼。大多數員工的迷惘都是源於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應該要釐清那些工作是必須做的,那些事是量力而行的。如果事事都是必須要做的,反而變成了事事都是不必要做的。

  第二、廣開言路,坦誠交流。針對當前的問題困難,讓每個員工都暢所欲言,不將問題的原因歸結到具體個人,而是尋找根源。大家將問題的癥結說開,對症下藥,才能標本兼治。

  第三、鼓勵創新。每個員工都是有創造力的個體,在工作中,總是會帶有自己的思考。只有鼓勵每個人去積極創新,才能推動企業向上發展。

  當我們能真正做到“團結拼搏”時,“負重奮進”、“自加壓力”也就變成了自身的內在需求,不會再有“不進取、不努力”的消極思想。此時“敢於爭先”也不再是一句空口號,我們已經做好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隨時可以去力爭優先。

  張家港的未來離不開郵政,也離不開報刊發行。我們這些傳承者,亦是發揚者。相信在未來,我們一定能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