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後感範文精選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了一個老人移山的事情,這個老人就是愚公。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後,感受很多。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講的是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們進出的道路,於是愚公下決心要搬走它們,他不顧別人的嘲笑,每天帶著他的子孫去挖山,最後感動了上蒼,上蒼派人幫他移走了這兩座山。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最終都可以克服,一個人的夢想必須靠自己的恆心與毅力才能完成。

  讀了《愚公移山》這則故事,我想起了我四歲時的舞蹈夢:從小喜歡舞蹈的我,希望站在燈光閃閃的舞臺上,像白天鵝一樣翩翩起舞,為大家展示我優美的舞姿。在我六歲時,因為院子裡有很多小女生都在學跳舞,我也想學跳舞,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是這樣說的:“只要你訓練時不怕疼,能堅持,媽媽就給你報名。”“我不怕”!我堅定地回答道。

  媽媽見我這麼有決心,於是帶我去報了名。第一次我去跳舞,覺得那種滋味很不好,回家之後我腰痠腿痛,但我還是對媽媽說:“我不怕!”媽媽當時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到現在我九歲了,學跳舞已經三年了,在這三年裡,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痛,每次我想放棄的時候,我便想到了自己的夢想,最後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到了現在,我現在已經跳得很不錯了,經常出去參加比賽,也獲得了各種獎勵,我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而驕傲。我相信,以我現在的水平與努力,只要繼續堅持練下去,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成功,我也要做一個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的人。

  ***二***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意思是:有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出門的路,愚公要把這兩座大山移開,最後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了兩個天神把大山移走了。

  讀了這篇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暑假中做的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才換的門牙有一顆長歪了,媽媽帶我去口腔醫院的正畸科去看牙,醫生說現在我的這一顆牙必須正,如果晚了就要影響面骨的發育了。所以醫生就讓我先做了一個模型,做完以後我想做個模型都這麼不舒服,我想要正牙那肯定是特別的不舒服。正牙的牙套做好了,媽媽讓我先試一下我硬是不戴,我好不容易剛戴上就開始噁心、想吐,因為那個味道實在是太不好了,而且我戴上之後就吃不下飯,說不好話了,所以我就一直都不想戴。媽媽就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一定要堅持到底。所以我就練習說話和吃飯,慢慢的我就會了。現在我的牙快正過來了,而且我也習慣這樣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剛放暑假,媽媽覺得我體質不好就給我報了一個乒乓球班,開始我看著挺好玩的,可是我剛去了一天就不想去了,因為太累了。可是我想起了我正牙時候媽媽對我說的那一句話,所以就堅持了下來。現在我一點也不覺得累了而且我還覺得打乒乓球很好玩還鍛鍊身體。

  通過讀《愚公移山》的故事,還有我親身經歷的兩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勝利。

  ***三***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了一個老人移山的事情,這個老人就是愚公。傳說愚公因為覺得門前的兩座大山擋住了路,礙於出行,所以決定要把這兩座山搬走。於是他就開始一筐筐地從山上挑土,不但是他們自己家,許多其他的人也過來幫忙。這時,黃河邊住著的一個叫智叟的人聽到這件事,就嘲笑他們:“你看,你們這不是白費力嗎?這山那麼大,人移得走嗎?”但是愚公沒有聽智叟的話。最後,他們終於清除了那兩座大山。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雖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稱作“愚公”,但我覺得他這是一種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覺得愚公身上有一種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奮勇地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地前進。這種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沒有信念,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怎麼可能會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這種信念,使得這個老人朝著自己偉大的目標前進!而智叟呢,卻把老人這種可貴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們沒有這種執著與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不願努力,當然感受不到那種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後,獲得成功的喜悅與寬慰。

  對此,我有著深刻的體會。

  記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試前,這次考試我決定不要媽媽的幫助,並且暗暗地在心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從此,我便開始了緊張的複習。雖有決心,但是複習也還是很辛苦的。有時在深夜的燈光下捧一本習題,久久地思索著;有時面對幾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時讀者、背誦著英語課文,直到深夜……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這次考試,我一定要!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終於取得了好成績!此時,我心裡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塊一般,舒服極了。那種歡欣與喜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讓我們都一起來學習愚公的這種執著的精神,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四***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人,他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出入非常不方便。於是,他決心率領子孫移山。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來阻止並嘲笑他的做法太不聰明瞭,愚公不氣不惱地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了,怎麼會挖不平呢?”他毫不動搖地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兩個神仙揹走了這兩座大山。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持之以恆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古今中外,凡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例。他每次外出總要隨身攜帶一個錦囊——“詩袋”,一有見聞感觸、妙言佳句就隨手記錄下來,投進“詩袋”。這樣一天天過去,他的“詩袋’舊益充實起來,成了寫作素材的寶庫。而我們有的同學一聽到要寫作文,便頭腦發脹,因為沒有材料,“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同學雖看了許多書,但是沒思索、不練習,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的同學練習了,可今天心血來潮就寫點,三分鐘熱度一過,就擱下了。這樣怨天尤人,又怎麼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倘若有一股愚公移山的持之以恆的精神,那又何愁作文寫不好呢?

  恆心是你步入成功殿堂的一把鑰匙,是你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可是,怎樣才能做到“持之以恆”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要自始至終,堅持不懈。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一“咬”就是40年。歌德為了完成詩劇《浮士德》一“恆”就是60年。憑著這樣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他們終於取得了成功。

  古人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講的也是持之以恆的道理。讀了《愚公移山》一文之後,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有愚公那種持之以恆的移山精神,孜孜不倦,鍥而不捨,那麼,我們國家很快就會達到實現四化的光輝理想。

  ***五***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愚公移山》,和上次不同的是,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對愚公的“愚”有了新的看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愚公的老人克服了重重的阻礙,堅持不懈的想要移走大山,最終感動天帝,並幫他移走大山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出愚公在遇到困難時,不逃避不退縮,勇敢去面對,鍥而不捨,堅定執著,永不言棄的精神。故事中的他經歷了妻子的勸阻、智叟的嘲笑,依然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以前讀時我對愚公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解,在我看來,與其把那座不可能移走的大山移走,還不如在有生之年搬到一個開闊的地帶。

  今天再讀愚公,卻好似悟到了愚公此番做法的其中深意。不知不覺,我想到了自己。舞蹈課上,一組高難度的動作難倒了我,雖然老師悉心幫助,可我還是做不到位,看到同學們都順利的完成了動作,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可就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身上已經汗流浹背,四肢也因為反覆練習,已經累到有氣無力,心中也想到了放棄。下課了,我回到了家中,那個動作還在腦海中反覆回放,同時也想起了一句話: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吧,於是,我又練習了起來,終於我克服了困難,完成了那個動作。

  仔細想想,愚公並不是真的“傻”,他只是朝著目標不放棄,克服困難,堅持努力,或許繞開困難,確實可以省下很多力氣,可是那樣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就永遠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只有移走像困難一樣的大山,前面才是一片開闊的平地。

  看來,我們有時面對困難時,自作聰明的以為是捷徑可能並不是正確的路,而在我們看來那些愚鈍的做法,也許才是明智的選擇。再次讀來,解開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不僅僅是對“愚公精神”的感動和敬佩,還深深感悟到,愚公不“愚”,“愚”中更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