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秋節隨筆

  2016中秋節今天就是了,中秋節活動很多,大家在中秋節最新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2016中秋節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中秋節

  2016中秋節隨筆篇一

  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月餅,以慶中秋,這個民俗得人心,所以延續了幾千年···但那時的百姓大多肚裡沒啥油,一年吃一次,油再大糖再多,即使全吸收了,也難改變營養不良狀況····而現在已21世紀了,營養過剩成了人類的敵人,肥胖,三高是致命因素,這時再吃大油大糖,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看中秋團圓可繼續保留,月餅就此淡化吧,或請高人徹底改良,既保留吃月餅習俗,又要讓人敢吃,愛吃,吃的健康,吃了還想吃?!

  2016中秋節隨筆篇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的古代曆法,漢服中秋農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個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稱“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重要節日之一。

  在北方的一年三節中,我最喜歡中秋節。因為端午節是在五月,正趕上青黃不接的時候,何況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而立,未免令人有傷感之意。春節是在寒冬臘月,萬物凋零,寒風刺骨,彷彿撥出的熱氣都要被凍住,在窮人的眼裡,過年即是過關,雖有爆竹聲聲,新桃換去舊符,總免不了有對生活窘迫的無奈。

  兒時的記憶中,春節裡父母憂鬱的眼神,在我的心裡總會有一絲酸楚,雖然父母強裝笑顏,可貧窮的現實擺在面前,只是家人裝作視而不見罷了。唯獨中秋,是在收穫的八月,在我心裡中秋節是一個沉甸甸的節日,新糧進倉,果實成熟,單就這一點,那種收穫的喜悅溢於言表,更何況有朗月相伴的不夜天。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卻說“一年之計在於秋”。春,萬物萌發,一年初始,雖給人以希望,但要想收穫還得去奮鬥,不知結果如何。秋,收穫在握,結果盡知,不必再懷著忐忑的心情,去預測奮鬥結果的好壞。故也最喜歡在秋天裡的中秋節。

  中秋節裡,生活再拮据,母親還是要買幾包月餅,為的是去看望親戚。小時候的月餅,沒有現在的塑料包裝,是用棕色的牛皮紙包的,外面再用棕色的紙繩十字交叉綁緊,一包裡有五塊月餅,從母親買來,我的心思就全在月餅上了,想方設法也要吃一塊,為了不把包裝紙弄壞,先把紙繩解開,拿出一塊,再原樣包上。雖然怕被母親責罵,可吃到嘴裡的月餅香味,還是暫時驅散了害怕的心理。月餅是五仁的,最喜歡吃著吃著見到一個花生仁,吃到嘴裡那個香無法形容。現在的月餅,花樣繁多,卻再也吃不出小時候餅月的味道。

  最後,母親還是會發現月餅少了,免不了一番責備,只好把少了一塊的那包月餅,分給我們姊妹幾人吃了,我就會多吃到一塊。在我印象裡,母親是不喜歡吃月餅的,如今想來,那是母親捨不得吃而已。

  吃過月餅,當然是要賞月的,家鄉的月亮永遠是清澈明亮的,彷彿那蟾宮的桂樹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樹下的玉兔也是清晰可見,真讓人有蟾宮折桂的慾望。如今生活在城裡,月亮總是灰濛濛的,好像蒙著一層紗,心裡知道是因環境的影響,所以心思總是放在家鄉的月亮上,還沒到中秋節,在心裡家鄉的圓月早已掛在了天上。

  遺憾的是,有時因工作關係,中秋節不能回老家,乾脆躺在床上不去賞月,可月光還是透過窗戶照進屋裡,讓人更有一絲“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的幽怨。

  期盼著,今年的中秋能與家人團聚,盡情的和家鄉的月亮做個親近,聞一下月光的味道,不,是團聚的味道。

  願天下游子,中秋之際,趁明月照路,回家團聚。

  2016中秋節隨筆篇三

  時值中秋,當晚月色如水,相伴微涼秋意,步月遣懷,思鄉念友之情,油然而生——題記

  中秋的午後,依然擺脫不開殘存的暑意,頭頂的驕陽讓你對日漸遠去的酷熱仍是心存餘悸。臨近傍晚,不知不覺中卻已涼風習習,心情也隨之變的歡快愜意,注視太陽西下的步伐,不禁悄然感嘆: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逝去,不可挽留,每次日升日落,自有主宰,方才揮手送走西下的餘暉,一個轉身,就要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月夜,這就是日復一日的真實而瑣碎的生活,學會如何用心去面對,就是人生智慧……

  此時,是一天中歸於沉寂的開始,萬事萬物在清晰與模糊中默默的過度。風,會住,夜色在晚霞的掩映中姍姍走來;幾朵浮動的雲依舊遊走空中,遙望人間,也許是因為不捨,漸而凝聚,這樣的浮雲堆疊讓未來的局勢演變的有些撲朔迷離,不禁輕聲問:今天還能看到美麗迷人的月色嗎?也因這種不確定帶來情懷的活潑跳躍,似乎這樣更有趣味;青草叢中,輕輕喚響的聲音,幾聲蟲子的叫,帶著愉悅,吼出幾聲思念,然後悄然蟄伏,靜靜的與我們一起期許東方的夜空。

  身後,還是落日雲霞,眼前,卻在悄然醞釀著變幻,於無聲處,在萬眾矚目間,天邊微微泛起了光芒,開始如同一池清波在徜徉,遮住了幾顆閃閃的星光,繼而光暈微微擴散、盪漾,在光芒透出的一刻,終於露出了她的容顏,不負眾生翹首遙盼,玉兔東昇,玉輪流轉,可愛的身影清麗輕靈,皎潔清透,在一片靜謐中,銀色漸漸籠罩天地,一股祥和之氣充滿人間。經歷了這樣的驚喜,心裡也如同漫過一股暖流,此刻無論是喧囂的城市還是炊煙四起的鄉村,都在她溫柔的目光注視中變得端莊美麗。心中快意的暢想著賞月的情境,小院,圓桌,木椅,隨手搖動的小扇,一壺溫溫的清茶,葡萄,月餅,美酒,身邊幾顆淡淡疏疏的樹影隨風晃動,院牆上爬滿清翠的綠蘿對著月影婆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輕聲淺語,其樂融融,幸福美滿,快樂就像扇著翅膀的鳥兒,圍繞在身邊,伴著月亮的腳步一起行走,歲月拖著長長的尾巴,纏綿左右,不捨得離去……

  月色如水,拋灑清輝,萬物都在她羞澀的掩映中詩意朦朧,幾分如紗的夢幻中,留幾分暢想去任你自由恣意發揮,不受束縛和拘限。明月當空,星兒稀少,偶爾幾聲不明晝夜的雞鳴,伴著隨之的陣陣犬吠,隨手描繪的田園意境,讓這樣的夜愈發的可愛迷人。在中秋夜晚的涼意中,美麗的月色如緞,保管好心情,添好了衣服,踱出院落,聽著草間蟋蟀斷斷續續的叫聲,獨自沿著熟悉的鄉間小路走出村頭,在矮矮的山坡前,沐浴在月色之中,抬起頭,看著斑駁的桂樹山影,用心數著她的枝枝蔓蔓,她,潔白如雪的容顏,讓人看到流連忘返,此時明月一輪當空,一輪卻在心頭,在這樣的安詳中心情也分外輕鬆靈動,眷眷柔情直如碧波萬頃,漫天傾瀉卻又能隨心控制,隨時收攏聚集這些情愫,放在心底,堆積成人生中厚重的一頁,寫入滄桑一筆。

  微冷的中秋之夜,亦真亦幻的廣寒桂宮,天上人間,似乎有千年不斷的相思話語,在耳畔纏綿,讓忙碌一天的心有個安靜溫馨的休息場所,忘掉煩惱和不快,貼近自然,回憶兒時就聽過的美麗哀婉的傳說,心會頃刻間變的柔軟,情感綿延。唯有這樣的真實虛幻之間,淡淡思念,悠悠情懷,點點滴滴敲打心扉,審視著薄如蟬翼的距離,丈量著人與人之間微妙的尺度。

  中秋節,中國傳統的團圓夜,在從古至今的文化積澱中備受尊重與洗禮,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法度,前賢對此尤其重視,吟詠中秋月色的詩詞名句更如珠光般璀璨生輝,如今,它不僅只是一個特色符號,而是承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集合智慧,凝聚親情,形成了中華民族一個感人的節日,面對如此明月,祝願普天大眾閤家團圓,靜享人間美好生活。
 

2016中秋節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