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考語文知識要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不需要考慮自己能夠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斷努力向前就行。停止自己的腳步其實就是自己在為別人讓路,同行一條路會讓路變得窄,但你的退出卻為別人提供了前行的光明大道。既然選擇了,就要朝著它勇敢向前,每天進步一點點,基礎紮實一點點,通過考試也就會更容易一點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郤:同“隙”;隔閡,嫌怨。名詞。“令將軍與臣有郤。”

  孅:通“纖”;精細。形容詞。“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縣:同“懸”掛著。動詞。“胡瞻爾庭有縣廛兮?”

  縣:同“懸”;掛,動詞。縣明太祖御容明倫堂,率眾拜且哭。

  鄉:同“向”對著、朝著。“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鄉:同“向”;對著,朝著。介詞。“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

  饗:同“享”;受。動詞。“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向:通“響”;響聲。名詞。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邪:同“耶”;嗎。疑問語氣詞。“其真無馬邪?”

  羞:同“饈”;食物名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虛:同“墟”,市。名詞。“之虛所賣之。”

  畜:通“蓄”;積聚,儲藏。動詞。“故其畜積足恃。”

  炎:通“焰”;火焰。名詞。“頃之,煙炎張天。”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慾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燕:通“宴”;安逸,安閒。形容詞。“燕坐於華堂之上。”

  燕:通“宴”;飲宴。名次。“集賓友酣燕。”

  燕:通“宴”;玩樂。“桓公每遊燕,輒命袁、伏。”

  陽:同“佯”;假裝,表面。“皆陽應曰:‘諾。”

  邀:同“要”要挾。動詞。“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同“邀”;約。動詞。“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要:同“邀”;;邀請。動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同“邀”;攔住。動詞。“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要:同“邀”;邀請。動詞。“張良出,要項伯。”

  耶:通‘爺”;父親。名詞。“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夷:通“怡;平和,和悅。形容詞。“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以:通“已”;太甚。副詞。“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同“已”;止。動詞。“無以,則王乎?”

  佚:同“逸”;安逸,安閒。形容詞。“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

  益:同“溢”;漲水。動詞。“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動詞。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名詞。“翼日進宰。”

  陰:通“萌”,樹蔭。名詞。“綠楊陰裡白沙堤。”

  陰:通“蔭”,樹蔭,名詞。“也傍桑陰學種瓜。”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更。副詞。“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餘。”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可得聞與?”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豫:通“預”;預先,事先。副詞。“豫備走舸,繫於船尾。”

  員:通“圓”;圓形。名詞。“以精銅鑄成,員經八尺。”

  原:同“源”源泉。名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圓:同“圓”;圓形。名詞。“多平方,少圓。”

  芸:同“耘”;鋤草。動詞。“植其杖而芸。”

  暫:通“漸”,欺詐。動詞。“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責:同“債”;欠別人的錢財。名詞。“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曾:同“增”;增加。動詞。“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名詞。“與旃毛並咽之。”

  霑:同“沾”;浸溼,浸潤。動詞。“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振:通“震”;震動。動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形容詞。“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賑”;救濟。動詞。“大命將泛,其之振救。”

  徵:同“徴”;證據。名詞。“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枝:同“肢”;肢體。名詞。“為長者折枝,”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祗:同“只”;只是。副詞。“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直:通“值”;價錢。名詞。“昂其直,居為奇貨。”

  直:通“值”;價值,引申為公正的待遇。“樂國樂國,愛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動詞。史進道:“直什麼?”

  直:通“值”;價值,動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指:同“旨”;旨趣。名詞。“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質:通“贄”;見面禮。名詞。“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質:同“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名詞。“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陼:同“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朝發枉陼兮,夕辰陽。”

  屬:同“囑”;囑託、託付。動詞。“屬予作文以記之。”

  住:通“駐”;動詞“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著:同“著”,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轉:通“囀”;鳥宛轉地叫。動詞。“蟬則千轉不窮。”

  椎:通“錘”;兵器。例句中前一個“椎”為名詞,後一個活用為狀語。“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濯:通“濁”骯髒,水不清。形容詞。“自疏濯淖汙泥之中。”

  茲:通“滋”副詞。茲,更加。“賦斂茲重”。

  諮:同“諮”;詢問。動詞。“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卒:通“猝”,倉猝。形容詞。“五萬兵難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直上載公於上坐。”

  .二

  複習要點:

  ①落實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誦和默寫。

  ②收集常見名句,適度擴大積累範圍。

  複習措施:

  ①挖空填寫,做到篇篇落實。

  ②挑選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實,字字落實。

  ③收集常錯句子,反覆練習。

  ④利用早讀、週五下午的自習課,強化練習。

  要求背誦的詩文,要不折不扣背誦。對有些“名句名篇”,不僅要熟練背誦,而且要準確默寫。

  高考語文必看知識點篇四

  複習要點:

  ①落實120個常見實詞、18個常考虛詞的複習。

  ②掌握直譯的方法。

  複習措施:

  ①課內文言文挖空解釋,落實課內重要的實詞虛詞。

  ②精選文言文段,保證每週2篇的閱讀量,在課外閱讀中進一步積累實詞。

  ③精選考點集中的語段***句子***,訓練學生的直譯能力。

  掌握重點的實虛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誦讀並通譯所有文言文,盡能力感知文句的節奏;熟悉18個虛詞的一般用法;背誦並默寫考綱要求的文段。先看題,尤其是最後一題,有些題一看就知道答案;然後讀文章,推敲。文言文複習要以課本為主,對已經講過的文言段子要熟讀掌握。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容易忽視的四個暗示

  意象

  詩人往往選擇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聞可感的事物入詩,根據事物的特性興懷。

  陪伴在我們周圍的各色植物,如:梅、蘭、竹、菊、蓮、丁香、松柏、楊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於天地中的各色動物,如:蟬、猿、鴻雁、杜鵑、鴛鴦、沙鷗、鷓鴣等。

  變換於自然中的各種氣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煙霧、陰晴、明月、夕陽、流水等。

  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燈、笛、簫、酒、樓、搗衣砧等。

  產生於舉手投足間的各種動作,如:飲酒、登高、憑欄、望遠、長嘯、搗衣等。

  這皆為詩人運筆的主要道具,它們已經成為詩人之中約定俗成的普遍暗號,留存於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別之情:古人喜宴遊交友,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朋友間不免酬唱贈答、寄友送別,成為詩人抒發情感之由。楊柳、長亭、南浦、酒便成為解讀送別之情的暗號。

  思鄉懷遠之情:建功立業,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別家鄉,遠離親人之時,難免悵然,加之古時交通不便,聯絡緩慢,思鄉懷遠之情便能綿延千里。月亮、鴻雁、雙鯉、搗衣、蓴羹鱸膾便成為傳遞思鄉之情的暗號。

  詠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於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於己,或抒發自己淒涼傷感、孤獨寂寞的感嘆;或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卻堅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斜陽、松竹梅菊、黍離、歷史事件、名勝古蹟便成為寄託感遇之情的暗號。

  情愛婚姻之情:對愛情的渴望,夫妻間的悲歡離合,宮怨閨怨,成為人們無法迴避的情感。蓮、紅豆、連理枝、比翼鳥便成為表達婚戀之情的暗號。

  閒適恬淡之情:古人超於現實之外,寄情山水,流連田園。所寫之詩或表達清閒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五柳、東籬、三徑便成為象徵歸隱之情的暗號。

  邊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遊天下,遍訪名山大川、邊塞關隘、通都大邑等。有感於茲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或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便成為見證行役之情的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