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開學育兒知識大全

  關於幼兒園的中班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多少?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6大不靠譜的育兒真理需改正

  養育過優秀寶寶的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這些方法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形成一套“真理”。這些真理又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可是這些真理,真的那麼靠譜嗎,時代變化如此的快,那些真理還適合我們嗎?

  真理一:剖宮產導致運動白痴

  剖宮產的寶寶自然是缺少了產道的擠壓與一系列適應性的轉動。剖宮產的寶寶在運動發育及感覺統合能力方面更容易出現落後。但是,這個推論並不是絕對的。許多剖宮產出生的寶寶的運動能力也可以很優秀。

  準媽媽必須剖宮產時不必太糾結,首先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儘量選擇自然的方式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根據你當時實際的情況去決定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因為對於你和寶寶來說,安全與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讓你的寶寶成為運動能手,從小培養寶寶的運動能力,須有一個循次漸進的過程。所以可以從收拾玩具開始,慢慢培養運動氛圍和動手能力和技巧。

  真理二:寶寶爬行會變聰明

  爬行中,寶寶的左右手與左右腳相互協調配合前進,視覺則在“由坐姿轉到爬行,由爬行轉到站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整作用。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可靠的研究結果證明,專門的爬行訓練會對大腦發育有特別的作用。會爬的寶寶並不一定更聰明,不會爬的寶寶也未必就更笨。

  小編提醒爸爸媽媽們,要順應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有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多爬,一看到寶寶站起來就橫加干預,導致有些寶寶到了1歲都不太會站。與其強迫練習,我們更應該順應寶寶的發育規律,該爬時爬,該走時走,快樂、自由地發展就是最好的。

  真理三:語言發育慢的是貴人

  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認為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專家表示,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疾病的訊號,家長應帶寶寶儘早就診。認為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專家指出,寶寶語言發育延遲可能由各種疾病導致,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自閉症等,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在臨床上的確有一類說話延遲的寶寶不屬於病態,叫做“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這種寶寶在智力、聽力、行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就是說話很晚,可能到了兩歲半或三歲還什麼都不會說,但外貌、行為跟正常寶寶沒有差別,能明顯感覺到可以聽懂大人的話。

  對於這些寶寶,家長不用太著急,平時注意多與寶寶慢慢說話、講故事等。但“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的診斷必須由專科醫生作出。

  真理四:哭鬧用安撫奶嘴最有效

  安撫奶嘴是現代媽媽選擇的育兒物品之一,常常能立竿見影地緩解寶寶的哭鬧。只要使用的時間不是很長,是不會影響寶寶的牙齒髮育的。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則有可能造成牙齒咬合不正等口腔問題。

  安慰寶寶不是隻有安撫奶嘴,寶寶哭鬧總是有原因的。寶寶還小,很多時候不會用言語來表達,餓了、困了、害怕了,寶寶都會用哭聲來表達。及時給寶寶準確迴應,對他安全依戀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真理五:早站早走發育快

  寶寶無論站還是走,都不是教出來的。除了少數有發育異常的,絕大多數寶寶都不需要爸爸媽媽過分干預。如果過早讓寶寶行走,使寶寶較軟的骨骼過早地承擔身體重量,會影響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狀的形成,不利於寶寶脊柱正常生理彎曲的發育,也不利於正常步態的養成。

  所以,要遵循寶寶自己的步調,寶寶的運動不是教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安全、寬鬆的環境,讓寶寶遵循自己的發展軌跡,快與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

  真理六:個頭小的寶寶長不高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寶寶出生時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受母親孕期的營養、健康狀況影響,並不能預測日後的身高。寶寶的身高與遺傳及後天環境均有關係,爸爸媽媽的身高、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許多方面都與寶寶的生長髮育有很大關係。

  後天的養育對身高影響很大,寶寶都有一個遺傳潛能,但是有的寶寶達不到遺傳潛能賦予的身高,極有可能是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

  怎樣養育寶寶,老人們最有經驗,可是科學在不斷進步、發展,過去一些育兒方法,漸漸被科學證偽了,怎樣才能科學、健康的養育寶寶,只能說真理沒有絕對,家長們需要客觀的對待育兒的方法,不可盲目。

  隔代教育問題多 取長補短是關鍵

  老人家對於孫子孫女總是特別關愛,有的時候甚至於到了溺愛的程度,只要是小孫子孫女的要求,老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達成,雖然這份無私的愛讓人感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輕易能夠滿足他們願望的溺愛對其成長其實沒有幫助。

  隔代教育最為常見的就是寵溺,過分關注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因此家長無論多忙碌,孩子的幼年教育不能夠全權委託給老一輩。

  隨著時代變遷,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明顯的區別,年輕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品質培養,而老人家則更加看重給孩子的生活照顧,尤其是對於孫子孫女,很多老人簡直已經寵愛到沒邊了,這對於父母施教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有些孩子一看自己父母生氣了,馬上跑到爺爺奶奶的懷裡,自然而然的躲過了父母的責罵。

  誠然,老一輩的教育已經凸顯出了很多的弊端,但是年青一代的家長處於尊重長輩的念想,也不直截了當的指出其教育方式上偏頗,兩代人的教育方式其實都有可取之處,只是彼此都要尊重和認可對方,即使有出入,也要帶著理智的態度來對待。

  老一輩長輩在年輕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偏袒照顧孩子,孩子不怕犯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年輕父母的教育重於理性和智慧,很多家長也都是高階知識分子,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側重於說理性,而不會有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老一輩長輩也不要太過於擔心。

  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要有溺愛的成分,這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惰性,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獨立擔當的信念,他生活上難以自理,將來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多的侷限,家長在瞭解孩子個性和心理的情況下,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可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點。另外,精神上的富養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有需要,善良禮貌,謙和大方的孩子情商高,家教好,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和尊重。

  總結:兩代人的教育方式取長補短,綜合分析對於孩子才可以更好,兩代家長共同努力,互相多做溝通,相互學習,讓孩子的童年時光可以過得更加充實有趣,孩子從小獲得科學得宜的教育能夠讓他們終生受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