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聯絡欄育兒知識三篇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更早的學會數學,通俗的講就是識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用最大的熱情和最小的壓力,把數學的基本概念介紹給孩子。下面小編整理了家園聯絡欄育兒知識,供你參考。

  家園聯絡欄育兒知識一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更早的學會數學,通俗的講就是識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用最大的熱情和最小的壓力,把數學的基本概念介紹給孩子。以下總結了幾點需要家長們注意的:

  一、積極一些

  可能有的家長上學時候的數學成績並不理想,但是不要受到自己想法的困擾,還是要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奇妙世界。而且,家長需要明白:在您上學的時候,數學是一門必修的學科,而且做題的時候不能有任何的錯誤。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如今數學老師們教學的重點,已經開始數學概念和實際生活聯絡到一起了,讓孩子們明白數學是一項很有用的學科,因為它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很有意思

  二、天天都要用數學

  家長要讓孩子看到在每天的生活中是數學技能是多麼重要,你又是怎麼來使用的。

  比如,你去商場買東西,量房子的尺寸;或者當你在廚房做飯用量杯的時候,你都讓孩子親手來做,讓他們在實際中運用數學。同時,還可以告訴孩子那些他們崇拜的醫生啊、建築師啊、宇航員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離不開數學的,數學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三、擴充套件數學的領域

  家長要告訴孩子數學概念不僅僅只有數字,它還包括:

  ●識別形狀,比如問孩子:這幅畫中的桌子有多少個三角形?

  ●分辨模式,比如:現在,我們畫一個紅色的圓圈,然後再畫一個藍色的圓圈,然後又畫一個紅色的圓圈,然後,應該畫什麼顏色的圓圈了呢?

  ●做出對比,比如:這種衣服比那個衣服大還是小呢?

  越早發展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將來,孩子在理解幾何概念的時候會更容易,一些更加複雜的數字定義也不會難到孩子。

  四、隨時提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數學教育,比如:當你在超市、傢俱店、或者在家計算價格的時候,把你的計算過程大聲說出來,並適當的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來解答。

  舉個例子,當孩子想吃餅乾的時候,你可以說:“讓我們來看看,現在我們還有4塊餅乾,如果我給你一塊,給你的朋友一塊,那爸爸媽媽還能分到幾塊?

  鼓勵你孩子自己思考算出答案,並鼓勵他勇敢地說出來。記住:孩子的計算過程要比得出正確的答案更重要。如果你想讓孩子對問題更感興趣,你可以把所有的餅乾都給孩子,然後讓他自己把餅乾合理的進行分配,這種遊戲孩子會非常感興趣,因為他會覺得自己成為大人了。

  五、讓你的孩子使用計算器

  孩子看到計算器一定都會很喜歡,在計算器上做加減,這種新鮮事物會讓他們非常興奮。即便是孩子太小還不會用計算器,那麼他也會展開聯想,對以後的數學教育有著促進作用。

  家園聯絡欄育兒知識二

  幼兒園中班幼兒年齡特點

  1、 活潑好動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動作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增強,喜歡跑、跳、攀、鑽等各種活動。遊戲內容更加豐富,有一定的情節,遊戲中能與他人合作。

  家園配合:要儘量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進行一些有趣的遊戲,以滿足孩子的這一特點。

  2、辨別是非能力增強

  中班幼兒能遵守一定的規則,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現象比小班時明顯減少。中班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還具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當看見別人的不良現象時,愛向父母和老師告狀。

  家園配合:一定要給孩子具體的道德準則,樹立道德榜樣,做到幫助孩子分辨是非。

  3、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

  如果問孩子“4與2相比誰多誰少?”有些孩子搖搖頭說不知道,但如果問“4個蘋果與2個蘋果相比誰多誰少?”則會回答4個蘋果多。這是因為4和2這兩個數字是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而4個蘋果和2個蘋果,則變得具體形象了。如果問:“2個蘋果加2個蘋果是多少?”孩子會說不知道。但是當你問“2個蘋果再添上2個蘋果是多少時,孩子一定說是4個蘋果”。

  家園配合:幼兒園的計算課程的特點,不能直接就給孩子上幾加幾等於幾,有家長經常有這樣的問題—你們不教加減法嗎?我們的回答是教但不是現在。這會兒您明白了嗎?因為我們的課程一定要遵循幼兒園不同的心理和年齡發展特徵來制定的。

  4、好提問題

  中班幼兒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但是經驗少,智力處在迅速發展階段,對周圍事物非常好奇,因而總愛提問題。如“小鳥為什麼會飛呢?”“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小狗有媽媽嗎?”等等。

  家園配合:家長和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應該有問必答。但是有的孩子的問題真的是希奇古怪,很難回答,您可以和孩子一同查資料,或者先讓孩子思考,給自己留一點回旋時間,好去請教別人或查資料,切記不可說“你真煩”或不懂裝懂,說不定你家就有一個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設計家......看到這兒,忙碌的您還敢胡亂敷衍孩子的問題了嗎?

  5、口語發展迅速

  中班幼兒已掌握了口語的基本語法和2000個左右的詞彙,能敘述一件事情的經過,能用語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尤其是語音能力發展很快,是培養正確發音的關鍵期。

  家園配合:要求家長和老師的語言一定要規範、文明,家長切記不能過多的使用寶寶語言,如,吃慢慢,喝水水,睡覺覺,屙巴巴等,這樣會阻礙孩子正常的語言發展和孩子對語言的判斷能力。

  6、以無意識的記憶為主

  中班幼兒的記憶是無目的的,因而容易遺忘。

  家園配合:這個特點要求家長應該不要過多的要求孩子象小學生一樣能長時間的坐著跟您學知識,您還不如放個錄音機,讓孩子一邊聽兒歌、英語、故事或古詩,一邊玩呢,孩子保證又玩了,又學了,這是孩子特有的本領呢!對於聽過的兒歌、英語、故事或古詩一定要多次重複的聽,您不要急著讓孩子反饋給您,只要您工夫做得深,孩子有一天會給您驚喜的。

  家園聯絡欄育兒知識三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方法

  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分享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學會與他人分享是孩子從小就該學習的美德,這是很重要的一種社交能力。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呢?

  1.分享要從小開始教

  孩子5歲前還無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規則可以從小時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輪流玩”,“她先玩,然後輪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讓別的小朋友玩吧”。

  2.不強迫孩子分享

  與大人一樣,小傢伙也會有自己特別珍愛的玩具或圖書,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告訴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珍愛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3.角色互換

  如果孩子經常對分享說“不”,那麼不妨考慮與孩子互換角色。與孩子一起玩耍,當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時候,你就說“不”。當小傢伙感覺心煩時,你不妨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

  4.家長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影響最大。因此,為孩子做出“分享示範”。比如,吃三明治的時候,問問孩子“你要吃一塊嗎?”父母做其他事情時候,也應注意讓孩子觀察到父母在“分享”。

  5.選擇一個主題玩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主題,比如,沙灘、農場、廚房等。如果玩具類似,顏色差不多,那麼孩子就不太會掙搶,更容易學會分享。

  6.限制時間

  可以採取限制時間的方法,他先玩10分鐘,然後讓別的孩子玩10分鐘。讓孩子明白,與別人分享玩具不等於永遠失去玩具。

  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父母們的重視,從小打好基礎對將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會孩子分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分享,就試試以上的方法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