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發奔球的技巧

  乒乓球正手發奔球的技術要領是什麼?對於乒乓球的新手來說任何一種發球技術都要認真學習,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是瞭解每種發球的技戰術特點,為接發球做好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正手發奔球技術要領

  發奔球的特點是球速快、落點長、衝力強、角度大且突然性強。球的飛行弧線低並向左偏斜,具有較強的右側上旋。有時根據戰術需要,有目的要與對方形成中、遠臺相持球時,採用此種發球是很有效的。對乒乓球新手由於步法移動不靈活,正手奔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迎戰擅長搓攻打法的選手,使用奔球也會很有效。所以乒乓球的初學者要認真練習正手奔球技術。

  一、正手奔球技術的動作要領

  1、拋球引拍要領

  左腳稍前,身體略向右偏轉,左手掌心託球置於身體前右側,左手將球向上拋起,同時右臂內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傾,前臂手腕自然下垂,肘關節高於前臂,向身體右後方引拍。

  2、擊球要領

  當球從高點下降至網高時,擊球右側向右上方摩擦,觸球一瞬間拇指壓拍,手腕從右後方向左上方揮動。球擊出後第一落點接近端線。

  3、隨揮要領

  手臂繼續向左前方揮動並迅速還原。

  二、正手發奔球注意事項

  1、發力部位以前臂手腕為主,動作過程中身體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

  2、選位時,可站在側身位發斜線和直線大角度快速長球,也可以站在球檯中間,向對方正手位或反手位發兩條線長球,要求兩條線角度儘量偏大,球落到對方球檯後,都要求從邊線大角度出臺。

  乒乓球發球時的注意事項

  若想提高發球的質量首先要了解決定發球質量的三個因素:速度、旋轉、落點。我們通過對三個因素的分析從而詳細瞭解在發球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旋轉

  乒乓球的魅力所在其主要原因在於旋轉的變化,通過球拍與球的摩擦部位與擊球方向的不同可以產生多變的旋轉,很多球友吃發球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對旋轉的判斷不準。採用同一個動作去接落點相似的不轉球和下旋球,如果接下旋球剛好過網,接不轉球時必定冒高。

  旋轉的不同主要取決於觸球的部位以及發力方向。摩擦球的底部且發力方向向前此時發出的球具有下旋性質。若要發出球具有側旋,則需要摩擦球的中部且發力方向向前。在發球時為了更好的發出所需要旋轉的球需要調整持拍方式,若要發下旋球,則儘量將球拍放平,若發側旋或上旋時儘量將球拍立起。

  旋轉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球拍與球的摩擦和瞬間發力的力度。加強摩擦是製造旋轉的關鍵,摩擦又分為薄摩擦與厚摩擦,薄摩擦球拍與球的接觸面積較小,而厚摩擦接觸面積較大,使用相同力度,薄摩擦發出來的球其旋轉更強烈一些。有些球友使用薄摩擦發下旋球時要麼發出的球旋轉不夠要麼出現下網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在於瞬間發力力度不夠,在擊球的瞬間要注意快速擊球。

  發球時旋轉並非越轉的越好,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對方判斷不好旋轉。例如在對戰中,剛開始採用臺內下旋發球,對方使用搓球將球回到臺內,不高不低,若此時採用同一動作發不轉球,若對方還採用剛才的動作,球很容易出界或冒高,此時便達到了佔據主動的目的。在發球時一味的追求旋轉的強弱倒不如注重旋轉的變化,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指望著發球直接得分。

  二、速度

  在發球時速度與旋轉始終是一種魚與熊掌的關係,二者有時往往不可兼得。其主要原因在於加大發球速度需要球拍與球撞擊成分大些,而旋轉則需要減少球拍與球的撞擊成分而增大摩擦成分。

  球速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揮拍的速度、球拍撞擊球的瞬間爆發力以及撞擊摩擦比例。在與基本功較好的弧圈球選手對戰時,只要出臺的球一般都能被拉回來,所以急長球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發球。但在與基本功不好或是打顆粒的球友時對戰時,可以增加球的速度。

  三、落點

  在發球時落點通常要掌握長短結合、左右結合的特點。若是一味的髮長球,對方在接發球時便會離臺遠一些直接起板。此時若增加一個短球,對方上步接球很可能夠不到球或是接球出界。

  落點的選擇主要是觀察對方在接發球時的站位。若站位偏正手,可以採用發其正手上旋球;若站位離臺較近,可採用髮長球;若站位離臺較遠,則採用發短球。總之,發球時一定要注意對方的站位選擇合適的發球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