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怎樣組詞才對

  槳的組詞:

  槳葉、 槳葉背 、螺旋槳 、柔槳、 踏槳船、 棹槳 、雙槳、 船槳、 飛槳 、孤舟獨槳 、划槳 、急槳、槳板

  中文解釋

  划船用具

  ***1***槳:名詞,划船用具,多為木製,上半圓柱形,下半扁平而略寬,短小者稱“板”。

  金槳木蘭船,戲採江南蓮。――[南朝·樑]劉孝威《採蓮曲》

  ***2***槳***jiǎng***:划船的工具。上端為圓杆,利於手握,叫握杆;下端為板狀,名槳板,用以撥水,利用了物理學上的牛頓第三定律,通過水波的反作用力,使船前進。

  飛機上的一種裝置

  例如:螺旋槳。

  相關內容:

  我國是“舟”的故鄉,也是槳的故鄉。在1萬多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時代,與獨木舟出現同時,槳也應運而生,並且迅速成型。當時的槳與今天的槳差別很大:握杆比較短,槳板又窄又長。經專家考證是因為當時人們的划槳方式與今天相比有很大差別,那時的人們是一手握著握杆,一手把著槳板來划船的。不過,那時的槳已經做得很規整,很美觀,而且還帶有漂亮的雕花圖案。相比之下,中東地區、西歐地區和美洲大陸的先民的槳,做工就比較粗糙了。

  到了春秋戰國、秦漢兩朝,隨著海軍的雛形“舟師”的發展,以及皇帝們為尋長生不老藥而多次發動的“東渡”活動,促進了槳的發展。槳逐漸趨於大型化,握杆變長,槳板縮短變薄,用起來更加方便更加有力,加快了水上航行的速度。晉朝以後,槳在外型上已經基本定型,只是體積和表面積仍舊在不斷加大,用槳的規模也逐漸變大,由原來的一舟二槳,發展為“一舟***此時的舟體積已經比較龐大了***槳疊層”,就是用上下兩排槳。因為手工划槳已經非常不便,所以當時的船上已經出現了精密的簡介控制槳划動的機器。

  現在我們已經不再使用大型的木船了,與此同時,槳也逐漸推出我們的視野。現在槳主要流行在各種遊船上,帶給遊客以一種古典別緻的韻味;此外奧運會上還保留的獨木舟比賽。不過比賽用的槳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用材、比例等均與我們在遊船上見到的仿古槳有很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