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對眼神的運用技巧

  演講中,有兩件事是一定要靠眼神來完成的。第一,上臺後說開場白之前的眼神控場,為了引起聽眾的注意力,讓他們聽你講;第二,演講過程中用眼神互動對話,讓聽眾感覺每句話都是對他們說的。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喜歡。

  先來看看上臺後的眼神控場

  無論你是一名怎麼樣的演講者,上場後至開口前的幾秒鐘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對於初級演講者來說,這個時刻特別緊張和尷尬。所以,千萬不要剛站到臺上甚至還沒站穩就開口說話,你需要先給聽眾一個“我要開始講話了”的訊號。此時需要眼神來幫助你說出一句潛臺詞:“我準備好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眼神控場。

  具體的做法是將聽眾所在的區域分成左、中、右三部分,用目光依次泛視三個區域。首先,從左邊區域的前面看向後部;然後,從中間區域的前部看向後部;接下來要看向右邊區域,最後回到中間區域。

  從前部看向後部並不是非常嚴格的掃視,而是將自己的目光想象成一把大刷子,從前部刷到後部,此時的眼神應樂觀、堅定。如果演講主題並非嚴肅沉重的話,應當面帶微笑。用目光掃視的時候切忌頭部過於明顯的轉動,回到中間區域後再開口說話。整個過程最長不可超過4秒,3秒左右為佳。女士們可以想象自己刷眼睫毛的那種感覺,男士們可以找女朋友示範示範,至於單身的男士們,嗯,這個,要不去各大美妝專櫃自己感受感受?

  接下來說說眼神互動對話

  當我們的演講完全不跟聽眾進行任何形式的互動時,就變成了自說自話,演講中應加強“物件感”。所謂的“物件感”,就是令聽眾覺得演講者是在和他們說話。這不一定是演講者不斷地去提問聽眾,強行地用語言和聽眾交流。對於初級演講者,更不建議在演講中融入太多的提問類互動,因為如果聽眾沒有很好的呼應演講者,這種尷尬冷場會極大的影響演講者。而用眼神來增強演講的物件感就減少了這種風險。

  用眼神互動交流操作起來很簡單,一樣把聽眾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例如,當我們說到“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和大家交流……”時,眼神應當在說出“關於這個問題”時看向左邊區域的聽眾,“我想從兩個方面”看向右邊的聽眾,“和大家交流”看向中間的聽眾。

  切忌出現按照“左中右”或者“右中左”的順序移動眼神,那樣會令聽眾感覺演講者是在給他們訓話。眼神互動的交流也不應當過於頻繁,否則會令聽眾眼花繚亂。

  最後說說眼神使用的要求

  當會場比較大時,演講者應當更多地看聽眾席的中後部,這樣後面的聽眾不會感到冷落;當會場比較小時,演講者應當更多地看聽眾席的前中部,因為如果看後部的話,前排的聽眾會感到時刻在仰視你。

  在臺上不要頻繁眨眼,這樣會讓人懷疑你的真誠;也不要看天花板,就是人們常說的翻白眼,這樣會讓聽眾感覺你忘詞了正在回憶;也不要像我第一次演講時總是看地板,這樣會讓聽眾感覺你不自信不敢直視。

  對臺下與你互動積極的聽眾,應當多給一些眼神上的關注,但也不能始終只關注“捧場”的人。對於對你興趣不大的人,也應適當地用眼神“喚醒”一下。

  當你的眼神準備從A位置移動到B位置時,在移動開始的時候千萬不要眨眼,因為如果眨眼會令A位置的聽眾感覺你在鄙視他。

  小結

  一個人的眼睛很有神采,我們會形容他的眼睛“會說話”,在演講中,開場的掌控全場和與聽眾的互動對話都需要用眼神完成。而在使用眼神的時候,有一些具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