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的詞語解釋及造句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下面是小編精選整理,供您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退避的基本資料

  拼音:tuì bì

  退避的基本解釋:

         [wince;keep out of the way;withdraw and keep off] 畏縮後退;退後躲避

  退避的引證解釋

  1. 退出,離開。

  ①《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今使御史大夫 郗慮 持節策詔,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

  ②宋 李綱 《論宣撫職事札子》:“臣自視闕然,恐不足以仰承委付之意。至於不避煩黷,力祈罷免,而眷屬之厚不容退避。”

  2. 後退躲避。

  ①明 陸人龍《遼海丹忠錄》:“揭至登撫,袁可立具疏請討復,雲:‘倘為封疆多事,恐勞師害民,當遣使宣整流,佈告彼邦,明正其罪。使彼中臣民,知君不可易,禮宜亟討篡逆之罪,復立已廢之王。若果李倧迫於妃命,臣民歸心,亦當退避待命,而後朝廷徐頒赦罪之詔,令其祗奉國事。’”

  ②《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吾來日與 關某 決一死,誓不退避。”

  ③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 梧生 ﹞嘗於舟中遇盜,手擊殺其魁,餘眾皆退避。”

  ④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朱暮堂 在寶座上看見 湯富海 衝 蘇沛霖 面前走上來, 蘇沛霖 竟然膽怯地往後退避。”參見“ 退避三舍 ”。

  3. 猶退讓。謂不與人爭。

  ①《漢書·張禹傳》:“ 禹 與 鳳 並領尚書,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鳳 。”

  ②宋 蘇軾《富鄭公神道碑》:“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

  ③茅盾 《子夜》十五:“在她心裡曾經退避了的‘第二個主張’此時忽然又闖出來和她選定的‘第一個主張’鬥爭了。”4. 猶迴避。

  ①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高琪﹞坐殺其夫人,為家人訟言宰執,將奏之。法當退避。”

  ②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屠岸賈即命左右退避。”

  退避造句

  1、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我們不該一味地退避。

  2、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3、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4、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別誤以為我是在怕他。

  5、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6、他那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讓人退避三舍。

  7、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8、不用走進去看,僅聽到它的嘶吼就足夠令人退避三舍。

  9、見有警察來,他立即退避三舍。

  10、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

  11、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12、這種惡霸出現,任誰都要退避三舍。

  13、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重耳命令晉軍退避三舍。

  14、晉文公退避三舍,才有了大敗敵軍的勝果;李白與友人相約出遊,友人路途暴病而亡,李白為友人守喪,甚至老虎來了也毫不退縮。

  15、可見二位仁兄的學問,不但本校眾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當退避三舍哩!

  16、看著他那個氣勢凶凶的樣子,我想就是老虎看見了,也得退避三舍。

  17、他們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一無所有的楞頭小子,這樣無論是美國的搶劫犯或是俄羅斯的吉普賽人都會退避三舍。

  18、像臭豆腐之類的食品,很多亞洲人很愛,但味道讓西方人聞了就退避三舍。

  19、:冬日陽光下的街道,行人從容不迫的腳步,繪聲繪色的說書人,教兒子識文斷句的的父親,構成一幅溫暖和諧的畫面,令這冬日的寒冷也都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