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弟子規朗誦有感

  朗誦《弟子規》,朗誦《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篇二

  我發現書中說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有的竟是我平常的所作 所為。書中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這句話,意 思是讓我們不要踩門坎,不要斜著身子靠在牆上,蹲或坐時, 不要把腿伸成八字形,不要搖晃大腿。可我在生活中常會把 勿 弄成 要 。媽媽總說我站沒站像,坐沒坐樣,寫字姿 勢不端正。

  也有的話對我啟發很大。例如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 畢,還原所 就讓我受益菲淺。有一次,我去公公家玩,臨別 下樓時,才想起沒把看完的書放回原處,想到《弟子規》上的 話,便急忙跑上樓把書放好。

  《弟子規》雖然是古代青少年的行為規範,但對現代學生 來說,仍有不少可取之處,我們要用現代觀念汲取文中精華。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 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 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弟子規》讀後感_***3篇***《弟子規》讀後感_***3篇***。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弟子規》讀後感_***3篇***文章《弟子規》讀後感_***3篇***出自 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弟子規》讀後感_***3篇***讀後感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篇三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採納《論語、學而》篇中 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 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充套件,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 弟子 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的禮儀與規範。

  《弟子規》原先並不叫《弟子規》,而是叫《訓蒙文》,一個名叫賈存仁的人將教書先生李毓秀編的《訓蒙文》加以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如果說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偏重於知識學習,那麼《弟子規》則偏重於規矩。

  《弟子規》提出的第一點就是 規矩 熟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讀後感_***3篇***《弟子規》讀後感_***3篇***。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就是 規矩 ,規矩就是: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說話要:恭敬、謹慎,要博愛大眾,親近任義的學說,親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規》提出的第二點就是 孝 ,《弟子規》的第二部分四次重複 父母 二子,就是要提醒我們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 恩重如山 父母是當得起的!

  《弟子規》提出的第三點就是 兄弟情 ,其實,孝與弟是一回事,就是對長輩孝,對平輩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愛的原因就是1.貪婪錢財2.言語不善。所以我在這要提出1個觀點1.兄弟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吵架等。

  《弟子規》提出的第四點就是 態度 ,他強調的就是 穿 吃 站 的態度,穿要強調自己會穿,吃強調吃相,站強調站如鬆。

  《弟子規》提出的第五點就是 誠信、真誠、守時 ,要戒1.奸巧語2. 穢汙洞3.市井氣

  還要記住1.只比該比的2.學會接受批評3.清楚的認識誇獎與批評

  《弟子規》提出的第六點就是 關愛、仁慈 ,要懂得內在美,要自信、謙虛,要端正態度,對壞事說 不 ,摒棄不良習慣。

  《弟子規》提出的第七點就是 仁德 ,仁,就是心靈美,以人為本《弟子規》讀後感_***3篇***讀後感。德,在《道德經》裡是萬物發展的總規律,是中華哲學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規》提出的第八點就是 讀書的習慣 ,要做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向書裡提出的這八點學習,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