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歇後語內容

  很多歇後語很有趣,其中的故事也很有趣哦。小編在此整理了,快來學習學習吧!

  一

  葉公好龍

  【典故】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二

  掩耳盜鈴

  【典故】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釋讀】

  “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三

  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釋讀】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或互相牴觸。

  四

  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五

  阿斗的江山——白送

  鄧艾滅了蜀漢以後,後主劉禪還留在成都。到了鍾會、姜維發動兵變,司馬昭覺得讓後主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劉禪本來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全靠諸葛亮掌管著軍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張。諸葛亮死後,雖然還有蔣琬、費禕、姜維一些文武大臣輔佐他,但是他畢竟不像諸葛亮在世時候那麼謹慎了。到蔣琬、費禕死去後,宦官黃皓得了勢,蜀漢的政治就越來越糟了。

  到了蜀漢滅亡,姜維被殺,大臣們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隨同他一齊到洛陽去的只有地位比較低的官員郃***音xi***正和劉通兩個人。劉禪不懂事,不明白怎樣跟人打交道,一舉一動全靠郃正指點。平時、劉禪根本沒把郃正放在眼裡,到這時候,他才覺得郃正是個忠心耿耿的人。劉禪到了洛陽,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先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先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悲哀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咧開嘴看得挺有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此刻,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

  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郃正在身旁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裡,郤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指司馬昭***。”

  劉禪說:“依你的意思該怎樣說呢”

  郤正說:“以後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就應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

  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之後,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想起郤正的話,就把郤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貌,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

  六

  水仙不開花一裝蒜

  傳說在水仙花的故鄉——福建省漳州府圓山頂下住著兩兄弟,父母雙親死後,哥哥先佔了好的田地,早把一塊荒石壩分給弟弟。

  弟弟實在難以度日,急得沒有辦法,只有痛哭流涕。他哭得很悲哀,感動了土地神。土地神見他是個老實人,有心要幫忙他,就轉成一個扶杖老人,拿著一個蒜頭樣的東西來給他,說:“這是水仙花頭,你拿去種在荒石壩上,明年便能夠賣得很多錢。”弟弟將信將疑地問:“我能種水仙花,別人也能種,怎樣能賣錢”老人笑呵呵地告訴他:“年輕人,不用擔心,這是玉皇大帝下過咒語的,誰移栽都不開花,第二年還得向你買。”說完,老人就不見了。

  弟弟依照老人的囑咐,便在荒石壩上種起水仙花來。果然,到了冬末初春時,水仙花兒開得清香、雪白,逗人喜愛。頭一年就賣了很多錢。

  哥哥因為好吃懶做,這時早巳把家產花光了,見到弟弟種水仙花賺大錢,便向他要水仙花種。弟弟念手足之情,拿了些花種給他。但是,哥哥種的水仙就是不開花,便埋怨弟弟,罵道:“水仙不開花——裝蒜!”

  弟弟心想:為什麼移栽的花頭不開花他便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種的水仙花頭和移栽以後的水仙花頭,發現自己原先種的花根上有個裂口。於是,他進行反覆試驗,最後獲得一手絕招:人工刻花頭,也就是用刀刻開花頭,使包在裡面的花芽得到生長,這樣移栽的花頭也能開花了。這一來,弟弟成了遠近聞名的花農。他種的水仙花暢銷國內外,連他哥哥罵他的那句歇後語的故事和由來也傳得很遠,——直流傳到這天。

  這句歇後語,指明明知道還裝出自己不知道的樣子,因為水仙跟蒜苗張的挺像啊

  七

  東施效顰

  【典故】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讚,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併不好看,他看到村裡的人都誇讚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讚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

  東施只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只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八

  臥薪嚐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釋讀】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嚐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