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太極拳的特點及其五個練習訣竅

  太極拳在我國曆史悠久,因而產生眾多分支,主要的派系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那麼你知道這五種太極拳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採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鍊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鍊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貼上纏繞過程中,運用:“棚、捋、擠、按”等法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的特點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髮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極拳的特點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吳式太極拳的特點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鬆靜自然,獨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氏太極拳的特點

  孫氏太極拳是孫祿堂先生以自己參考了武式太極拳的理法,融會形意拳、八卦拳之精義,而創立的一門以完備人的良知良能為目的的太極拳學術體系。

  1、拳理特徵

  以儒***以《易經》為主***、道***以《道德經》、《丹經》為主***、醫***《黃帝內經》為主***三家學說為理論基礎,構成中和內勁理論***形而上***,動靜合一理論***形而下***,皮球動力模型理論***技術形態***。

  2、技術特點

  鬆、空、圓、活,精剛之至,以式達理,中和含蓄。是於鬆、空、圓、活之中含有精剛之至之意。以式達理是拳式與道理的統一。該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並用,具有丟而不丟,頂而不頂之能,達勁力完備之效。孫氏太極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種拳術技法,演化為多種打法。同時各式一理貫通,又能多式化一式。

  練習太極拳的五個訣竅

  靜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雜念。但是人的思維是複雜的,要使中樞神經高度集中,處於單一的興奮狀態,實在不易。那麼,怎樣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動作儘量做得正確。換句話說,就是動中求靜,這樣比較容易見效。久而久之,即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境界。

  輕

  太極拳中的“輕”,不能因單純不用力來解釋。輕是相對於重而言的。太極經中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輕就是不能用“爆發力”,其次是避免雙重。

  輕也可作“柔”的解釋,“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就是說明輕的靈活性。輕也不是鬆懈,鬆懈和爆發力均為太極拳大忌。輕是有力不用,所以說“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為太極勁。太極拳的動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呈現將展未展之勢,虛實宜分清楚,才能構成“太極勁”,懂得這個勁,則是練太極拳高階階段。只有在長期鍛鍊中,默識揣摩,才能從心所欲。

  慢

  練太極拳要慢,但不是停頓。慢是相對快而言。慢的原則是要求“貫穿”,不能有斷續。太極經中說:“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所以練太極拳時,要求動作前後要銜接,所謂“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使拳套動作連綿不斷,節節貫穿,動作之間不能有意拖延。一般來說,一套拳***指傳統的老架太極拳***大約應控制在25-30分鐘之間為適宜。鍛鍊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時間基本相同,這就是功夫深的具體表現。

  切

  即是認真的意思。練太極拳需要切切實實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事。無論哪個招式,都要做到準確。虛實要分清楚,動作避免欠缺,立身須中正安舒,“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切的另一個意義是研究,練拳時不研究,練後要回憶,哪個拳式練錯了,今後再練時要更正。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功夫則進步快矣。

  恆

  也有雙重***chong***的含義。就是“定時”“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恆,無論是嚴寒或酷暑都不能間斷;其次是定量,根據個人體質和時間,制定相應的時間和運動量。時間和運動量均需逐步加強,才能逐漸提高水平。

  總之,靜、輕、慢、切、恆五個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在練太極拳時,只能並存,不能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