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養生要點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健脾祛溼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黃帝內經》中說“溼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溼。最簡單的健脾祛溼的辦法便是食療。

  推薦食療:芡實蓮子苡仁湯

  原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苡仁30克,陳皮5克,姜1塊。

  做法:

  1.把芡實、蓮子、苡仁放在清水裡浸泡清洗。

  2.把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然後把排骨、芡實、蓮子、苡仁、陳皮和姜全倒進砂鍋裡,用大火煮開,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燉兩個小時。

  3.最後放點兒鹽,這道芡實蓮子苡仁湯就可以食用了。芡實和蓮子有健脾益腎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溼,陳皮,醒脾行氣開胃。

  2:春捂

  雖然說,雨水節氣,大地回暖,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別還是很大的。尤其北方,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有時還會與南風進行幾回較量,可能還有“倒春寒”的天氣出現。

  這個時期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如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比如日最高氣溫超過22℃的時候,不要急著只穿單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著,以防捂過頭使人上火、血壓升高。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一兩天先增添衣物捂起來。

  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此外,老百姓們有句保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3:養陽

  民間有句俗話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很多讀者朋友會覺得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晚上睡覺不再像冬季那麼冷了,這主要是因為人體此時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時間,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為陽氣沒有養護好,比如陽虛怕冷睡不著還多夢。

  那麼如何在睡覺前養護我們體內的陽氣呢?

  按摩腹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溼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