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報花卉素材

  一份黑板報用花卉去裝飾會獲得什麼樣的效果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效果的資料,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相關資料1:勵志格言警句

  1*** 青春是彩色的,擁有了它,便擁有了七彩人生。

  2*** 青春是一首美麗的詩,是一支動聽的歌。讓我們真誠地把握住它,讓青春之花綻放四季。

  3*** 青春,雲彩還在天空徘徊,青春之花卻毫不猶豫地粲然開放了。

  4*** 有人說,珍藏在人生冊頁中的青春花瓣,或許只是一雙永不能忘的雙眸,一個令人心動的微笑。

  5*** 我想說:

  6*** 青春的光芒,在冉冉升起時會很明亮;

  7*** 青春的花朵,在經歷過風霜雪雨後會熠熠生輝;

  8*** 青春的歷程,在不斷搏擊後才能譜寫壯麗篇章。

  9*** 青春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它催發著青年人的軀體,啟迪著他們的智慧。同時它也灌輸著熱烈的感情和堅強的理智。

  10*** 最美的青春不過是有一兩個一直陪伴你的朋友和一個盜不走的愛人。

  11***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歲。它是一個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時期,生機勃發、朝氣蓬勃;它意味著進取,意味著上升,蘊含著巨大希望的未知數。

  12***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建立青春之家適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寄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生。

  13*** 青春應該怎樣度過?有的如同烈火,永遠照耀別人。有的卻像熒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在戰鬥中站的位置。

  14*** 青春並不像一襲新衣,好像我們仔細少穿一點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當我們有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則很快就會消逝。

  15*** 少年人不會抱怨自己如花似錦的青春,美麗的年華對他們說來是珍貴的,哪怕它帶著各式各樣的風暴。

  相關資料2:名人勵志故事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達爾文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遊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裡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裡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現: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裡的人還這麼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地的男嬰,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後,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人吃人的原始現狀。16年之後,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後,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後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可是,他卻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地人告訴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麼好的人,為什麼吃了?”“他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做,留下有什麼用?”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名人小時候的勵志故事: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話家,他的家鄉在丹麥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安徒生家裡非常貧窮,父親是個補鞋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錢人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跟窮孩子一塊兒玩。有很多窮孩子從小就要幫家裡幹活,因此很多時候安徒生是一個人。

  有一次,父親看孤獨的在家玩,就說:“孩子,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就是這麼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佈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牆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裡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製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安徒生在他以後的寫作生涯中能夠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童話故事,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譴責和鞭撻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都是與他小時候的這段生活經歷有密切聯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