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擊球點的技巧方法介紹

  擊球點要儘可能的高,所以擊球時都是上前迎擊,而不要等到球已經飛近身體時才揮拍擊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業餘球員常犯的錯誤是以為追求快速擊球,經常會過早發力或過早揮拍,從而不能在擊球的瞬間發揮出最大的力量。解決的辦法是冷靜從容,身體和手腕放鬆,對來球有很好的判斷後再擊球。

  【動作的協調性】

  動作的協調性是發力的關鍵,協調的動作可以調動身體各部位的力量,集中發力。協調的動作同樣來自於放鬆的身體,僵硬的身體會導致僵硬的動作,動作會過大或者變形,從而發力不充分。

  【動作一致性】

  高手在擊球的霎那間,可以變化出多種球路和落點,使對手在出球之前根本無從判斷,這就是動作的一致性。

  動作一致性要求後場動作在拉球、殺球和吊球時揮拍準備動作要完全一致,只在擊球的瞬間有所不同。網前的動作也是一樣,搶在擊球的高點,搓、撲、推、勾的動作都可以完成。動作的一致性是假動作的基礎。

  【的擊球點到底對不對?】

  很簡單的辦法,判斷自己擊球點是否正確。

  以高遠球為例:

  擊球時關鍵性的發力動作——蹬轉。

  這可以讓我們在完成擊球動作同時很自然的將發力腳向前踏半步,隨時準備向前移動。

  因為高遠球是後場動作,隨時要留意對手的網前回球。

  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擊球點太低;

  勢必要彎腰回球,如果再低,甚至還要屈腿。

  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自然的完成蹬轉的動作,蹬轉的動作要身體挺直上揚,呈背弓姿態。

  相反,如果擊球點太靠後,由於重心靠後,你就會明顯感覺到不但無法向前蹬轉,擊球的反作用力反而還可能會讓你後退半步。

  【到底擊球點在哪裡?】

  不同的位置的擊球點是不同的;

  其實這裡面有個很關鍵的環節。

  從擊球的動作說起,擊球動作分為,引拍-蹬轉-揮拍-擊球。

  這一些列過程中,有一個類似“定盤星”作用的環節,就是上臂。

  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擊球過程中,大臂是扭轉,而不是移動的。

  比如高遠球,準備擊球時,自然先後拉肘,擴胸後弓。

  擊球時,肘尖儘量上提,小臂自然後倒。

  提肩,揮拍。

  大臂的移動其實是跟隨身體和肩部產生的,它自身的動作就是扭轉。

  因此,我們找高遠球的正確擊球點,就是做高遠球擊球動作,大臂不要移動,當小臂揮出,肘關節自然鎖住的剎那,這個點就是正確擊球點。

  要把這個感覺牢牢印在身體裡。

  其他動作道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