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低碳生活手冊

  保護環境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所有人都應該重視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目 錄

  一、地球的環境問題十分嚴峻

  1、威脅人類的十大環境

  2、溫室效應及其危害性問題

  3、北極的冰融對氣候的影響

  4、冰川的後退對人類的危害

  二、關愛地球應從低碳生活著手

  1、什麼是低碳生活及其來由

  2、“碳足跡”的含義是什麼

  3、低碳生產與建立“兩型”社會的關係

  4、低碳生活不會降低生活質量

  三、怎麼樣中踐行低碳生活

  1、低碳生活的三大途徑

  2、低碳生活可從衣食住行用做起

  3、低碳生活應從社會開始

  4、低碳生活的“三字經”和“百字銘”

  

  目 錄

  四、低碳生活應該熱愛“綠色”

  1、什麼是“碳中和”

  2、森林樹木的好處

  3、人人都要愛護樹木花草

  4、如何爭創“綠色社群”和“綠色家庭”

  五、低碳生活的遠景

  1、國外的先進經驗

  2、國內的低碳生活典型

  3、本地的低碳家庭

  4、我們也要規劃努力

  一、威脅人類十大環境問題

  1、全球氣候變暖

  人類生產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2、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中集中了地球90%的臭氧氣體,要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此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氧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就發生化學作用,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已遭到了破壞。

  3、生態破壞

  生態破壞首先是森林植被破壞,森林有特殊貢獻,有 水流,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淨化空氣,傳送環境和保護物種等,由於年復一年地濫伐樹木,80年代,我國成熟林面積已經減少了50%,後果日益嚴重。

  4、水土流失

  人類生存離開土地,進入80年代,中國每年失去耕地

  1500萬畝,中國每年有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其速度世界領先,水土流失,從西到東,從北到南是全國性的,北京大學劉教授指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國家土管局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照這樣的速度耕地人口反向發展下去,200年以後,我國無地可耕了。

  5、土地沙化

  土地荒漠化,被列為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由於亂砍濫伐,亂耕濫挖造成大面積土地沙化,20世紀60年代擴充套件到80年代初,已擴充套件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荒漠化約佔國土總面積1/3,有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脅,近50年來,我國強沙塵暴次數逐漸增多,50年代平均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到如今增23次。

  6、河流汙染

  水是人類生命之流,可是中國是一個貧水國水的人均佔量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長江口是沿岸流域4億人口的主要飲用水流可現在要找一個符合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已很困難,沿江170個自來水廠,有半數水廠出水不符合飲用標準。

  7、大氣汙染

  造成大氣汙染這種嚴重書面的是人為汙染。主要表現工業、生活、交通汙染源,中國以煤為主要能源,是個燃煤大

  國,煤佔15%,專家指出水電廠二氧化碳汙染處於失控狀態,汽車尾氣已成為城市主要汙染源,汽車排放的尾氣,含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傲物、氮氧化合物、鉛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裡特別指出對兒童智力影響很大。

  8、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汙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對湖泊中魚、蝦成 減少或絕跡,對土壤營養酸化等破壞。

  9、海洋汙染

  人類活動使進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致沿海海藻類大量生長,使近海魚蝦 減,漁業損失慘重。

  10、生物多樣性減少

  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物種滅絕,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

  二、溫度效應及其危害性

  保護環境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國面臨環境危機,剛剛過去20世紀,有人把它稱為“全球環境破壞的世紀”,可見20世紀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十九世紀環境破壞還限區域性***它與工業發展,人類文明的程序幾乎同步。蒸汽機的發明和隨之興起的工業革命,使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煤炭、石油的大量開採使用,資本主義創造大物質財 的同時,也造成了大規模的環境破壞,200年的工業化過程中,卻消耗了全世界大約一增的礦產資源,並造成了嚴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由於石油的大量燃燒,二氧化碳等氣體大量增加造成全球氣溫長高0.5℃度,海平面因此上升10-15釐米,如二氧化碳排放加以控制,溫度效應繼續增強,地球表面繼續升高,將產生嚴重後果。溫室效應一方面導致海水膨脹,另一方面導致冰山和極地冰層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年內,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後,全球氣溫 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3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說是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後果。到2030年地球平均氣溫比現在上升1.5℃-3.5℃,海平面上升將淹沒陸地,嚴重影響人口占全球1/3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及一些島國將陷入滅頂之災,災害性氣候導致颶風頻發,內地更乾燥,農作物減產,森林消失,一些物種滅絕,

  人類將面臨毀滅性的災難,決不是危言聳聽。為此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專門召開了一次討論人類環境問題大全,111個國家代表出席了大會。會議通過了人類保護環境的第一個共同宣言《人類環境宣言》。

  3、北極的冰融對氣候的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覆蓋南北的冰雪正在加速融化。如果這種暖化效應繼續下去,預計到2060年夏季,北極海冰完全融化掉。北極海冰面積不斷縮小,不僅威脅到生活在當地的困紐特人,影響北極熊和海豹等極地動物的生存,而且還通過調節全球氣候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那麼,北極海冰是如何影響全球氣候呢?即使在太陽輻射強烈的夏季極晝時期,到達北冰 的相當一部分熱能還是被海冰反射回去,所以盛夏季節的北冰澤依然保持著“涼爽”的“體溫”。冬季極夜來臨時,海冰又阻斷了熱能向海洋向大氣的傳輸,減弱了海水熱量的釋放,有效地保護著北冰洋的熱量,使的北冰洋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溫暖”的“體溫”。不僅如此,北極這佔大冰庫還通過大氣環流調節著整個北半球,甚至全球氣候。

  4、冰川的後退對人類的後果

  冰川是一條以冰塊組成巨大河流,又稱為冰河。我國冰川全部為山嶽冰川,其面積佔世界山嶽冰川總面積的14.5%,

  是中低緯度冰川發育最多的國家。我國冰川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和 6省區。其中 的冰川數量多達22468條,面積達28645平方千米。

  冰川儲存了地球4/5的淡水資源,全球的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後退,而且退化速度越來越快。

  冰川后退,對我們的地球家園具有極大的潛在威脅:冰川后退會導致永久凍土層裸露,一方面,永凍土的解凍又會源源不斷向大氣中釋放出數萬億噸的甲烷,從而加速氣候升溫。另一方面,埋藏在冰蓋中幾百年甚至幾萬年的微生物暴露出來,微生物的擴散會影響人類健康。

  冰川消融後退主要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因此,為了保護我們地球家園,讓我們努力踐行低碳生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環境汙染減少對高山地區人為破壞,為冰川區提供自動修復的空間吧。

  二、關愛地球應從“低碳生活”著手

  1、什麼是“低碳不知”的概念及其由來

  健康生活已成大潮流,各大小公司也相繼推出“低糖”、“低脂”、“低鹽”的產品,以作招徠。但卻忽略了的就是“低碳”。所謂“低碳”,就是和“高碳”相對而言。由於生產和生活中,大量耗“碳”——即石油、煤碳等產生了大量二氧

  化碳等溫室氣體,致使氣候變暖。為了挽救地球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低碳”生活一詞應運而生。因此,它不是時尚,而是地球向人類訴求的一種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有人說是從西方傳來的“舶來品”,是趕時髦,跟自己沒什麼關係。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高耗能、高排放的浪費現象, 心安理得。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既不會隨手關燈,也不肯擰緊滴水的水龍頭。其實對於普通居民來說“低碳生活”就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它就是環保生活,綠色生活,節約生活,就是在生活中減低碳排放,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回收利用,從點滴小事做起。是每個人關愛地球、保護環境的一種責任。是一種高高的生態文明的表現。

  2、“碳足跡”的含義是什麼

  “碳足跡”也是個外來詞語。它顯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碳耗用量”。它是一種測量某個國家、地區、機關、公司、學校、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時對環境的指標。“碳”耗用量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一個人的“碳足跡”可以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石油、煤碳等***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乘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

  乘火車、汽車、輪船、私家車、公交車等都有你的第一碳足跡,不過是大小、多少而已。因為都要消耗能源,都要排放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工農業產品而間接排放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瓶裝水、一件衣服、一斤豬肉,會因它們的生活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消耗和碳排放而帶來了第二碳足跡。

  “碳足跡”涉及許多因素,它可以通過一個專門設計的“碳足跡計算器”來測算,杭州已經有了。它可以輸入你家有關情況和資料,就可以計算你或全家某種活動的碳足跡,也可以算出你或你家全年的碳足跡總量。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你就可以盡力採取“低碳生活”方式來降低自己的“碳足跡”。

  一般計算“碳足跡”的公式如下:

  ***一***家居用電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量度數×0.785

  ***二***家用燃氣

  ①天然氣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氣度數×0.19

  ②液化石油氣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液化石油氣度數×0.21

  ***三***家用算來水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來水度數×0.91

  ***四***交通

  ①開小汽車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數×2.7

  ②乘坐飛機

  200千米以內短途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千米數×0.275

  200—1000千米中途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千米數-200***

  1000千米以上長途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千米數×0.139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數例

  汽車:一輛每年在城市中行程達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噸為2.5斤。

  人體“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麼生產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與通過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釋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量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約6公斤的二氧化碳。

  暖氣:使用煤油作為燃料的暖氣一年向大氣層排放的二

  氧化碳量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900公斤,電暖氣則只有600公斤。

  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鹵素燈炮: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洗衣機: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箱: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3、低碳生活與建設“兩型社會”的關係

  我國黨和政府早已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反好型社會”,“低碳生活”和這個目標關係十分密切。

  因為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標,是我國認識到經濟要能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社會要發展,經濟要增長,但不能濫用資源,不能破壞環境,這樣,才能使社會持續發展,使人們得到經濟增長的實惠,達到富民強國。試想,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濫用資源,勢必加重了環境的負擔。如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資源用完了就沒有了。有專家估算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為今後40年、50年和150年左右耗盡。以後再怎麼發展呢;另一方面,即使經濟發展了,環境卻被破壞了,汙染了空氣和水,尤其是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繁,又得花錢來治理,這樣的“發展”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才提出了要“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兩型社

  會”這樣的發展模式。也提出了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上的要求。

  可以看出當前要求實行低碳經濟、低碳建築、低碳交通、低碳環境和低碳生活,都在為達到建設“兩型社會”而努力。都是著眼於保護環境。有的是由政府來主導,企業來努力,低碳生活則是注重個人行業。沒有政府的管理,形不成合力;而沒有個人的自覺踐行,政府管理和調控也難以落實。

  總之,建設“兩型社會”的構想,就是把政府管理和調控與個人約束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更好地改善環境而努力。只要我們對經濟建設和保護環境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態度,積極地投入到建設“兩型社會”的實踐,也就自然地自覺地會去踐行“低碳生活”了。

  4、低碳生活會降低生活質量

  “低碳生活是一種更好地提高生活質量的方式。”這是一位上海市民參觀完瑞典哈馬比斯德生態小區後發出的感慨。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會降低生活質量嗎?和很多人一樣,這位市民在響應低碳生活號召之前也曾有過這樣的顧慮。

  低碳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阻止全球氣候變暖。

  生活中,公眾實踐低碳生活,需要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這些看似正常或者微小的生活行為選擇,能產生巨大的減碳效果。

  近年來,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生活影響不同程度地顯現出來。全球溫度上升,讓兩極冰川加速融化。極端天氣增加,往往會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長期的氣候變化也會產生很多影響,如水資源短缺、居住環境惡化、經濟損失加劇、海平面上升、熱浪襲擊增加、人類健康受威脅、物種消失加劇等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注重生活質量。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活質量還包括環境質量,若環境惡化,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很難提高。

  在環境資源匱乏的當下,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費。

  因此,環保專家提倡藉助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地球環境不再持續變暖。

  一直以來,公眾對低碳生活存在著誤解。有人認為,最貧窮、最不發達的國家,人們消費少、沒車開、交通困難,當然是低碳狀態。發達國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質量的生活。

  存在這種誤解,是因為公眾只看到表面現象,其實,在較高發展水平情況下也是可以低碳的。在使用核能為主的法國,人均碳排放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歐國家絕大部分依賴可再生能源,丹麥基本上是風電,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電。這些國家碳排放很低,但生活水平很高。

  有些人認為,過低碳生活,就不能開車、住大房子、享受空調了。

  其實並非如此。低碳的真實含義是要給人們身體健康提供最大的保護和舒適感,對環境影響更小或有助改善環境。歐洲現在建設了很多零排放建築,隔熱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隔熱層可以把室內溫度調控到一個合適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長時間。在交通領域,可以開發太陽能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同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因此,過低碳生活並不一定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相反,生活品質可能還會得到改善和提高。

  正是因為這些誤解的存在,公眾對低碳生活敬而遠之。其實,低碳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生產、消費中。

  同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選擇低碳生活是一種環境意識,也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任何節能、防治汙染、環境友善的行為,都是對低碳生活的貢獻。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低碳生活可以讓我們的身

  體更健康,開銷更少,生活環境更優美,不僅減輕了自身的壓力,也減輕了地球的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怎樣來實踐低碳生活

  1、低碳生活的三大途徑

  低碳生活,正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力,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產生,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節電“五常法”

  1***常注意電費。無論是家庭或辦公室電費絕對是重要開支之一。電費越貴,耗電量越多,所製造的二氧化碳也按比例增加。要知道“低碳生活”,首先就要留意電費,知道你的耗電***和二氧化碳排放***,究竟是增加、持平、還是減少。

  2***常關電掣。下班、假期前、離家度假、外出晚膳,記得要把所有家居或辦公室裝置關掉。另外電器如電視機和電腦的“待機”模式,其實並不省電。如果短時間內***半小時內***不再需要使用這些電器,應該把它們完全關掉。

  3***常注意室溫。無論冬天夏天,18—22度最舒服,為免室內溫度與室外相差太遠,把空調調整至適合溫度,冬天-18度,夏天25度,是最佳選擇。常注意室溫,穿衣配合,冬天不用暖爐,夏天少用冷氣,便可成功慳電。

  4***常留意能源效益。同類電器的耗電程度不同,能源效益

  亦有很大差別。例如一部2匹冷氣每小時用電2.35度,但一部1匹有能源效益標籤的冷氣每小時則只用0.9度。換句話說,即使在同樣的使用效果下,如果選用了缺乏能源效益的2匹冷氣機,耗電選購電器時,應留意和比較同種類電器,看看其能源效益標籤***一級為最棒***,並選購有能源管理功能的電器。

  另外,我們亦應比較不同類電器的耗電,例如液晶顯示屏、手提電腦、電磁爐等,都是省電之選。而鎢絲燈泡、吸塵機、電焗爐等離子電視、冷氣機等,皆耗電怪物,應減少使用,或以其他電器取代。例如以慳電膽取代鎢絲燈泡,即使照明強度相同,耗電量亦可減少達80%,非常有效。

  5***常付諸實行。在辦公室中,應找一專人負責計算每件電器電功率、每小時用電度,並推算每月耗電量,研究省電之法。聽起來很難算,但網上也有些“用電測量表”可作輔助,讓你定下慳電目標,付諸實行,而不是說了算。

  隨著我們的生活日益提高,辦公室和家中的電器也越來越多。我們必須善用電力,減少不必要的消耗,貫徹“低碳生活”,才能促進地球的健康。

  ②節氣方法也很多

  石油氣、煤氣、柴油、汽車燃油都是化石燃料,燃燒時會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越節氣節油,越可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此為“節氣”。

  節氣行動之首選,是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班次固定,而且每次可接載大量乘客,能源效益最佳。

  如果有需要買車,應選用小型汽車。汽車的汽缸容積愈來愈慳油,800—1300cc的車為首選。事實上,近年油價高企,買細車既慳氣又慳錢,每公里只花近一元最划算。如果家庭成員多,則可考慮八人車,但原則仍是汽車油缸容積愈細愈好,不要用大馬力車,2000cc以下即可。

  在家中,用燜燒訊號煲煮食煲湯,代替慢火煮,也能達到“節氣”之效。若改用電磁爐,也可以節省煤氣或石油氣,但若用火力功率大的電磁爐,耗電量高,香港用煤發電,節氣效能則大打折扣。

  ③回收也是節約資源。

  低碳生活另一項需做的事,便是回收,將廢物迴圈再造或再生。

  自工業革命後,人類為斷開發資源,進行生產和製造產品,用後便棄置,形成高廢物社會。在開發和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我們會大量耗用資源和能量,併產生二氧化碳。

  即使產品使用後變廢物,棄置於堆填區,廢物腐爛分解時也會產生甲烷。雖然數量不多,但甲烷的吸熱能力,比起同等數量的二氧化碳高21倍,是非常厲害的溫室氣體。

  因此,要做到低碳生活,回收是十分重要的。廢物利用能減少工業產品生產,節省資源開採和製造產品時大量使用的能量。而迴圈再造,也能減少堆填區的廢物,及因此產生的溫室氣體。

  2、低碳生活還可以從衣、食、住、行、用做起

  低碳生活23條舉例部分 介紹了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的做法。

  你知道現在最流行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嗎?那就是“低碳生活”。一部災難大片《2012》讓人為氣候變暖可能造成的巨大災難嚇出了一身冷汗。

  環保不再是空談,“低碳生活”正受到人們的追棒。堅持走樓梯、不用電腦時就選擇關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你也可以減少“碳排量”。看過了要記得行動起來哦!

  1、儘量使用高壓鍋,目前所知它是最節約能源的把生食變熟食的方式。

  2、用過的頁面摸晾乾後,是最好的去油汙抹布。

  3、選擇面積適中的住宅,大房子有大浪費。

  4、儘量少買需要乾洗的衣服。

  5、迴圈使用水。淘米水洗臉會減少痤瘡並且美白面板,洗菜的水澆花會比清水更有營養。

  6、節制飲食,尤其少攝入高熱量食物。營養過剩是浪費資

  源,恐怖的是,你還必須去健身房或醫院減肥,進行資源二次浪費。

  7、讓頭髮,衣服自然晾乾。無論乾衣機還是電吹風,都是當之無愧的電老虎。

  8、如果預計會離開超過兩小時,請關閉電腦,因為待機同樣耗電。

  9、住賓館時儘量使用自帶的生活用品,床單更沒必要每天更換。

  10、雙面使用列印紙。

  11、在小區裡跑步或在家裡做瑜珈,不必去健身房。

  12、使用節能沖水馬桶,節能燈。

  13、隨手關燈,離開辦公室後儘量少用空調,過一次流汗的健康人生。

  14、多吃生的蔬果,如需熟食,應多采用爆炒,而少使用燉煮的方式。

  15、能走路就不坐車,能坐車就不飛行。拎包裡隨時放置環保購物袋。

  16、力所能及地在陽臺上多種花草。

  17、用沐浴代替盆浴,在家洗頭代替在沙龍洗頭。

  18、衣服少買多穿。

  19、冰箱記憶體放食物的量以佔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

  過少都費電。

  20、微波爐每次加熱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儘可能使用“高火”。

  21、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話的“睡眠”模式,能耗可可下降到50%以下。

  22、儘量選用公共交通,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地鐵,少開車。

  23、多用電腦,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印表機。 選擇低碳生活,不妨從你最願意的事做起,哪怕只做一件也很好很光榮的。

  3、低碳生活應從社群開始

  據媒體近日報道,市區魯迅故里、百草園等社群正在宣傳、倡導低碳生活。該社群環保志願者把在兩會期間有關低碳活動的報道、圖片剪輯放大,佈置成題為《踐行低碳生活 建立綠色家庭》的展板,放到社群宣傳窗上,或到各居民小區巡迴展出。

  儘管這次活動只是在一個小小的社群內開展,但卻折射出一個非常廣闊的低碳推廣空間——在遍佈我市各地密如神經的社群內,蘊藏著巨大的、尚待發掘的低碳資源潛力。

  據瞭解,我市不少社群都有踐行低碳生活的先進事例。

  市區城東森海豪庭社群的馬鳳芳老人拎籃子進菜場,買家電先看能耗……環保志願者王張珍是青藤社群一戶普通家庭的女主人。一家五口有三位是社群環保宣傳員。她不但喜愛花草,而且每年參加義務植樹,認為低碳生活應從廢物回收利用開始。全市各社群像這樣的“低碳達人”還很多。這些做法,如果再進一步加以總結、規範和引導,對社群推行低碳生活將發揮更有針對性和示範性的引導作用。

  發揮社群的組織功能,倡導居民身體力行低碳生活,可謂優勢巨大、潛力巨大。社群涵蓋著城市的各種人群,不管是普通居民還是外來流動人口,從城市區域責任管理的角度看,都是社群的一分子,都必須履行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參加社群的公益性活動。因此,在社群這個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社群這道關口開始,從居民的吃、穿、住、行、用入手,採取各種靈活有效的形式,切實把8小時工作之外的時間段利用好,積極推行低碳生活將具有無限的發掘潛力,堪稱是一座極具開發價值的節能“富礦”。因為我國所有家庭的耗能和排碳量要佔全國30%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可持續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認同,推行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是需要啟發和調動全

  體民眾積極參與並身體力行的一項新的、巨大的社會工程。在把好人們日常生活第一道關口中,社群的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重大,它將成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發揮巨大的作用。

  4、低碳生活的“三字經”和“百字銘”

  塔山街道有許多社群居民,早已開展了實踐“低碳生活”的活動。並在宣傳低碳生活方面,逐步形成,總結了低碳生活的“三字經”和“百字銘”,值得宣傳推廣和學習。

  ①低碳生活“三字經”

  換燈泡,減空調。爬樓梯,不待機。騎單車,愛公交。節約水,利用水。省紙張,收廢品。備手帕,帶筷子。拒紙杯,用布袋。惜糧食,多植樹。

  ②低碳生活“百字銘”

  “三字經”升級為“百字銘”從“盯”生活到“盯”生產

  滴水當珍惜,一水可多用;省電節油氣,一刻不放鬆;百練走為先,騎行功效同;衣食和住行,精打細算用;廢電池有毒,白色汙染凶;亂採眼前富,濫伐子孫窮;自然是摯友,尊重造化功;千山披翠綠,萬水碧波湧;節能萬代福,減排千秋隆;全民學低碳,減災立大功。

  

  四、低碳生活應該熱愛“綠色”

  當前“綠色”一詞十分流行,非常時髦。有綠色生活,綠色文化,綠色消費,綠色建築,綠色裝修„„綠色還可引申為生態環保、低碳等等方面,但綠色離不開綠色植物。來源於植物中的葉綠素,它的光合作用是碳迴圈。所以“低碳生活”更熱愛綠色,熱愛綠色植物。因為綠色植物是“碳中和”、“碳匯”的功臣。

  1、什麼叫“碳中和”

  “碳中和”是2006年選入《牛津字典》的新詞彙。其涵義是:“人們***包括單位、企業、個人***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生產***直接或間接製造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或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專案來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目的。”“碳中和”是人們對地球變暖的現實進行反思後的自省、自律,是“地球村”居民的積極行動。

  “碳中和”來用植樹抵消二氧化碳排放,也可依據公式計算的,例如有1棵樹1年能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計:需種植的樹木數***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18.3

  2、什麼是森林“碳匯和樹林好處

  “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消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森林***樹木***碳匯是指森林樹木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樹木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森林的碳匯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不同的固碳形式的以發揮的,主要包括森林中樹木固碳、林下植物與腐殖質固碳、林產品固碳等。

  森林被稱為“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貝南藏庫和緩衝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1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科學研究表明: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約1.83噸二氧化碳。林業不但具有多種效益,併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的雙重功能。國際但 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都在積極利用“碳匯”應對氣候趨暖的變化。

  森林的好處很多,樹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維持水、土、大氣等生態環境的屏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樹林對人們的益處太多了,一時說不完。僅就一畝樹林來說,***一畝=667平方米***主要益處有:

  1***防止風災。一畝樹林可以保護一百多畝農田免受風災,保證農業豐收。還能固沙呢!

  2***調節氣候。一畝樹林一天可蒸發水價約120噸,吸熱約3000萬卡,大大提高了空氣的溼度,調節了溫度,讓人們過上舒適的生活。

  3***防止旱澇。一畝有樹林的地比一畝無樹林的地可多蓄水約20噸,能調節雨量,防止旱澇災害,防止水水土流失。

  4***消滅病菌。一畝樹林在一晝夜裡能分泌2公斤左右殺菌素,可以殺死空氣中肺結核、傷寒、痢疾、白喉等細菌。

  5***淨化空氣。一畝樹林,一年能吸收各種灰塵20多噸,清潔了空氣。

  6***降低噪音。一畝樹林,人站在這樹林中間,就幾乎聽不到林外的汽車的馬達聲和其他機器嘈雜聲音,噪音吸顯地得到了降低。

  7***有利呼吸。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約67公斤,撥出氧氣約49公斤***足夠65人一天呼吸之用***,使空氣新鮮大大有利於健康。

  8***改善水質。林地的枯枝落葉,森林土壤好似過濾器,對降水中的各種汙染物質進行了過濾和淨化,有林集水區的水質比無林不質大不相同。潺潺溪水清,小舜江水質好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總之,植樹能防旱、防風、防沙、滅菌,降噪音、抵輻

  射,製造氧氣,調節氣溫、溫度,吸收有害氣體,***如汽車尾氣***有益人類健康,又美化城鎮、村莊。好處多多,不但保護了環境,還能阻止地球變暖,是低碳生活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之一。

  3、人人都要愛護樹木花草

  愛護樹木花草是“低碳生活”重要內容之一。那麼應該如何去保護樹木花草呢?

  ①要和古樹名木交朋友,瞭解古樹名木,自覺保護古樹名木,參加保護古樹名木的志願者活動。分介紹一些古樹名木簡單知識如下:

  1***什麼是古樹名木

  古樹名木指人類歷史過程中儲存下來的年代久遠或具有重要科研、歷史、文化價值的樹木。又可分: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史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名木不受樹齡限制,一般不分級。

  2***古樹在紹興市分為二級

  一級古樹 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樹;二級古樹 樹齡100—299年的古樹。

  3***古樹名木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免徵,是綠色文化,活的化石和基因庫,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紹興老城區內有72棵,是古老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怎樣來了解古樹古木,親近古樹名木

  從環保實踐活動、低碳生活活動中去考察、調查古樹名木。方法、形式可不拘一格,各顯神通,不斷創新。

  參加全市保護古樹名木志願者服務隊,經常看望古樹名木,和它交“朋友”,平時多去觀察、瞭解古樹名木情況,發現有害蟲害等天災和人為危害現象及時報告有關園林綠化部門,以便採取有關有效措施,加強保護。使古樹名木煥發青春。

  ②要節約紙張。不用紙杯,備用手帕。節紙和護樹關係是十分密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消費”著,有時甚至是在浪費著寶貴的樹木„„而把我們與大樹聯在一起的就是——紙張。

  “廢舊的書本按‘廢紙’賣是0.9元一公斤,某人賣了,換回90元錢;而眾所周知,製造一噸紙需要17棵大樹;請問這個人‘賣’掉了幾棵大樹呢?”

  這是一道連小學生做著都覺得容易的應用題:這個人賣了90***元***÷0.9***元/公斤***=100***公斤***的廢舊書本而1

  噸=1000千克=1000公斤

  所以,100公斤=0.1噸

  也就是說這個人“賣”了0.1***噸***×17***棵***=1.7***棵***≈2棵大樹。其實,“這個人”就是我,我是一名大學新生,這100公斤的書本是我12年學生生涯的見證。在這12年中,書本給我帶來了知識,但同時也消耗了森林。

  賣掉的100公斤只是我全部書本中的80%~90%,並且還不包括我隨手丟掉的測驗小條、數學草稿以及憤怒之下撕毀的試卷和各類的通知等,就連廢報紙也不算在其中。

  您也許覺得這些零七八碎的小紙片不會佔多大分量,繼而不會影響樹木的砍伐量,但是積少成多啊!就像人一天只喝幾杯水,但累積下來一年就足有一噸多一樣。

  其實,我當初也根本沒有想到我上學會上掉兩棵大樹。算一算,中國有3億多少年兒童,全世界至少有15億,都乘以2,這個數嚇傻了我,如果大家都只用不種的話,地球棵變成火星不可。

  找找現在還能補救的措施?我想到的方法有二:其一是按照上一種計算方法看出人的一生需要“消費”的木材量,大約需要6~8棵之多吧。然後在學生時代,大約每隔兩年就去郊外種一棵,做到“自給自足”。其二是像我一樣把所有的書本、紙張積攢下來,當然餐巾紙、手紙除外,定期送到

  回收站進行迴圈利用。據研究分析1張紙可多次迴圈利用,而1噸紙則可造再生紙0.85噸。

  如果這兩種方法同時進行,那就再完美不過了,堅持下去的話,地球上的樹木帶給我們的將不再僅是紙張,而是清新的大氣、純潔的山泉、多樣的物種、富饒的土地,這才是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生存最最需要的根本保障。

  ③綠化我們的城市、社群和家中的庭院、陽臺

  居民多爭取年年參加植樹、護樹活動。社群中的綠化帶可以在開展社群居民“低碳生活”活動中,分配經各小組居民,進行定時、定點的養護,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每個家庭中的庭院、天井、陽臺、室內都可開展大種花草。既美觀又低碳,也是一種綠色文化。介紹種什麼花昔日 最適宜。介紹先進綠化家庭進行參觀評比。建議今後進行“綠色社群”、“綠色家庭”評比時,將“低碳生活”的內容,列入評比條件之一,佔有一定分值的百分比。

  五、低碳生活的美好遠景

  1、丹麥低碳發展之路

  丹麥地處北歐,屬發達國家之一,但國內的能源資源相對貧乏。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丹麥的能源消費曾經99%依賴進口。到90年代,丹麥遵從歐盟減排目標,承諾二氧

  化碳可確保在2012年前實現減排21%的目標。到2025年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和城市,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零。目前,丹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淨出口國。他以優化本國的能源結構,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總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比重,走上一條低碳發展之路。

  ①大力開發優質資源,引導能源消費方式及結構調整。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丹麥著力開發本國北海油氣資源,提出了能源來源多元化的戰略。利用價格槓桿,鼓勵企業研發清潔煤燃燒技術,採用價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氣替代石油。徵收能源稅和碳稅,鼓勵發展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益。到2005年丹麥的石油消費減少到佔能源消費的42%以下,相對應的天然氣,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則從不到1%,分別上升到22.76%,19.53%和15.35%在歐盟成員國中處於領先地位。

  ②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引領風電發展的世界潮流。 丹麥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1980年,丹麥可再生能源消耗總量比重僅2%,2005年上升到15%,總髮電量比重由1990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29%。到2025年將達到36%,其中風力發電佔大部分。

  丹麥有悠久的利用風力資源的傳說。其風機生產覆蓋全球市場40%左右份額。2005年風力發電量已佔總髮電量的20.8%,近幾年預計達到25%。

  丹麥在研發風力和使用風能的同時,也較早開始利用生物 能。1988年世界上第一座桔稈燃料發電廠在丹麥誕生,目前已建立了多泵。丹麥就聯合國列為桔稈發電技術重點推廣專案。同時研發提高太陽能加熱站3萬多個,供居民家用熱水和空間加熱。並對造燃料電池、潮汐能電站和氫技術進行研究和技術 。

  ③以集中供熱為重點,發展建築節能技術。

  根據丹麥地理環境,很多建築需要常每供熱。他們通過發展分散式能源技術,大量採用可再生能源技術進行集中供熱。並對建築設施能耗實行分類管理,使建築供熱面積50%,相應消耗減少20%,2005年與1990年相比,單位GDP的能耗指標優於北歐其它國家及英國、美國。

  ④以低碳為目標,推動發展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 丹麥通過10多年努力,掌握了許多與減排溫室氣體相關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使每個千瓦時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由1990年的940克,減少到510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從1990年的6000多萬噸減少到5100萬噸,優於其它發達國家。能源的自 是156%,履行了《應考雙定書》的

  責任,同時也為這些技術產品的出口奠定了良好基礎。丹麥的能源出口產品和服務收入,由原來的50億丹麥克朗提高接近400億克朗,7年裡增加38倍。

  丹麥的領先行動,為2009年在該國的哥本哈根簽訂新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提供了樣本。

  2、英國的低碳目標

  近年來,英國一直受氣候變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問題的困擾。據最新預測到2080年倫敦的氣溫仍會比現在上升2-6℃。鑑於此,英國一直是全球低碳經濟的積極倡導者和先行者。2008年頒佈了“氣候變化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的國家。

  2009年7月15日公佈了《英國低碳過渡計劃》能源與氣候變化白皮書。這項計劃的核心要讓英國在為一個更清潔、更環保、更繁榮的國家。2020年前在主要領域實現碳排放比1990年減少34%,在2050年前實現減排至少80%的目標。

  英國為實現低碳目標,提出了幾個主要領域的具體指標。

  ①電力行業。從現在起到2020年,實現每年減排50%,電力的40%來自低碳能源,10%來自核能。在2050年前基本消除電力中的碳排放。

  ②家庭與社群。通過提高家庭房屋能效和支援小規模可再生能源,實現每年減排15%。

  ③工作場所。實現每年減排約10%。2050年前辦公室、工廠、學校和醫院碳排放降至接近零。

  ④交通系統。達到出行方式更環保,實現每年減排20%。2050年前,道路和鐵路交通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去碳化。

  ⑤可持續的農場與土地管理。通過減少農業排放,土地使用和浪費,實現每年減排約5%。

  3、國內低碳社會的典型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低碳革命”是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發展低碳社會為目標。而明天的低碳社會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走進上海崇明島看看“低碳”的遠景。

  踏上輪渡碼頭,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盞盞將風力和太陽光能通過風力機、太陽能電池板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路燈。風力達到了3級以上,依靠風力發電照明,不足時,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充電使用,感受低碳社會的幾道景緻。

  ①城鎮全貌。樹木如林,綠蔭環抱,高樓大廈,綠茵鋪地,別墅民宅,綠水環繞。

  ②高層建築。雙層幕牆玻璃,自然光,水空調,空氣對流,冬暖夏涼,河水對流,供暖製冷,沒有汙染。

  ③居民住宅。牆面和屋頂綠化,減少雨水流失,製造氧氣,淨化大氣,減輕熱島效應,實現節能減排。

  ④企業單位。產業轉移與新能源開發。低碳技術,資訊科技,生物技術等“新經濟”產業結合,多種行業協調發展,呈現一片空氣清新,草木蔥蘢,環境優美的創意產業園。

  ⑤交通道路。以軌道為主的交通,新能源轎車,快速馬路,四通八達。

  ⑥能源方面。到處是風能、太陽能、氫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並大力研究、創造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⑦生活垃圾。嚴格分類處理,按類分袋投遞。家中生物垃圾,自制有機肥料,超市購物使用紙袋或環保袋。丹麥已做到無垃圾城市。

  4、暢想生態修復後的美麗地球

  森林、海洋和溼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三大生態系統。生態修復後,人們完全可以建設一個更綠色的地球。

  ①能源多種樣而豐富。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是地球上“得天獨厚”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運用最新科技,發揮最大能量,大大降低成本。如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太陽能發電站能供歐洲,蘇格蘭北部的一條狹窄海峽潮汐水連到達峰值時,幾乎可滿足整個倫敦的用電。風力發電在很多國家都可和行,未來的風力 可以越來越大,風力發

  電成本也將越來越低。世界大同,各國可以互惠自己多餘的能源。

  ②衣著漂亮而舒適。通過高科技設計製作的衣服,可以像傳說中的珍珠和火龍衣那樣,夏天穿上可遍體生涼,冬天可不畏寒冷,輕鬆舒適。

  ③食物美味而安全。那時的食物沒有汙染,不用化肥,不摻加一切有害物,適合人們品味和人類生活營養的全面需要面生產。

  ④建築新穎而自助。房屋設計都採用智鰓化的自助能源,水、氣、電一應俱全,大廈和住宅都無須外部供電供氣。

  ⑤交通調整而清潔。馬路、高架上賓士著新能源公共車和無汙染的個性化私家車。

  ⑥用品“零碳”而價廉。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科技,都使用高科技的“零碳”產品,節能充電,無汙染等產品等可以迴圈使用。

  ⑦農業高產而安全。農業生產採用高科技、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一種各為“生物碳”的物質,它可以在吸附大氣中的碳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讓各種作物產量高,不斷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生產這種“生物碳”,每戶都可以有一臺“錦囊”機器,放進去的“原料”是生活中的有機垃圾,加工而成的是冠以“黑色黃金”的——“生物碳”。生產中

  大約1/3需料變為生物碳,1/3變為可用於發電的物質,1/3則形成原油。生物碳依附著對土地有用的微生物,讓土地變得更肥沃,一次性解決“氣候變化危機、能源危機以及食品和水源危機”。這是多麼美好的遠景。

  人們對大自然的探索永無止境,對生存環境的拓展和持續發展的追求永無止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類能夠化解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生態危機,使地球的明天依舊美麗,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