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成功的故事

  社會越來越文明、進步,人際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口才也越來越顯現出更大的重要性。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孫叔敖喻諫楚王

  楚國芊叔當官時,向老百姓徵收了很多賦稅,供楚王享用,因此很得楚王的寵愛。一天,楚王又一次在臣子面前誇獎芊叔能幹,使楚國增加了許多財富。大家聽了都皺眉頭,默不作聲。只有孫叔敖卻哈哈大笑起來。楚王很不高興地問他:

  “你為什麼發笑,難道我說錯了嗎?”孫叔敖並不正面回答,而是先講了一個故事給楚王聽:“我的家鄉有個姓張的人,家裡有個很大的池塘,養了許多魚,全家靠賣魚維持生活。有一個吳國人從池塘旁邊經過,看到這麼多魚,就對姓張的說,他捕魚本領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每網下去,都能捕到 很多魚。姓張的信以為真,就請他到自己家裡住下,給他準備了捕魚的工具,請他替自己捕魚,好增加一些收入。一天,吳人要出去捕魚了,可是,他不到江河裡去,而是到姓張的池塘邊,說他就在這裡撒網。姓張的聽了很氣憤 地說:'這是我專門養魚的池塘,何必請你來捕呢?你這個吳人,真是禍人 啊!”吳人醜態百出地逃走了。”

  孫叔敖講完這個故事,接著說:“芊叔當了官不去設法讓老百姓發展生產,增加產量,只是竭力在收賦稅,將分散在各地的財物集中到你大王手裡。這樣,不但實際上沒有增加財富,反而增加了民間的負擔。既然如此,芊叔跟那個到池塘捕魚的吳人有什麼兩樣呢?我真不明白,這樣的人為什麼還受到重用呢?”

  楚王聽了,感到孫叔敖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免去了芊叔的官職。

  篇2:甘羅智辯救祖父

  甘羅的祖父甘茂是戰國時期一位著名的才子。他滿腹經綸,又能言善辯,很得秦始皇的器重,不久便讓他做了秦國的丞相。

  甘羅智辯救祖父這一天,甘茂下朝回到家中,忽然茶不飲,飯不吃,只是愁眉不展,唉聲嘆氣起來。一家人都不知到底出了什麼事兒,都十分著急。

  這時,正在書房裡讀書的甘羅,看到祖父如此心事重重,一不敢逗樂,二不敢撒嬌,便輕輕地走到祖父面前,細聲細語地問道:“爺爺,到底出了什麼憂心之事,你能對孫兒說說嗎?”甘茂被孫兒一問,轉身望著被自己視為掌上明珠的甘羅,心中止不住一陣酸楚,便道出了一腔的愁煩。

  原來甘茂自從做了秦國的丞相,雖然他治國有方,深的秦王的信賴,可也同時受到了不少同僚的嫉妒。他們既嫉妒他出眾的才能,更嫉妒他顯赫的地位,因而常常在秦始皇面前說他的壞話。秦始皇開始無動於衷,可時間一長,讒言一多,也就慢慢地相信了,從此對老甘茂也就疏遠了。

  不久,秦始皇身患疾病,那些想把甘茂儘快除掉的人,便認為機會來了。他們挖空心思想出了一條妙計,便向秦始皇奏道:“大王之病,在三天之內,非一大公雞下的雙黃蛋不治,而此蛋只有才智超群的甘茂能獲。故請大王快快降旨,讓甘茂限期獻來。”因病致昏的秦始皇,不知這是有意陷害,便聽信了讒言,降旨於甘茂,並限期三日呈獻宮中。誰都知道,哪有公雞下蛋之事,可如若三日不交此蛋,那就有違旨殺頭之罪,這甘茂怎能不為此焦愁萬分呢?

  甘羅聽了祖父的敘述,心裡也十分氣惱。心想:如此荒唐之事,怎能出於大王之口?他眼珠兒轉了幾轉,心靈一閃,妙計便有了。心想:要解救祖父危難,何不以荒唐對荒唐呢?他馬上笑著說道:“爺爺,你不必為此事焦愁了,到了期限,我到大王那裡給你交旨就是了。”

  甘茂看了看甘羅那天真的樣兒,搖了搖頭,苦笑著說:“孫兒,爺爺怎好讓你替我***!”

  甘羅說道:“怎麼是***呢?我是要大王撤回那荒唐的旨意。”

  甘茂又搖頭說道:“你小小年紀焉有如此本領。”

  甘羅見祖父直是搖頭,便湊到祖父耳旁,把相好的對策敘說了一遍。甘茂一聽,愁容頓解,高興地一把把甘羅抱在了懷中。

  這一天,限期到了。小甘羅一早就起了床。他辭別了祖父,便自己上了金殿。秦始皇正等著甘茂為他送來公雞下的雙黃蛋,只聽殿下有人高呼:“甘茂的孫兒甘羅叩見大王。”秦始皇一看甘茂沒來,卻來了甘茂的孫兒,只氣得怒髮衝冠。他怒目圓睜,問道:“甘茂哪裡去了,為何派你前來?”

  甘羅答道:“回大王,我祖父正在家中生孩子,故不能前來拜見,望大王恕罪。”

  秦始皇聞聽,拍案說道:“真乃滿口胡言,你祖父本系男子,怎麼會生孩子?”

  甘羅答道:“大王息怒。如若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豈能下蛋?”

  “嗯,這……”秦始皇被甘羅問得一下說不出話來。

  秦始皇沉思良久,自知理虧,便當眾撤回了原旨。他見甘羅這小小的年紀,就這麼機智善辯,實乃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久,就拜甘羅為上卿。

  篇3:範縝辯倒眾僧

  齊朝皇帝齊武帝的兒子蕭子良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特別愛聽和尚講佛教經典。不但自己聽,還讓和尚講給別人聽。

  這天,蕭子良象往常一樣,舉行宴會,在座的有達官顯貴,名人學者和精通佛法的和尚。剛吃完飯,蕭子良又讓和尚講開了。說什麼,人能思想,會說話,是因為有“神”附在身上。這“神”也就是靈魂,人的靈魂永遠不死。人死了,軀體可以消滅,但他的靈魂還在,又附到別的東西上面去了,等等。

  蕭子良一邊聽,一邊得意地左顧右盼。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個人身上,臉色頓時陰沉下來。只見這個人一副嘲諷的神氣,他叫範縝。蕭子良忍不住,大聲問:“範縝,你以為法師講得不對嗎?”

  範縝微微一笑,說:“我不懂他們講的。我只知道人的精神和形體分不開,有了形體,才有精神,人死了,身子都爛了,精神也就沒了,哪還會有什麼'來生’呢?”

  蕭子良火了,說:“你不要信口胡說。要是沒有因果報應,這世上為什麼有人富貴,有人貧賤,有人享福,有人受苦呢?”

  範縝聽了,從容不迫地指了指庭院裡盛開的花樹,說:“人生就象那樹上的花兒,有的被風吹進屋裡,落在漂亮的坐墊上;有的飄過籬笆,落到糞坑裡。難道說花也有行善作惡之分嗎?其實,這完全是自然的事兒。象殿下您,生在皇族,享盡富貴,好比飛進屋裡的花兒;象我一生不幸,就同落在糞坑裡的花一樣。你富貴,我貧賤,只不過是遭遇不同,怎麼就說是因果報應呢?”

  範縝這一番話,把蕭子良駁得啞口無言,別人更不敢作聲,眼睜睜看著範縝昂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