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後的五大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

  孩子們終於入園了,本以為會輕鬆一些的媽媽們突然發現,自己並沒有變得輕鬆起來!原來孩子們從幼兒園回來之後,又出了更多的狀況——生病了、尿褲子了、不想去了……那麼,孩子入園後遇到這麼多問題,家長該怎麼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孩子在幼兒園哭鬧

  剛入園的孩子都很小,分離焦慮很是明顯,難免會有所哭鬧。不過,正是因為孩子年紀小,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轉移,於是,孩子的哭鬧現象,在老師組織活動的情況下,會有所好轉。

  但孩子看到任何一個家長,都會想家、想爸爸媽媽,所以,為了避免刺激到孩子,各位家長在送孩子到了幼兒園後,一定要馬上離開,相信老師,會用合適的方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的。

  孩子不願去幼兒園

  去幼兒園以前,孩子總以為幼兒園就像是遊樂場一樣,結果去了幾天以後,發現幼兒園和自己的想象並不一樣,新鮮勁一過,自然會出現劇烈的情緒反彈,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注意積極肯定、鼓勵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寶寶上幼兒園和媽媽上班一樣,是件平常的事。

  接園,是最佳的親子交流時間,家長要多在這個時候講一些正面的話題,比如:幼兒園裡有什麼高興的事?和小朋友們玩過哪些好玩的遊戲?千萬不要問“有沒有被欺負”之類的負面問題,這樣很可能會加強寶寶對幼兒園的逆反心理。

  孩子尿褲子或便祕

  就算孩子在家練習過上廁所,孩子也有可能會尿褲子,畢竟5歲以下的孩子,本身對膀胱的控制能力就有限,經常是憋不住了才想起來要上廁所。所以出現狀況之後,不問緣由的訓斥只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和入園積極性。

  媽媽要先了解寶寶為什麼沒有及時上廁所:是褲子脫不下來?玩的忘記了?或者想上廁所不敢和老師說?還是不敢、不會用園內公共廁所?

  針對尿褲子這種情況,媽媽要給寶寶準備幾套便於穿脫的入園衣物。提前把備用衣物交給老師,和老師溝通下寶寶大概的如廁規律,拜託他提醒一下。告訴寶寶不要憋尿,及時上廁所才能玩的更盡興,想上廁所了要及時告訴老師,萬一尿褲子了也沒關係,老師會幫他換上乾淨的。

  初入園寶寶便祕,往往有怕上廁所不敢多喝水引起的生理型、以及入園焦慮引起的情緒型兩種。不管哪種,都會造成惡性迴圈:越不去越嚴重,越嚴重越不去。家長可以給寶寶更多的蔬菜水果和水、粗纖維多一點的早餐,陪他熟悉幼兒園公廁的環境和使用方法,如果可以的話,試著養成早晨在家排便後再出門的規律,也許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孩子每天不肯起床

  孩子不肯起床,是不是你每天早上最頭疼的一件事?充足的睡眠能讓寶寶神清氣爽開始幼兒園新的一天,所以,幫助寶寶建立一套愉快的睡前程式,是寶寶良好生活規律養成的第一步。比如一個固定的上床時間、一個暖暖的熱水澡、一段輕柔的音樂或一個喜歡的故事等。

  晚上親子游戲要溫和安靜,讓寶寶能夠平靜的過渡到睡眠時間。雖然一天沒見到媽媽的寶寶格外黏人,也不能心軟一次次讓步、打亂作息規律。

  孩子生病了

  開學季≠生病季!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在家的時候,並不總生病,一到幼兒園就總是生病,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之類的!因為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幼兒園,會因為心裡的不適應而造成情緒不穩,免疫力下降,於是部分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會有體重下降、生病等情況出現。

  只要孩子出現的問題不是很嚴重,那就是正常的現象,家長多和老師溝通,一起加強孩子的生活護理和心理的除錯,一般都會順利度過難關。另外,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對於小感冒,家長可以在送孩子入園時將感冒藥交給老師,老師會叮囑孩子按時吃藥,伴有高燒或咳嗽等其他嚴重情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