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合唱發聲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於資料,趕緊快和小編來看看吧。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抖聲

  有的叫“搖晃音”或“打擺子”。它是合唱訓練常見的發聲問題。糾其原因是合唱個體在發聲時喉部肌肉痙攣,呼肌肉群和吸肌肉群失去平衡,喉頭緊張,舌根後倒隆起,造成喉頭不穩定,當受到呼氣力量的衝擊後,聲音站不穩,聲音產生波動。氣息衝擊越劇烈,聲音越抖。有的人發聲就抖動,有的人是髮長音抖動,抖動的幅度一般在小二度左右。當抖動超過了大二度,音準會受到影響。出現聲音抖動並非絕對不允許,獨唱時聲音小幅波動可增加一些色彩,但在合唱中聲音抖動就很難將眾人的聲音統一在一個頻幅上。所以,如若合唱群體中有多個個體聲音抖動,並且各人聲音抖動的快慢不同,幅度大小不同,則整個合唱的聲音將成雜亂的聲網交織在一起,極其影響聲響效果的協調統一。

  解決抖音問題

  首先要調整呼吸,放鬆喉頭,強化呼吸控制,多用弱音、短音、直音練習,減輕喉部負擔,增強氣息吸入與撥出的柔韌性,將能慢慢消除合唱中的無控制抖動。合唱指揮大師馬革順先生指出:“如果有歌者的波動不統一,就必須盡力地自行控制。如果具有特別明顯的波動不統一,就不宜參加合唱,因為這種聲音將破壞協調,並使聲部音響的力度相互抵消”。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倒聲

  這種毛病常常是合唱個體為了模仿一種寬厚的聲音,舌根後倒,並壓迫喉器,聲音被沉重的負擔壓得僵硬,無色彩,沒彈性。後倒音響的產生會斷送聲音青春活力,不僅聽者感到音色蒼老,聲音空虛,而且就連歌者本人也會感到演唱吃力、面紅耳赤、高音難唱。“後倒”聲音沒有穿透力,無法控制聲音的自然變換,高音更難完成。

  解決方法: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在發聲觀念上進一步把握呼吸支援與聲音共鳴的關係;另一方面,在練習中適當的運用開口音a、o、ao母音練習,自上而下做嘆氣感覺練習。訓練時自身要求喉頭自然平穩,舌尖儘量低著下齒,音量上小於合唱聲部其他隊員的聲音,輕鬆靈活地向上向前的發音,也可用打“嘟嚕”練習,用嘴皮子彈動發音來解決聲音後倒現象。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鼻音

  鼻音是合唱個體片面追求鼻腔共鳴而引起的。鼻音非鼻腔共鳴。鼻腔共鳴是頭腔共鳴的一部分,是聲波在鼻腔產生共振時的結果,音響明亮、鬆弛、圓潤,聲音有“亮芯”,並且可以感覺到發聲時鼻樑上部有明顯振動。鼻音是因為軟顎塌下,聲音完全“陷”進鼻腔,舌面中部高,軟顎與咽壁間的空間大,沒有反射點,缺少口腔共鳴與鼻咽腔上方各竇共鳴。這種聲音與合唱聲部協作時顯得含混不清,晦澀、暗悶而毫無生氣,像是悶罐子裡發出來的音響。而有鼻音的人往往自己覺察不到,因為聲波在鼻腔內振動,會產生一定的錯覺。鑑別的方法:發聲時用手按住鼻孔,音量明顯變小,證明有鼻音;如果按住鼻孔聲音不變,證明沒有鼻音。克服這種毛病,要積極自然的提起軟顎,穩定喉頭,擴張鼻咽腔,把聲音反射點移向硬顎,多練習母音,讓聲波在深氣流的推動下,順著高抬的軟顎、小舌與後咽壁間形成的狹小通道,飛向鼻咽腔的上層空間去形成高位共振。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白聲

  這是一種無共鳴的聲音,是初學者發聲常見的毛病。其原因是合唱個體沒有掌握參與合唱發聲的正確方法,不會運用氣息,聲音不通過共鳴腔體共振,完全處於原始狀態,有時盲目追求音高音量,拼命靠擠、卡發聲,聲音乾澀,無彈性,無泛音光澤,習慣直喊,呼吸無支點,合唱時又常常自己的聲音遊離於聲部之外,導致整個合唱失去藝術感染力。

  解決方法方法:一是要學習正確的歌唱方法,掌握合唱呼吸、發聲、吐字咬字鏈式滾動的基本技巧,練習聲音的柔和圓潤;二是學習掌握髮聲時的混合共鳴運用,多用小聲模唱,多作“哼鳴”練習,把自己的聲音融入群體聲音之中。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沙聲

  合唱個體聲帶受損會導致聲帶漏氣,發聲伴有“嘶嘶”雜音,即為沙聲。有沙聲者音色空虛、暗啞,缺乏明亮色彩,不易與合唱聲部的聲音融合,還影響聲部音色的純淨。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聲帶受過損傷,或是有先天缺陷。這種情況發音振動時,聲帶兩邊形態不協調,邊緣不平滑,張力不均衡,聲音因漏氣發“沙”。二是不按科學方法發聲,長期用強氣息衝擊聲帶,致使聲帶閉合不全,引發聲音混雜而發沙。這種情形往往是初學者盲目在高聲區長時間訓練,用力過猛,聲帶附近的環甲肌、披裂肌等肌肉群彈性收縮力減弱,嗓子疲勞,聲帶不能自然閉合造成的。對於前者,必須請喉科醫生對聲帶進行診治,嗓音病變嚴重者應停止練聲;對於後者,應剋制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訓練思想,少練高音,在中聲區練好純淨柔和的起音,找到輕聲、假聲的位置,再逐步放聲練習。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尖聲

  用胸式呼吸或片面追求聲音明亮度使發音“尖銳”。胸式呼吸缺乏深部位的支援作用,在發聲時大量氣息湧向喉頭,迫使喉部發聲肌處於痙攣狀態,靠束緊喉頭來阻擋氣流,因此,發出的聲音“刺耳”。這種聲音音質亮但不圓潤,音位靠前但共鳴色彩差,缺乏歌聲應有的彈性,不自然、不靈巧,音越高越尖銳,也不易於與合唱聲部融合,藝術表現力越差。糾正這種毛病,合唱個體要首先調整呼吸方法,堅持做“聞花呼吸”練習,掌握正確的胸腹式呼吸方法,使吸氣自然深入。發聲時,儘量避免唱高音,避免用強大的呼氣對喉頭衝擊,從頭至尾保持“嘆氣”感覺,貼著咽壁上下聯動吸著唱,漸漸找到有氣息支援的聲音。在合唱聲部訓練中,自覺把自己的聲音融入群體聲部的聲響之中,不要聽到自己的聲音,待中聲區音色圓潤、甜美后,確立了自己應有的音色,再逐步往上練。

  合唱發聲的常見問題:喉音

  喉音是過於追求喉部作用引發的。這種聲音多是合唱個體尤其是男女低聲部的初學者,盲目追求或模仿厚實的聲音,強迫喉頭和舌部過分下壓,喉部緊縮,撐喉嚨發聲,聲音向裡摳,有的是喉頭提起過高,舌根僵硬並下壓喉頭,聲音不能在喉部有效釋放,導致聲音生硬和缺乏泛音光澤,口腔好像含著東西,嚴重者會導致合唱聲部執行遲緩、笨重,不利用演唱輕巧靈活或快速的合唱作品。對此,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魯索對喉音歌者批評說:“許多歌唱都有一種最壞的缺點就是喉音或過於靠後的聲音,即使有強壯的體質和最結實的發音器官也經不起這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