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電影觀後感篇

  抗戰期間,王二小成了兒童團的一員,他經常一邊放牛,一邊站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王二小電影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王二小電影觀後感1

  不知你們聽過這首歌沒有,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就是王二小……”。

  王二小從小是個孤兒,他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打死了,為了報仇,他參加了兒童團。因為大家都很喜歡他,所以就選他當了兒童團團長。

  一天,日本鬼子來到了他們村,二小知道以後,便想了一個好辦法,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的中隊長髮現上了當就立刻把戰刀捅進了二小的胸口。二小的衣衫頓時被鮮血染紅了,他慢慢地搖晃著,笑著閉上了雙眼。

  我覺得王小二真勇敢,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在生活中不怕吃苦,學習中不怕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王小二真可憐,吃不飽,穿不暖,捱打捱罵,我呢,經常亂花爸爸媽媽的錢買零食,還經常剩飯,我以後要珍惜現在的富裕生活。我想,王小二一定沒有死,他一定變成了天使,當我在做作業做不出來準備放棄時,他會來幫助我……

  哇,我真想和王小二成為好朋友。

  王二小電影觀後感2

  今天,我看完了《少年英雄王二小》這部紅色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王二小的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並讓他帶路去找八路軍。他為了能讓八路軍打死鬼子,因此把他們引入了八路軍的包圍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槍把二小活活地打死了……當時他才13歲。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並且和兩個八路軍戰士葬在一起。很快,這件事情流傳開來,並且很快就被作詞家方冰、作曲家劫夫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和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年。現在,王二小的墓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了那塊大石頭還靜靜地臥在山溝裡,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王二小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他非常機智勇敢,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臨危不懼,沉著對付;他為了防止日本鬼子威脅到鄉親們的安全,不顧個人安危,引鬼子進入了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就是王二小的光榮事蹟。我非常敬佩他捨己為人的精神和在危險時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這就是我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觀後感。

  王二小電影觀後感3

  “牛兒還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隨著這熟悉的旋律,我再次感受了少年小英雄王二小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

  抗戰期間,王二小成了兒童團的一員,他經常一邊放牛,一邊站哨。一天,他為了讓牛吃到更鮮嫩的草,把牛趕到村外茂密的草叢中吃草。突然,他發現一群準備進村“掃蕩”的日本鬼子。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思考如何立即給八路軍報信。可就在這時,敵人發現了二小,讓他在前面帶路。十二歲的二小臨危不懼,機智地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周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凶殘地用刺刀刺死了二小,並將他重重地摔在石頭上,血染紅了整個山坡——這就是影片《少年英雄王二小》裡的一幕。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程序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小英雄,比如,勇敢機智的雨來,敢和敵人鬥爭到底的潘冬子,機智勇敢的小兵張嘎……他們為了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不怕犧牲,不懼死亡,用熱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這種無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竭力維護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愛環境,保護自然,保衛家園,讓天更藍,水更潔,使人們可以永遠流連在藍天白雲之中,享受著越來越美好的生活;愛學習,肯鑽研,讀書不放攔路虎,從小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把祖國建設得更美麗!更富有!更強大!

  “牛兒還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電影的主旋律將永遠記在我的心中,二小那愛祖國、愛人民,機智勇敢的精神,會一直激勵著我前進,前進,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