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_趕緊來參與

  誠信,如同一輪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輝驅盡人間的陰影。誠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贏得的是友誼和尊重。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3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篇1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孟信的人,家裡很窮,無米下鍋,只有一頭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將牛牽到集市上賣了。孟信回來後非常生氣,責備他的侄子不該把病牛賣給人家,並親自找到買主將錢如數退還,牽回了自家的病牛。

  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緊緊牽住的絕不是一頭生病的黃牛,而是一條健康與高尚的道德纖繩,它將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引入了純潔的聖地。這就是誠信的力量。

  有人說,在現代社會,商品經濟風起雲湧,道德淪喪如決堤之水,誠信缺失也就隨之氾濫成災。我們誰都無法否認市場經濟中存在嚴重的誠信危機,但我們更無法否認誠信永遠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它的芬芳宜人,它高雅迷人,一直吸引著完美的靈魂向它靠攏。

  2004年5月份,《揚子晚報》刊登過這樣一條新聞:安徽滁州一位50多歲的老農民來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時才發現口袋裡的錢買車票還差5元。他在南京舉目無親,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向玄武區某民警借了5元錢。5元錢,也許誰也不會放在心上,更何況是一個被人們認為素質低下的農民借去的呢?但第二天一大早,這位農民就將5元錢給這位民警送來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沒什麼曲折離奇、扣人心絃的情節,但它透露出來的質樸,折射出來的誠信,卻不能不震顫人的心靈,它在拷問每一個在誠信危機重壓下的人們,難道我們真的就應該背信棄義、惟利是圖,視誠信如糞土嗎?難道我們就真的應該將誠信摧殘得面目全非、無地自容嗎?也許你會說我們整天生活在平靜如水的校園,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誠然,這類事情離我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誠信卻近在我們的身旁,它一直在我們的心中埋藏,它時時在我們的耳畔吶喊。

  近幾年來,大學生償還助學貸款的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牽動著社會各界人士的心。據湖南大學和中國勤工儉學線上網的一份調查顯示,有3.5%的貸款學生承認從不考慮還貸問題。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負責人表示大學生的拖欠貸款率已經高達20%。一個在新時期成長的大學生,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接受國家幫助的人,居然在順利畢業之後,把貸款一事忘得乾乾淨淨,將誠信二字踐踏得粉身碎骨……

  誠信是耀眼璀璨的陽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誠信是廣袤無垠的大地,他的胸懷承載山川;誠信是秀麗神奇的山川,他的壯麗淨化人的心靈;誠信是最美麗、最聖潔的心靈,他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篇2

  所謂誠信,就是指誠實守信,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孔子曾經以言警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學者也有這樣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就是說,行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語不誠實的人,不必與他人共事。

  一個誠信的人,是一個胸懷坦蕩的人,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無誠則無德,無信事難成”。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

  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生存的必備條件。一個國家政權的真正強大,並不完全取決於財政收入,也不完全取決於軍隊的力量,而是取決於社會的品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品質是誠信。誠信的社會品質,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動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個國家和社會走向強大的理由。

  誠信是上天賜給世人的一種考驗。有許多人不能通過這場考驗,逃匿了;也有許多人通過了這場考驗,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隨這時間的消逝而消逝,沒留下些什麼;通過得人也會消逝,但他們卻仍活在人們的心中,人們會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誠信是道德建設的根本,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社會之所以成為一個整體,誠信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古人眼裡的“一諾千金”可以說價值連城。缺少了誠信這種寶貴的資源,人們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難以維護,這個社會,這個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據和發展的空間。

  試想,如果社會缺失了誠信,每個成員都將生活在恐懼、步履小心的懷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會問,牛奶是不是病奶牛產的?包子裡面的肉是否可靠?聽到某著名公司產值大增的新聞報道,你不禁要問是媒體虛假宣傳還是公司的戰略浮誇?去銀行存錢,營業員把你遞的錢從驗鈔機裡過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幣;去超市買東西,對找你的錢看了又看,擔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於一時,則不信於一世”。誠信對一個人而言,有時候與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誠信,實際上,誠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喪失了誠信,你的信任度就會下降,甚至還會出現信任危機。

  然而,在我們身邊缺失誠信的事情卻時有發生:虛假廣告橫行天下;劣質商品充斥市場;考生作弊現象嚴重;“豆腐渣”工程造成無數人間悲劇……難怪時常有人對某些真實的訊息產生懷疑,甚至有調查顯示,“信用危機”已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重諾守信,人必近之;狡詐欺矇,人必遠之”。我們應該遠離而虞我詐,圓滑世故,多一份真誠,多一點信任,腳踏一方誠信的淨土,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

  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誠信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誠信的人生散發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築起人生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5年前,當我即將大學畢業,正式開始誠信人生時,一個名叫徐本禹的同齡人的故事讓我對未來的誠信人生做了一次深刻的審視。

  徐本禹是一個一個已經考上經濟學研究生的大學生,他說他要到偏遠貧困山區支教2年,他說到做到。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他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他承諾他至少要陪大山的孩子兩年的時光,也許一個人的誠信與信仰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但徐本禹點亮的愛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感動了中國。當徐本禹誠信和信仰之光閃耀在中華大地的時候,有誰能拒絕它的方向?當徐本禹的誠信信仰之光燃燒在每個人的心中的時候,有誰能拒絕它的溫暖?

  帶著這種誠信和信仰的力量、溫暖,我走進了吉林農信社的大門。這是一個非誠信無以立足,非誠信無以立命,非誠信無以立業的農村金融事業。五年的摸爬滾打讓我對金融誠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認識。誠信已不只是一個華麗的詞語,它是一個人永恆的追求,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作為一名農信員工,我的誠信就是獻身吉林農信,併為之奮鬥終身。在“至誠至善,自律自強”的企業精神感召下,熔鑄忠誠於農信事業、踐行理想於企業發展、付諸努力於提升農信的公眾影響力,這就是我的一名新一輩農信人的人生誠信。

  我在這裡,我接受了企業誠信文化洗禮,目睹了農村信用社誠信品牌地位的攀升,體會到了誠信服務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吉林農信的誠信呢?

  誠信就是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媽媽一手抱著啼哭的嬰兒,一手還在忙著打算盤記賬,支援她的是一種愛崗敬業的誠信;信貸員為了收回一筆貸款,不惜翻山越嶺上百次,支援她的是對職業忠誠的誠信;主任一手打著點滴,一手還在做著利潤計劃,支援他的是一種鞠躬盡瘁的誠信。

  作為第一批宣傳企業文化的種子教官,我很榮幸,也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我個人,而是整個農信的企業形象。真誠微笑的面對每一位客戶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然而,農信人做到了。

  李紅軍,是郊區聯社鐵廠信用社的一名信貸員。他擔任信貸員16年,管理貸款餘額3450萬元。16年來,他胸懷三農,立足誠信。年年超額完成任務。去年,累計發放貸款4300多萬元,累計收回到期貸款4280萬元,其中:清收不良貸款10萬元,貸款收回率100%;全年收回貸款利息340萬元,利息收回率100%。三年完成利息收入近千萬。

  姚福波,年僅17歲的他就踏進了農信大門。憑藉著自身的毅力和向上的精神,很快脫穎而出, 20XX年,他已經是信用社的一名主任。角色的轉換,要求他率先垂範,說到做到。他提倡調查研究,深入實際,他親自帶領信貸人員,深入村屯、走訪企業,走遍了鐵廠鎮和環通鄉7個村36個屯,敲開了萬戶農家的大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去年末,環城信用社各項貸款餘額達到3億多元。

  作為信用社主任,他卻捨棄了許多。作為兒子,孱弱的母親生病後無法第一時間看見他的身影;作為丈夫,滿臉疲憊的妻子只能在深夜聽見他回家的聲音;作為父親,哭鬧的孩子要爸爸的時候,他只能在電話的另一邊進行撫慰。

  如果說,家是我們心靈歸屬的港灣,那麼工作就是我們充盈生命的平臺。每一個崗位都是一片充滿生命力的土地,關鍵在於耕種它的人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只要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善始善終,都會在各自的崗位上收穫事業的春天。成敗不在於大小,只在於你是否已經竭盡所能。誠信是金,前程似錦;誠信無價,贏得天下。讓我們高高舉起“至誠至善,自律自強”這面精神旗幟,不斷弘揚企業誠信精神,讓吉林農信這支優秀的團隊在誠信寬廣美麗的大路上越走越好!

  謝謝大家!
 

  看完“關於誠信的優秀演講稿”的人還看:

1.關於誠信的學生優秀演講稿

2.關於誠信友善的優秀演講稿

3.關於誠信的演講稿範文

4.大學生關於誠信優秀演講稿

5.學生關於誠信優秀演講稿

6.三分鐘誠信優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