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溼體質的人艾灸什麼穴位

  痰溼體質艾灸什麼穴位?生活中很多人為痰溼體質帶來的症狀所困擾,在諸多調理痰溼體質的方式中,艾灸的調理效果是很好的,那麼痰溼體質艾灸什麼穴位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痰溼體質艾灸什麼穴位

  1、痰溼體質艾灸什麼穴位

  痰溼體質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溼,化痰去濁,艾灸調養以健脾益氣、利溼化痰為基礎,儲存體內陽氣。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個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時需兩人配合,宜採用迴旋灸。艾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功效作用:調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於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處,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時需兩人配合,宜採用溫和灸。艾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功效作用:外散胃腑之熱。

  艾灸足三裡穴,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的方法。艾灸時,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面板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功效作用: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2、艾灸排痰溼有關的反應

  艾灸的排痰溼反應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洩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區域性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這樣體內的痰溼逐漸的被排出體外,身體漸漸恢復正常,靠自身的免疫和防禦機制,痰溼也就不容易侵犯人體了。

  3、艾灸的取穴定位方法

  鍼灸必然涉及到取穴。然而我們許多人沒有中醫基礎,取穴自然就無從說起了。因此,先教大家學習如何取穴定位。中醫取穴有多種方法,這裡向大家推薦採用骨度分寸來定位。我們拇指關節寬度為1寸,以中節指橫紋處為準;食指和中指併攏為1.5寸,以中指中節指橫紋處為準;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為2寸,以中指中節指橫紋處為準;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併攏為3寸,還是以中指中節指橫紋處為準。

  痰溼體質的症狀

  1、痰溼體質的人通常不喜歡喝水。有的痰溼體質女性為了追求美容,每天也喝很多水的話,就會不舒服:腹脹、面部虛胖、手腳腫脹、體重增加、大便不暢等。小便經常渾濁、起泡沫,常見於痰溼體質,偶爾一兩天的則不能被判為痰溼體質。

  2、痰溼體質的人汗出常見兩極分化:要不就是出汗太多,要不就是明顯少汗無汗。有的人不愛出汗,就算天熱、運動、熱食、熱飲時也明顯比別人出汗少,不愛出汗就和肥胖、痰溼體質有因果關係。當然,如果因為很少運動、不喜歡運動而少汗無汗則並不能說明什麼。

  3、痰溼體質的人舌體胖大,舌苔偏厚。如果舌體胖大、舌苔偏厚,就不要再去和別人一樣秋冬進補,越補舌苔越厚,越辛嚷溼越重,越補越胖,越補越和糖尿病有緣分。痰溼體質的人常見經遲、經少、閉經。痰溼體質基礎上的月經不調與肥胖混在一起是很難治的。

  痰溼體質養生茶推薦

  1、白扁豆花陳皮茶,白扁豆花入脾、胃、大腸經,是百花中少有的健脾良藥。《四川中藥志》上就有“白扁豆花,和胃健脾,清熱除溼。消暑熱神昏,溼滯中焦,下痢膿血,夏日腹瀉及赤白帶下”的記載。

  2、普洱茶,能去油膩、消食養胃、化痰降濁、潤腸通便。現代研究證明,普洱茶還能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減少,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有降脂、降壓的功能。

  3、薑糖茶,姜是痰溼體質者的寶貝。痰溼體質者可適當多吃薑。可以做薑茶,把薑片、紅糖、棗片一起煮,不用煮太久,然後放在保溫杯裡,上班的時候隨時喝。痰溼體質的人堅持喝一段時間紅糖薑茶,情緒會平穩很多。

  4、三寶茶,三寶茶的做法是:取菊花、陳皮、普洱茶各5克,共同研成粗末,再用紗布袋包好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飲用即可。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能平肝解毒、消暑清熱、消脂降壓。陳皮理氣健脾、化痰去燥溼,有預防高血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