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心得體會範文

  “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到你。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心得體會篇一

  5月14日,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代表匯聚北京,4000餘名中外記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次歷史性的盛會。隨著“一帶一路”的海陸兩條弧線向世界鋪展,無數人的命運畫出了一道向上的曲線,世界的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帶一路”就是人民夢想的助推器,它使中國夢與世界夢相互融通,也點亮了人民的夢想。

  它是一個和平的夢想。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年輕的制皁工阿尼靠銷往中國的手工皁,掙到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費;亞吉鐵路,由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承建,連線衣索比亞和吉布提兩國首都,去年10月建成通車,當地人感慨:亞吉鐵路是中國建設者給我們的最好禮物!還有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儘管世界不太平,但是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視窗,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為人們生活點燃希望,點亮夢想。

  它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我們將在未來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的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這是青年人實現夢想的大好機會;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中國中鐵承建,是衣索比亞乃至非洲第一條城市輕軌,為當地增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也改變了市民出行的方式。對於渴望改變命運和人生的人們來說,“一帶一路”意味著“逆襲”的可能,意味著人民美好夢想的開始。

  它是一個幸福的夢想。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專案;將向“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專案;將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合作專案。“一帶一路”這不僅是國家層面的合作,更為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帶來幸福。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就是人民夢想的助推器。它用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新理念,讓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務實行動,啟用人民的圓夢動力。這條路的前方,是70多億地球人民的夢想,這條路的遠方,必將是一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心得體會篇二

  主席在去年出訪哈薩克和印尼期間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當前中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都面臨著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機後,歐美市場需求明顯減弱,中國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製約。另一方面則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結構性矛盾和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已形成了新的壓力,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耿耿於懷,不斷通過對貿易結構的調整及規則的重塑,試圖從多方面限制中國的發展。為適應國際經濟新格局的新變化,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不僅明確了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一個巨集偉的戰略構想,它的建設過程不僅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涉及眾多產業和巨量的要素調動,這其間產生的各種機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於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第二,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髮行各種型別的證券、設立各種型別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心得體會篇三

  2015年2月1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學習瞭解,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堅持對外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堅持引進來戰略。擴大對外資開放領域,允許外資進入相關行業和領域,吸引外資參與設立醫療、教育培訓和資料服務等機構,鼓勵他們更多參與相關行業發展。

  堅持打造自主創新品牌。做大做強本土優勢產業品牌。通過大企業示範帶動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向集團化叢集化發展模式轉變。注重發展新型商業業態。主動做好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打造一批有品牌、有規模、有影響力的外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