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物有哪些

  腫瘤作為一種常見病,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現階段對腫瘤的研究雖然在分子和細胞生物學中取得了很大進展,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抗腫瘤藥物

  1.紫杉醇***Paclitaxel***

  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開發的一個全新植物抗癌藥,1993年10月首次在美國上市,國內首次上市的時間為1995年。該產品主要以抑制腫瘤細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腫瘤體積逐漸縮小,而非直接殺死白細胞。

  2.多西他賽***Docetaxel***

  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研製開發並生產的一種新型抗腫瘤藥物,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細胞瘤。1995年4月首次在墨西哥上市,隨後在英、美、法、意、德、日等地上市,1996年進入我國,自2002年起先後有多家國內企業開始生產仿製品。

  3.吉西他濱***Gemcitabine***

  由禮萊公司開發,1995年在瑞典、荷蘭、芬蘭和南非等地首次上市,1999年12月批准在國內應用。此藥是二氟核苷類抗代謝抗癌新藥,為去氧胞苷的水溶性類似物,最初開發時用於抗病毒。目前,該藥已批准用於治療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用於治療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正在進行。

  此產品毒性較低,其作用機制比較新穎***掩蓋性DNA鏈中斷而阻止DNA合成***,是一個有前途的聯合化療藥物。

  4.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由Roche公司開發的口服氟代嘧啶類抗腫瘤藥物,1998年先後在瑞士、美國上市,於1999年11月開始在中國進行註冊臨床試驗,由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5個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進行臨床試驗,主要用於治療結腸直腸癌。

  5.奧沙利鉑***Oxaliplatin***

  由瑞士Debiopharm公司研究開發,法國Sanofi公司生產銷售,1999年10月在法國率先上市,隨後在歐洲、南美等地上市。我國於1999年批准進口奧沙利鉑注射劑。此品對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多種動物和人類腫瘤細胞株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6.異長春花鹼***Vinorebine***

  又名長春瑞濱、去甲長春鹼,由法國PierreFabre公司開發,***法國上市,1992年在國內上市。此品是一種半合成的第四代長春花屬生物鹼,上市劑型為靜脈注射劑,規格為10毫克誜10毫升,是廣譜抗腫瘤藥。

  7.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由Roche公司開發,1998年在英國上市,2001年全球的銷售量已達到17億瑞士法郎。該產品是一個重組的嵌合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用於難治性的單分化或濾泡型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標誌著單克隆抗體進入臨床治療階段,開創了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新途徑。

  8.羥基喜樹鹼***Hydroxycam pothecin***

  由中科院藥用植物所開發,1996年在國內首次上市,上世紀70年代在國內開始生產。此藥對多種惡性腫瘤有效,目前除應用於消化道腫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外,在白血病等其他腫瘤的治療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

  9.吡柔比星***Pirarubicin***

  由日本MeijiSeikaKaisha***明治制果***製藥株式會社開發,1988在日本上市,1993年在國內上市。本產品抗腫瘤活性與多柔比星相當或略高,對肺轉移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效果應用表明,此藥對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等有較好療效;區域性動脈灌注及膀胱內給藥較全身給藥療效高。

  10.表柔比星***Epirubicin***

  由義大利FarmitaliaCarloErba公司開發,1984年12月首次在義大利上市,在國內上市時間為1998年。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阿黴素***的換代產品,二者的區別在於阿黴素氨基糖部分中C4羥基的反式構型,此藥的骨髓毒性和心臟毒性均比多柔比星低。由於本品的肝清除量較高,肝動脈給藥後,其血漿清除率也比靜脈給藥高,所以多用於區域性化療如肝動脈插管給藥或腹腔內化療。

  抗腫瘤藥物的合理選擇

  現已證明腫瘤有不受正常控制的無限生長的潛力,有區域性擴散至周圍正常組織及全身轉移至遠處器官的能力,同時每一種腫瘤都有各自獨特的病史及擴散的型別。因此為治療帶來極端困難,對既便是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也是莫大的挑戰。

  首先在已經確診的情況下,應儘快擬定一個綜合的、切實的、可行的治療計劃,其中最重要的是計劃目標,即治療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是根治還是姑息,如果根治可能的話,治療方案要積極,通常採取手術切除,往往是爭取一個腫瘤細胞也不留。

  姑息治療一般是最大可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維持各臟器接近正常的功能,增加病人生命存活的時間,也就是提供病人的好處要超過治療所帶來的風險。目前對腫瘤主要治療方法有外科、放射、化療。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這三個方法不是獨立的,多數情況下分主次或先或後進行,我們在這裡討論的主要是常用口服抗腫瘤藥。抗腫瘤藥物對全身的腫瘤疾患都有作用,目前臨床應用很多,己積累豐富的經驗,專科醫生基本可以合理地使用這些藥物,並且是聯合使用。

  化療的目的是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毒性作用,將其最大限度地殺滅,而對宿主細胞又不傷害,或最低限度地損害宿主細胞。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人為的想象,因為正常細胞同腫瘤細胞的差別是非常微小的,通常是抗腫瘤藥物既抑制增殖細胞,也對分裂的正常細胞有毒性作用,這是抗腫瘤化療常見的結果,有時因藥物對正常機體的毒性作用導致化療被迫中斷。

  所以我們要對抗腫瘤藥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掌握好用藥原則,即藥物的劑量既能使腫瘤細胞致死而又允許正常增殖細胞康復。

  抗腫瘤藥物的展望

  經過多年的發展,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然而,面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最嚴重的、佔惡性腫瘤90%以上的實體瘤至今仍然缺乏高效、特異性強的藥物,這一方面反映了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艱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還需要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

  抗腫瘤藥物的進展,迎合了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要求,為個體化治療奠定了基礎,昭示著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新時代:分子靶向藥物提高了部分化療耐藥腫瘤的療效,在耐受性方面亦有一定優勢,與化療、放療的聯合,以及靶向藥物之間的聯合,有望進一步提高療效。這一研究理念已經滲入到全球的抗腫瘤藥物開發的各個領域,為提供高選擇性、高效、低毒藥物奠定了基礎。同時,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既有助於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應用,也能促進抗腫瘤藥物研究開發的深入。此外,抗腫瘤疫苗等新型治療藥物的開發,進一步豐富了治療手段。在此基礎上,伴隨著晶片技術和生物資訊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在基因結構和表達水平對腫瘤細胞進行精確分類***分子分型***,據此來指導個體化靶向治療已經成為可能,將使分子靶向藥物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於抗腫瘤的療效達到最大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