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的副作用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那麼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準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於陽虛體質。

  3、艾灸有補瀉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熱症體質的人,要先從瀉法開始,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的艾灸養生館。

  5、艾灸是一種物理和藥理結合的中醫療法。是綠色自然療法,起源於中國古代,是艾草製成的艾絨燃燒來治病養生的方法。

  6、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面板潮紅、灸泡、灸瘡、口渴、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的養生作用

  1、調和氣血: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2、溫通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執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痺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3、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不適合艾灸的人

  1、過度勞累、飢餓或精神緊張患者不宜艾灸治療;此外,體質虛弱者不宜艾灸過強。

  2、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或面板感染、潰瘍、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區、項區、胸背部等慎灸。

  3、孕婦及小兒囟門未閉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適於灸療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