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2***

  二月二龍抬的習俗

  一、最吉祥的習俗 剃龍頭

  “二月二”的說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因,舊俗正月是不能剃頭理髮的,傳說如果剃頭,就會死舅舅。因為有這樣的禁忌,民間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開始剃頭,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們習慣趕在春節前做個新發型,到了二月二,一個多月過去了,頭髮長了不少,也是時候理髮了。

  二、最正經的習俗 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引龍

  引龍,又稱“引錢龍”、“引龍填倉”,從前流行比較普遍,現在多已被打灰囤之類代替。一般人們是把灰從大門外蜿蜒撒入廚房,然後圍水缸一週,謂之龍,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龍的目的,一說是增加財富,故謂引錢龍;一說是龍抬頭後,各種害蟲就不敢出來。

  三、最技術的習俗 打灰囤

  打囤,又稱“打灰囤”、“圍倉”,就是用草木灰在場院和庭院裡撒成若干倉廩狀的圖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當家人來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輕敲其邊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線,邊打邊走,圍一圓圈,名為囤或倉,中間再放上少許五穀雜糧即成。

  二月二龍抬的食俗

  1】炒麵棋

  過去做飯用是大鍋灶,燒柴草,草木灰多的很,取用方便,現在鍋灶改革了,習俗漸消。不過吃的還是發揚光大,吃煎餅、小豆腐,最火爆的是吃糖豆,有炒黃豆,炒麵棋。

  2】炒黃豆

  二月二,家家戶戶炒“燎豆”——也寫作“料豆”,起初只是把黃豆在鍋內炒,後來人們把黃豆在糖水裡泡透,再滾上一層面粉,這樣豆子個兒大了,又甜、又酥、又香,做得很好吃。

  3】炸油糕

  在北方,人們有在二月二這天吃炸油糕的習俗,稱之為“食龍膽”,炸油糕由黃米炸制而成,顏色金黃亮麗,很符合人們對龍膽的臆想。油炸糕外表相似但內裡多樣,放各種餡料,吃起來外脆裡嫩極具口感。

  四、煎餅薰蟲

  煎餅薰蟲就是這天人們都吃煎餅,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薰蟲。這是因為時在驚蜇前後,各種毒蟲都開始活動,意在以此來提醒人們不要受毒蟲的傷害。

  二月二龍抬頭的禁忌

  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習俗,就是將黃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鍋裡炒,然後食用,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