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內容

  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文化,是值得非常自豪的事情。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1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2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3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4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圖片5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資料1

  錯喝牛奶和喝毒藥無差異

  1、牛奶越濃越好

  有人認為,牛奶越濃,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所謂過濃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也有人惟恐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祕、食慾不振,甚至拒食,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臟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

  2、牛奶 巧克力

  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並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於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髮乾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3、牛奶 雞蛋

  專家指出,牛奶加雞蛋的早餐並不科學,蛋白質難以提供能量。現在有超過9%的孩子早上只吃牛奶加雞蛋,糧食長期在早餐中缺位。大多數的家長們以為這樣的早餐就是與國際接軌,殊不知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牛奶雞蛋是好東西,但是用錯了地方。經過一夜十多個小時的能量消耗,早晨的人體急需靠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能量,而牛奶和雞蛋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4、牛奶 米湯、稀飯

  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5、牛奶 橘汁或檸檬汁

  有些人建議在牛奶中加點橘汁或檸檬汁,這看上去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6、牛奶 藥

  也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健康知識的手抄報資料2

  消除你對紅棗的八大誤解

  不折不扣的東方果實

  棗之正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棗的果實。整個棗屬的成員不多也不少,就170來種。不過,這個家族的分佈區很集中,絕大多數種類都集中在亞洲南部地區。這樣的結果是,縱然大棗有百般甜蜜,也沒能與西方人發生關係。縱觀西方有關食用植物的著作,從劍橋出版社的《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Food》到牛津出版社的《Food Plant》,壓根沒有提到棗這種植物。

  其實,甜味成為人類餐桌的一個主導元素,並不是很久遠的事。要知道,從18世紀開始,蔗糖才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我們甚至可以說,甜味是種可有可無的味道,它們同胡椒味、辣椒味一樣也只是一種調味元素而已。在很長時間裡,甜味的果實一直是被當做餐桌的補充品,或者奢侈品出現。而甜味水果若僅僅居於這種地位,則完全沒有必要費力氣來引進了。畢竟,歐洲所產的蘋果、櫻桃,以及蜂蜜已經可以滿足人們對甜的需求。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有關大棗的研究專案幾乎是由中國、印度和日本霸佔。這樣看來,棗是個不折不扣的東方果實。

  糧食作物?不大可能

  在中國,棗的栽培史已經長達7000多年,有文字記錄的栽培史至少有3000多年。考古學家先後在山東、廣東、甘肅、新疆等地的古墓中,發掘出棗核和幹棗遺蹟,表明棗樹栽培在漢代時就已經很普遍了。最初對於棗的熱衷,大概是因為它們可以提供豐富的糖分。在《禮記》中有這樣的描述,“以棗、慄、飴、蜜以甘之”,說白了,棗就是一種甜味調料。至於現在流傳的它們的美容效果,還不是那些處於農業生產初級階段的人所要考慮的事情。

  當然,甜味的大棗完全可以填飽肚子,畢竟紅棗裡面含有大量的糖和碳水化合物。在《戰國策》中,蘇秦在說服燕文侯時,就曾拿棗來說事,“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由佃作,棗、慄之實,足實於民”。這個語句被多方引用,成為棗是重要糧食的證據。實際上,只要仔細分析一下,這話完全是蘇秦在拍馬屁。要知道,即使在栽培和雜交技術大發展的今天,紅棗的畝產最高不過1000千克。注意!鮮棗裡面有70%以上都是水分,碳水化合物只能佔到20%左右。也就是說一畝紅棗提供可以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不過200千克。而實際情況是,大棗的畝產通常只有200千克左右。要想成為糧食作物,紅棗顯然是不夠格的。恐怕在饑荒時期,作為應急食品還差不多。

  在晒乾以前,鮮棗裡70%以上都是水分,碳水化合物只佔到20%左右。

  藥物,還是食物?

  今天我們知道,棗能提供的最重要的營養元素就是維生素C。每100克鮮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可以高達500毫克,只是待到紅棗晾乾,維生素C的含量就下降到了12毫克/100克。所以,那些想要靠吃乾紅棗補充維生素C的同學,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

  當然,紅棗最出名的作用還是“補血”。一聽到補血,人們自然就想到鐵元素的含量。確實,鐵的補充對於製造更多的紅細胞至關重要。只是,每100克乾紅棗的含鐵量平均只有2毫克。且不說每100克豬肝的含鐵量可以達到25毫克以上,就連油菜的鐵含量也可以達到3毫克/100克。從這個角度來說,用紅棗補血只是個關於“紅”的聯想罷了。只是還有人提出,紅棗中的多糖對於刺激脾的發育有一定的作用,這是不是真正能幫助貧血者,或者增加血容量,仍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