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學習方法

  很多同學學習都是在做無用功,成績不見長進,努力卻不見收穫慢慢也就失去奮鬥的動力。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生物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絡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洩"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二

  ***1***基礎

  後期我生物是如何複習的?可以說已經脫離了課本。

  閉上眼睛,腦中浮現出物種豐富的自然界,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當然核心的,是我們人類。

  健康的人體處於一種穩態的動態平衡,各個器官協調一致的共同維護穩態平衡,各個器官***比如胰島***有何作用?分泌什麼?分泌物化學本質是什麼?器官是由不同的細胞組成,細胞有什麼細胞器?如何辨認?各個細胞器有什麼功能?在這些細胞器上進行著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反應方程式如何寫?細胞是分子組成的,細胞膜成分是什麼?裡面蛋白質起什麼作用?什麼叫滲透、自由擴散、主動運輸?蛋白質、脂質、糖類各有什麼作用?

  分子式是什麼?可以由什麼產生?

  從人體穩態想到自然界穩態,想到食物鏈,想到能量傳輸,想到種群密度,想到生物多樣性,想到人類延續***遺傳定律***,想到自己做過哪些相關的題目,想到自己做錯過的題目...

  不需要什麼,只需要閉上眼睛,就可以把整個高中物理、生物、化學、數學再腦中過一遍,這就是我所說的學習不在乎形式。

  ***2***脫變

  物質元素及細胞、遺傳定律、穩態等等的,幾大模組,要想極其精通,只能是靠無數次的在題目和課本上輪迴才能造就出完美的知識體系。

  ***3***總結

  答生物題就要研究答案用語的精煉!我就經常研究生物高考題的解答題答案,那語言,說的密不透風,既不說的過分細,以免出現知識錯誤,又說的很專業、靠譜,生物解答題就要這樣

  就像生物,其實沒難度,只要你知道、瞭解、掌握要考的東西,稍一分析你就得出答案,但你若沒基礎,你說你怎麼答?

  三

  1.要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絡。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係、與有絲分裂各期影象區別等一併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複習中慢慢掌握。

  2.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幹知識,能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複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複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儘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絡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複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影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絡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裡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絡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點線的縱橫關係,由線到面,擴充套件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