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什麼時候放雞精

  雞精是以新鮮雞肉、雞骨、雞蛋為原料製成的複合增鮮、增香的調味料。可以用於使用味精的所有場合,適量加入菜餚、湯羹、麵食中均能達到效果。那麼呢?

  

  如下:

  雞精與味精雖然同屬調味品,但放入的時間卻不盡相同。味精質細揮發迅速,易在菜完全炒好將要出鍋之時放入即可,而雞精質較粗揮發較慢,故略早放入,如此才能融解得更充分。一般來說,若炒熟菜,則可與鹽同時或略微晚一點兒放入,再翻炒一會兒;若炒生菜或燉菜則可在菜快熟時放入,隨菜品炒、燉至出鍋。

  溫馨提示

  雞精雖然鮮美但幾乎沒有營養。雞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吃多了會導致身體肥胖。雞精中欠缺鈣、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長期食用易導致身體亞健康。

  科學調查認為,雞精食用量對人體,尤其是老年人、女性的健康有重大影響。

  營養學家指出,由於人們一天中會食用各種食物,平均起來,雞肉中的膽固醇含量最高。膽固醇會極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機率,如果老年人、女性每天都吃雞肉,那麼勢必會有多餘的膽固醇存積在體內,這不但不利於健康,也會增加心臟病、腦血栓誘發的機率。

  另外某些不法商販在雞飼料中新增激素,導致雞精中激素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孕婦食用了含有激素的雞精,會導致回奶、過度肥胖;未成年人還會導致性早熟。

  雞精的危害

  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不過雞精比味精更鮮。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輕微有害的,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取過量的穀氨酸鈉,超過機體代謝能力,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重則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並非所有的菜餚都適合加雞精,燉煮、排骨等本身具有鮮味的食物時,加入雞精會讓食物走味,影響菜的味道。這時可以選用普通味精等調味品代替。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有***心臟或者免疫系統疾病或面板病,肝病***患者做飯決不能放雞精。

  還有一些人群,一天食用雞精過多,晚上休息會出現喉嚨幹疼,做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鼻塞、頭痛等身體不適症狀。此類人群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雞精使用注意事項

  雞精在使用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雞精中含有10%左右的鹽,所以食物在加雞精前加鹽要適量。

  2.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應適量減少對其的攝入;

  3.雞精溶解性較味精差,如在湯水中使用時,應先經溶解後再使用,只有這樣才能被味覺細胞更好地感知;

  4.雞精中含有鹽,且吸溼性強,用後要注意密封,否則富含營養的雞精會生長大量微生物而汙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