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桃花心木教案

  六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桃花心木》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含義深刻的句子標畫下來,多讀幾遍。為大家整理了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桃花心木》教案,供大家參閱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桃花心木》教案1

  【教師思考】

  新的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主體如何發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習、是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是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

  【教學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應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一,要堅持以“讀”為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特色】

  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設計說明】

  1、學習目標的自主性: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什麼有“作主”的權力,教師不能包辦。學習目標的自主確定,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的學習目標來取代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

  片斷1:

  師: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生:我讀懂了種樹人澆水沒規律。

  ……

  ***這樣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學習方法的自主性:

  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有能按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課堂上就會形成“場”的效應。

  片斷2:

  師:你最喜歡課文的那一段?

  生:我最喜歡種樹人語重心長的那段話。

  生:我最喜歡種樹人種樹的那一段。

  ……

  ***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閱讀教學中人本思想,意味著對每個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同時教師也並沒有放棄指導,只是指導開放性的。***

  3、體驗感悟的自主性: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手的情感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第斯奪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

  片斷3:

  師:閱讀別人的作品,要和閱讀自己的生活相結合。誰願意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廣泛地自由談。

  ……

  ***學生的感受是獨特的,這種獨特的感受是教參上沒有的,所以這迷人的個性色彩,非常珍貴的。***

  4、問題情景的自主性:

  “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學,就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與知識產生共鳴。因此,我們要儘量克服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應讓學生擺脫思維的束縛,啟用創新的火花,從而形成閱讀能力。

  片斷4:

  師:大家讀懂的內容可真多,那麼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我想知道眼前樹木僅及膝蓋,急需管理和照顧,種樹人為什麼還那麼懶懶散散、漫不經心呢?

  ……

  ***“你想知道什麼?”這裡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並激勵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教師把自己扮演成與學生一起探索問題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高質量的。***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⑵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能力培養點:

  ⑴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⑵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3、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接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成依賴的心理。

  4、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於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於學會自立、自強。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2、學生學法:

  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言

  生活的大海並非永遠風平浪靜,人生的旅途也決非平原縱馬,永遠一路順風。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再不幸與磨難中,有的人悲觀消沉,最後被困難所擊倒。而有的人卻不甘沉淪,將腰桿挺的更直,從而成為傑出的人才。正如種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樣,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驗中枯萎了,有的卻能長成百年的大樹。這節課我們就繼續的欣賞和學習臺灣當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學習課文

  1、師:誰願意朗讀課文。師指名讀,其他同學看螢幕,邊聽邊思考:你聽懂了什麼?

  師引導學生讀懂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生:……

  2、師:同學們讀懂的內容可真多,這說明咱們讀書都非常認真,那麼,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

  3、師:請同學們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哪些問題能夠獨立解決,哪些問題能夠合作解決。

  實物投影相繼打出:

  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陳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師小結: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地澆水,目的就在於模仿自然規律,他善於創造自然的成長環境。讓樹苗在不確定中汲水成長,這樣樹苗自己就能夠學會適應自然,並戰勝自然,最終尋找到適合自己存活的辦法。

  師指導朗讀。

  4、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種樹方法,使桃花心木適應了不斷變化的環境,學會了獨立生存的本領。種樹人的一番話解開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而且從種樹人的一番話中,作者還領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

  師總結閱讀方法。

  三、總結

  是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更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正如俗話說得那樣:“不經風雨,難成大樹。”“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為男。”人和樹是一樣的,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人更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從而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像課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樣,能夠經得起生活的磨練,最後長成參天大樹,長成棟樑之材。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桃花心木》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培養點1、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2、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接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成依賴的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於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於學會自立、自強。

  三、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含的深刻道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啟讀,激趣質疑引入文

  1.教師動情地講述《一個大學生的故事》。同學們,當你有那麼一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刻,你會是什麼心情?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高興、激動、興奮……***是啊!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時刻,然而有這樣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卻憂心重重,不知所措。***學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個從小失去父母的孤兒,姐姐為了照顧他,輟學工作,賺錢供他上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呵護得無可挑剔,從小到大十幾年不讓他幹任何家務活,只要求他努力學習。讀到高三畢業,他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麵都不會煮,更不願與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際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奈,又喜又憂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學報到,但學校不允許這種情況的陪讀,姐姐千叮嚀萬囑咐後擔心地離開了。他堅持不到3天便哭著打電話要姐姐來接他。因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頭學習,他一切都不會做。結局是遺憾而又令人無奈的,他退學了,與已經實現的大學夢想做了最後的告別。

  2.請學生自由發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些什麼想法?

  3.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位可悲的大學生為什麼會有如此結局?是他的錯?是愛他的姐姐的錯?還是誰的錯?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裡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整體感知觀其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

  ***師生共同正音,並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度予以表揚。***

  第二課時

  一、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1.教師:同學們,讀書只做到正確流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書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麼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2.再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3.反饋學生畫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4.抓住重點句段,感悟育人真諦。

  學習12、13自然段。①指名讀。想一想:這兩段主要講什麼?②逐句品讀。引導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並相機指導朗讀。***學生之間互動競爭,進行朗讀比賽。***③全班交流自己從讀中體會到了什麼?④教師小結。

  學習14自然段。①投影出示此段課文,全班齊讀。②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讀後的感受。

  ③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理解:“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④學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15、16自然段①願意讀的同學一起讀。②小組討論:桃花心木為什麼不會枯萎?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議。

  二、展讀,聯絡實際話育人

  1.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交流。①同桌組合練習。②推薦上臺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可以自由發揮。

  2.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

  同學們,成長為一棵抵禦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於不懈的努力。在挫折與逆境中鍛鍊、成長,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成才之路。

↓下頁更多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桃花心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