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芍藥花的養殖方法介紹

  芍藥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牡丹花非常的像,很多時候都將芍藥和牡丹花一起栽種來提高觀賞性。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盆栽芍藥花的養殖方法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芍藥花種植方法

  一、土壤  排水要好,芍藥喜涼爽氣候,我國溫帶至亞熱帶地區都適宜栽培,具有春發芽、秋生根的特性,在夏季。高溫炎熱季節,植株呈半休眠狀態,喜歡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鹽鹼土。由於芍藥是肉質根,耐旱但怕積水,如土壤板結積水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窪地、鹽鹼地均不宜栽培。  因此,地栽宜選擇涼爽陽光充足之地,盆栽忌澆水過多。入冬至早春的整個休眠期,土壤都應保持溼潤,不可太乾,但排水要暢通,忌積水,否則地下塊根易腐爛致死。

  二、分株  芍藥一般採用分株繁殖。俗語稱“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因此芍藥通常於10月份待其地上部分枯萎後進行分株,春季不宜移植。分株時需將根株掘出,用利刀順根部裂縫處切開,使每叢帶有3至5個飽滿充實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傷害芽眼,然後栽於施過基肥的沙質土壤中,覆土3至4釐米,保持土壤潤而不漬,一般分株栽植後第二年即能開花。  盆栽芍藥可結合分株一兩年換盆一次,換盆時應多保留些宿土。如株叢不大,就不要分株。

  三、花期  芍藥在植株生長期間特別是現蕾期和開花期不可缺水。同時,要及時疏蕾,側蕾出現後應摘去,以便養分集中,促使頂蕾花大。花凋謝後,應及時剪去花梗,以免結籽,消耗養分。芍藥花謝後半個月,即6月下旬要進行施肥,以及時補充芍藥開花期所消耗的養分,為芍藥進入第二個旺盛生長期打好基礎。

  芍藥花怎麼養

  1、芍藥種植時間:芍藥喜陽光、耐寒,對氣溫要求宜涼怕熱,夏季高溫時生長不良。秋季是栽植芍藥的最佳時期。

  2、土質:地栽芍藥要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向陽地,切忌栽在易積水的低窪處。芍藥為肉質根,栽植時要選擇疏鬆、肥沃而又略帶酸性的砂質土壤。不宜在鹼性土壤中生長。如 果土壤鹼性過大,會引起葉片黃化,甚至萎縮枯死。

  3、栽培要點:露地栽培,應施廄肥深翻,整細後理成髙畦。一般 畦高為10?15釐米,畦寬為70釐米,長度不限。栽培的株距為80釐米。栽培 時根據根系長短、大小挖坑,注意根部要舒展,不宜過深,覆土以蓋上頂芽4?5 釐米為度,栽完後澆一次透水,壅土越冬。

  4、肥水管理:芍藥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經常澆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開花前後並遇春旱時才適當澆幾次水,以補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追肥要控制,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葉及花蕾正伸展時,以施速效肥為主,稱之為促花肥。

  5、整形修剪:為了使芍藥花多色豔,生長健壯,整形修剪是十分重要的。芍藥整形主要包括定幹、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殘花等工作。芍藥栽植2—3年即可進行定幹。對生長勢特強,生長旺盛的品種,可以修剪成獨乾的芍藥。對生長勢弱,發枝數量少的品種,一般剪除細弱枝,保留強枝。

  6、病蟲害防治:芍藥常見病蟲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鏽病、根部腐爛病及根瘤線蟲病、天牛、紅蜘蛛、金龜子、螻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鏽病為真菌病害。病蟲害防治要以早期預防為主,一旦有病蟲害發生。要根據發生程度按上述用藥劑量,適當縮短噴藥間隔期,增加用藥次數。

  芍藥花養殖注意事項

  芍藥定植後不能經常移栽,否則會損傷根部,影響生長和開花,為使芍藥良好生長,每年需進行合理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澆足水,並應立即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雨季應經常中耕除草。

  盆栽芍藥,霜降後剪去枯萎枝葉,以防孳生病蟲。越冬期間無需移入室內,放置在陽臺上或房簷下陽光充足處,盆土不要過幹即可。

  芍藥開花前,側蕾出現後,可及時摘除,以便養分集中,促使頂蕾花大花美。花謝後,如不打算播種繁殖,應隨時剪去花梗,以免結籽,消耗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