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介紹

  杜鵑花,又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系杜鵑花科落葉灌木,落葉灌木。養殖杜鵑是很多人的愛好,但是如果不知道養殖的方法或許就養不好杜鵑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盆栽杜鵑宜選品種有四海波、寒牡丹、王冠、五寶珠、桃學***又叫荷蘭***。選擇用扦插或高壓法繁殖的健壯幼苗,用泥盆為宜。盆土選用針葉樹下腐殖土,與少量園土和沙子混均,再加入骨粉,或用闊葉樹下腐葉土4份、腐熟廄肥4份、沙子2份混均,加入適量硫黃粉,使土壤呈酸性,並施人基肥,盆的大小要與植株大小相宜,盆過大易造成土過溼而爛根,盆底墊鋪瓦片,以利排水。上盆時幼苗四周要壓實.後用浸盆澆灌法澆透水。生長期間經常保持盆土溼潤。使用自來水最好在缸中存放1~2天,置通風蔽蔭處。10~12天后置陽臺通風半陰處。

  冬季置暖和有微弱光、空氣流通室內。生長期間澆水非常重要,根據盆土乾溼而定,適當澆水,澆則澆透,不能澆半截子水。澆水過多,會落葉,甚至死亡。春季花芽萌發,澆水量稍多些,保證充足的水分。花蕾顯色時,每天至少澆1次水,切忌脫水;夏季早晚各澆1次水,水量不宜過多。每天中午前後,在葉面和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溼度,減少葉面水分蒸發,注意遮蔭;入秋後,澆水量減少,每天早晨澆水1次,保持溼潤即可,不要過幹或過溼,以防落葉。冬季***12月~2月***室內越冬,不宜多澆水,每隔3~4天,視盆土乾燥情況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陽光下進行,適量澆水,保持盆土溼潤;生長期間掌握薄肥勤施,以稀釋的腐熟餅肥水為好,忌施濃肥。早春開花前及花後要多施肥,每隔7~10天追施1次稀薄速效氮、磷結合以磷為主的稀薄液肥,使其多長枝葉,為孕蕾創造條件。6~7月追施富含磷質液肥***骨粉、磷酸二氫鉀等***,促進花芽分化。進入盛夏後要停止施肥。

  秋季宜勤施***每週1次***磷、鉀肥,施肥後次日需澆1次清水。冬季、梅雨季節停止施肥。對1—2年生的幼苗,要少施肥或不施肥,否則易造成“肥害”;適時整形修剪,秋後一般植株頂部都長有花蕾1~4朵,花前須進行疏蕾,一個枝頭蕾的只留1朵,其餘都疏去。

  春後花苞脫去鱗片,如發現苞內有2~4朵花,應只留1~2,以利養分集中,使花碩大而美豔。另外,長大後主要剪去病枝、弱枝,以疏剪為主。如果盆土未發生鹼性化,不必年年翻盆。

  杜鵑易遭受紅蜘蛛、介殼蟲及褐斑病等病蟲害危害,應及時防治。

  盆栽杜鵑花常見養護技巧

  杜鵑幼苗上盆後頂芽倒伏怎麼辦

  挽救辦法:①上盆後澆足水,放置在蔽蔭的室外露天養護,切忌太陽曝晒和施肥。②每天中午前後,在葉面噴2次水,減少葉面水分蒸發,以後見盆幹了就澆水。這樣約過2周的“服盆”後,頂部的嫩枝和葉片就會逐漸挺拔起來。之後,再移置在半蔭處轉入正常的養護管理。

  夏鵑有蕾不開花怎麼辦

  有些人在養植夏鵑時由於管理不當,雖然孕育了不少花蕾·但到了春暖花開時,卻猛長新芽而不開花。這是什麼原因?這種現象稱之為枯蕾。造成夏鵑枯蕾的原因是:冬季室內的溫度過高,過度的枝葉生長與花蕾爭奪營養,使花蕾因營養不足而開不出花。挽救方法:夏鵑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在華東地區能在室外安全越冬,讓其自然休眠,防止枝葉徒長。在開花前施1次以磷肥為主的薄肥,如過磷酸鈣等,到時就能開出顏色豔麗的杜鵑花。

  杜鵑花的花苞為何不開花而變成了葉片

  杜鵑花的花苞形成時,先進行花芽分化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增加以磷為主的肥料,不然花苞長出時,看起來像花苞,其實是葉芽。因為花苞被包藏在葉芽之內.當磷肥不足時,包藏在葉芽內的花苞就無法形成。因此待次年放葉時,見不到花苞,也就造成花苞變成葉片的誤解。

  梅雨季節杜鵑花葉焦脫落怎麼辦

  挽救措施:①迅速搬到涼爽、通風又半陰的室外去護理。②盆土於應及時澆水,平時葉面上也應多灑水,並增加環境溼度。③暫停施肥。通過精心護理,病情就會好轉。

  杜鵑花夏季葉片桔焦怎麼辦

  ①陽光曝晒。杜鵑喜半陰環境,尤其是在盛夏,盆栽杜鵑應放在蔭棚下面,防烈日灼傷。②澆水不當。盆土不能過幹,也不能太溼,還應注意葉片噴水和地面噴水,以增溼降溫。③施人了濃肥或生肥。杜鵑花根系細弱,吸肥力差,施了濃肥和生肥後,會灼傷根系,造成葉尖或葉片枯焦。④藥害。杜鵑有病蟲時,噴灑藥劑濃度過高,產生藥害。

  挽救方法:由藥害造成的葉片枯焦,把杜鵑放置在半陰的露天,增加葉面噴水次數,並暫停施肥,讓枝幹上重新長出葉子;如果是由肥害造成而時間不長的,可採取“灌腸”***大水沖洗***或及時換盆土,也可得以挽救。

  盆栽杜鵑花為何不宜經常鬆土

  盆栽杜鵑花乃屬淺根性植物,根鬚細而脆嫩,鬆土時易損傷根鬚,影響生長。養護杜鵑花,可在根部土上放幾塊碎瓦片,以防表土沖刷;根鬚露在土上時,可加入一些疏鬆的土壤,以蓋沒根系為止。

  夏鵑應怎樣越冬和度夏

  夏鵑比較耐寒。在我國華東地區栽培夏鵑,一般在室外露天過冬,讓它自然休眠,這樣可防止徒長枝葉而造成枯蕾。如在室內越冬,常常造成只結蕾不開花和徒長新枝葉。在夏季,應進行適當遮蔭,以避免因烈日灼傷葉片而變焦,並注意經常在葉面上水和增加周圍環境的溼度。

  怎樣讓杜鵑開花繁多

  ①生長環境。杜鵑喜涼爽、溼潤氣候,十分適應半陰半陽環境。忌烈日,又忌過蔭。②土壤與水質。杜鵑喜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壤。

  土壤pH值要求為5.5~7.0。澆水的水質要求不含鹼性為好。如使用自來水,最好存放1~2日後再用。③施肥。進入盛夏後要停止施肥,使其安全越夏並有利於花芽分化;在花芽分化與孕蕾期應每隔10天左右施1次磷肥為主的肥料;在生長期要注意薄肥勤施;開花前一個月施l~2次磷肥;開花後施l~2次混合肥料。④病蟲害防治。在高溫f燥時節,紅蜘蛛、軍配蟲對杜鵑危害嚴重,會使葉片發黃、脫落。褐斑病是杜鵑常見的病害。

  對這些病蟲害要及時噴灑相關藥劑進行防治。

  使杜鵑花延期開花的方法

  若想杜鵑在自然花期之後開花,可在花蕾尚未綻開之前,將其放入1~3℃的低溫室中培養,每天只給3~4小時弱光,保持盆土略溼潤,一般可貯藏到9~10月份。在需要開花的日期之前15~20天取出,時間宜在下午5時以後或在清晨8時以前。取出後放在廕庇、涼爽、防風處養護,並要經常往植株上噴霧。經過4~5天恢復生機後,使之略見陽光,也可略施些薄肥,這樣屆時就能開花。

  杜鵑花葉片由綠變紅原因

  多數杜鵑花的生長期是從初夏到初秋,當植株進入冬季休眠前積累在葉片中的葡萄糖等養分經低溫刺激後就呈現出紅色。等到第2年春暖花香時,杜鵑花的葉片又從紅重新轉變成綠色。

  特別是一些小葉子的夏鵑,入秋後葉片開始發紅,到了冬季葉片就紅得更厲害。還有一些半常綠的杜鵑花,如春鵑、夏鵑,一切養護管理都很正常,但是到了冬季葉片變紅後,有一部分葉片再由紅變黃而後逐漸脫落,這些都是植物正常的新陳代謝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