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伏天開始的時間_注意哪些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所以“三伏天”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菸。想知道2017年的三伏天是從哪一天開始的嗎?接下來,小編跟你講一講2017三伏天的起始時間和養生攻略!

  2017年三伏天的時間:7月18日-8月17日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2017年三伏天具體時間: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庚辰

  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 庚戌

  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 庚午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三伏天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2017三伏出伏後還會不會熱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而今年的出伏就快要到了。那麼出伏是不是代表著之後就不會再熱了呢?其實出伏就代表著秋天就快要來的意思,而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可是這也並不代表出伏後就一定不會熱。

  其實出伏以後,就差不多到了處暑節氣。這時候的溫度有點降下來,天氣應該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

  所以並不是出伏以後就會涼快,等“秋老虎過去以後,才是真正的涼快!

  2017出伏後還要熱多久

  2017年的出伏時間應在8月17日,剛過了處暑節氣。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氣更代表著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應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所以,出伏後好還會熱多久時間是不一定的,要根據秋老虎的表現。

  2017年三伏天的飲食養生攻略

>

  三伏天的養生知識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三伏天的養生知識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三伏天的養生知識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

  如山藥、大棗、海蔘、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三伏天的養生知識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

  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溼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

  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