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3篇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沙漠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別有一番趣味。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講述了三毛和她丈夫荷西結婚前示愛的故事,以及在撒哈拉沙漠附近居住的經歷。描述了生活的瑣事和當地的民風民俗等等。後來幾年,荷西因意外死在捕魚的海上。前世回憶似的鄉愁是三毛對撒哈拉神往的最後解釋。

  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著去了。這就是三毛的性格,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她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貧瘠的沙漠,迎接她的只有滾滾沙塵。

  她和荷西在沙漠結了婚,租了一間破舊的土房,沒有傢俱,沒有電器,只有頭頂上的一個大窟窿。但三毛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她和荷西開始自己設計房屋:擺弄好帶來的書籍,粉刷牆壁,補窟窿,到垃圾廠拾廢舊的輪胎作“鳥巢”坐墊,還把裝棺材的外箱改造成傢俱……經過他們的努力,房屋終於佈置完了,引得人們不禁讚歎:“你把羅馬建成了!”可三毛卻回答說:“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三毛以她那自由不羈的靈魂在沙漠裡遊蕩,這裡的風土人情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她。她告訴我們,只要善於發現,敢於創新,生活處處都有精彩。而面對沙漠艱苦的環境,三毛又用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這使我不由聯想到我小時候。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公園去玩,看到許多人都在給石膏模具做出來的人物上色,我和媽媽也參與其中。剛開始我還塗得專心致志,心情十分愉悅。可是一個不小心,黑色的顏料掉在了我塗好的粉紅色衣服上。我懊惱極了,想著我精心繪畫的人物就這樣給毀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媽媽看到了,並沒有指責我,而是用這黑色的顏料在粉紅色的衣服上塗來塗去,不一會兒,只見這件衣服上又多了一些黑色的裝飾,這叫我的心情頓時高興了許多。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在不停地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讓生活充滿味道,其中的過程是那麼刻骨銘心。只是人們對待挫折或失敗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一類人選擇聽天由命,自甘墮落,沉浸在無邊的自卑裡;而另一類人則選擇擦乾眼淚,不畏困難,讓自己度過這個難關。

  人活著,就應該有理想與抱負。我們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注入愛的情愫,讓愛滋潤生命的心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一切挫折與失敗,才能像三毛那樣活出精彩人生,雖然短暫卻是永恆的。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2

  一直想為自己認真看完的書寫下每一份心得,但是,突然提筆的時候瞬間不知道自己該寫寫什麼該從何處下筆,《撒哈拉的故事》已經看完有些日子了,瞬間,只知道因為他而大愛三毛的個性與灑脫,叫我仔細寫來卻不知道為什麼了,不知道到底是三毛的什麼讓我那麼大愛這個個性的女作家,也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心理那麼為荷西的理解與支援而感動……

  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說清楚了,也許也沒有一定要求自己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實都那麼無所謂的!只是來到大學真的讓我知道,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太多,現在的我很想多讀點書而已,強烈的感受到自己心理對以前不以為意的書的渴求……所以說什麼是無所謂的,只是想讓自己十年後來看,記得我讀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只要記得曾經這本書觸動了我,感動了我,讓我大愛三毛的筆,讓我為三毛那樣感動過,也許就已經足夠了,僅此而已!

  在《撒哈拉的故事》的字字句句間,流淌著三毛流浪裡的點滴與溫暖,大愛她的個性與灑脫!為荷西執著、無私、理解、包容的愛而感動,被撒哈拉里生活的淳樸所觸動,也許也是同為穆斯林的他們帶我領略了另一番我不曾知曉的世界,總是會在心中留下那麼一點的觸動。同時也為三毛筆下撒哈拉里的固執***或許我可以更直接地稱之為愚昧與無知,也許也是一種眼界的狹窄與無奈***而心痛。

  多日過後再來重溫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我已經記不清每一個人的名字了,只是記得哭泣的駱駝的悲鳴,記得在那悲慼聲裡倒下的被迫害的心已經隨著心愛的人而死的美麗女孩,雖然她選擇了不再做穆斯林,但對於我同位穆斯林的人,我真的覺得她永遠值得尊重。這是讓我映像很深的在三毛筆下撒哈拉的堅強的女孩。哭泣的駱駝,我其實並不知道真的為誰,為無辜而死的三位嗎?還是為那些與他們不在同一世界的他人的無情?或者都有呢?三毛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哀與怨,但字字都觸著每一個人的心。

  三毛筆下寫到她自己開車載趕路人的一篇,我也為他們的善良感動,沒有浮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她真的感動了我。也許也真是在這煩囂的城市中太過缺少那種溫情,所以顯得那麼可貴與真誠。

  一本書一頁頁慢慢流過腦際,我還是沒有忘懷那個十歲就出嫁的女孩,依稀記得三毛筆下的她那聲慘叫,是什麼樣的認生於命運才讓這裡的每一個人以這種自以為很高尚的方式世世代代地生活著,我沒有辦法物完全地明白,但卻需要無力地理解與接收那個時代以及現在現實中和三毛筆下的地帶……

  其實我看完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真的很想自己親身去體驗一下,很想感受一下三毛的灑脫與執著***其實我真正欣賞的也許就是這份執著***,我很想去感受一下在不一樣的國度,同為所謂穆斯林的人們到底有著怎樣不一樣的信仰,或者只是想知道我個人自己到底與他們有多大差距,有時候把自己稱作一個回族,我都為自己感到愧疚……

  說了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說些什麼,又再次深深地感受那種語言的匱乏……

  這個時候我總能收到他們的晚安,有時會寫很多,但是每一次卻總是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又刪,然後簡潔地道晚安……有時候覺得這是一種悲哀,但是卻又有沒有失去的灑脫,所以大家都選擇堅持和繼續,即使我知道我們不再是以前的我們……但是堅持了,時間就會給我們最好的證明,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2011年4月10日23點31分,丁,妹,顛東,晚安哦……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3

  如果天陰了,只要心中有陽光,雲永遠遮不住太陽。

  前幾日狂迷尤金,又聞尤金是“新加坡的三毛”,便想見識一下真正三毛的風采。變買了三毛的出名作:《撒哈拉的故事》。

  翻開這本封面樸素的書,寥寥幾筆,就顯現出三毛的大家風範,寥寥幾頁,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荒蕪大漠,奇異風情,還有性格迥異的人群,一切都是那樣新鮮,樣樣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三毛樂觀自信的精神。

  讀到“白手成家”那一章,頓時吃驚不已。我們也剛剛搬完家,搬家時累得腰痠背疼,新家裡傢俱,電視,電腦樣樣俱全,但總覺得小區地勢偏僻,小區里人煙稀少***其實並不稀少***,日子比以前差了許多。

  可看看三毛,頓時覺得我的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了。她從自己瞭如指掌的臺灣,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小鎮阿雍,對於這裡的風土人情完全不瞭解,就算了解後也很難接受。那個年代通訊並不發達,只能與家人寫信,每次等回信都要等好幾個星期,那種等待真是一種煎熬。交通不發達,剛搬過去時沒有買車,三毛出門只能在炎炎烈日下步行。周圍有沒有便利店,只能到鎮上買日常用品。因為路途遠,又不能將自己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搬過去,只帶了幾本自己喜歡的書,不過很快就看完了。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窩在家裡看幾本自己倒背如流的書,也真是件不宜的事。相比較下,我每天有幾人高的書任我看,看電視,看電腦,還可以即興寫幾篇文章,隨時與家人交談,出門就有公交車,雖然不是四通八達,但也可以把我帶到想去的地方。這不是一種美妙的生活嗎?

  更要命的是,三毛在剛剛搬過去時,一棟房子,空蕩蕩的,連床都沒有,第一天晚上是在地下裹著毛毯睡的。第二天,三毛便步行到鎮上,買了一個小冰箱,破舊的煤氣灶,貴的沒有道里的床墊,一些簡單的餐具,五張當地人用的草蓆,也算是大豐收了。接下來的日子,三毛每天都會採購一些東西,尋找傢俱的可用材料,沙漠荒蕪,傢俱是要自己做的。一天,三毛在材料店外發現了幾個被廢棄的木箱,***其實是棺材***便請求老闆將木箱給她。那天,三毛得到了五個大木箱,以及一些建築工具,可以做傢俱了。

  因為平日丈夫荷西工作日要上班賺錢,只有週末才能做傢俱。一個週六,三毛與丈夫荷西開工了。三毛量尺寸,荷西鋸木頭,兩人累的腰痠背痛,手上磨出了泡,忙到晚上11點,他們有了一張桌子。就這樣,他們每個週末都在工作,最後擁有了一張桌子,一個書架,一個晒衣杆。最後,三毛又在街上撿了一個廢棄的輪胎,鋪上印花的毯子,成了一個沙發。家,已將裝扮得差不多了。

  住在沙漠裡日子苦的自是沒法說,那一陣,三毛像一頭受傷了的野獸,常常憤怒,哭泣。沙漠生活的苦,是我們從未體會的。但是,整本書中,卻從未見三毛寫下一個“苦”字,她總是化悲傷為快樂,化疲勞為動力,化腐朽為神奇。沙漠改變了她的性格,她變得容易滿足,一點小事就能引起她內心的快樂。這就是三毛的樂觀。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要比當年三毛在撒哈拉是好無數倍,可我們的精神生活卻像撒哈拉沙漠一樣貧瘠。我們總是不滿足於現在,一味的想要索取,想得到任何東西。可怕的不是物質生活的匱乏,而是精神生活的貧瘠。所以,儘管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再好,沒有內心的快樂與樂觀,生活也永遠不會幸福。

  如果天陰了,只要心中有陽光,雲永遠遮不住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