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的捏塑技法_陶藝的製作技法介紹

  捏塑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色。那麼,關於陶藝的捏塑,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藝的捏塑相關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捏塑的簡介

  捏塑是一種山東省的漢族 民間藝術。亦稱 麵塑,俗稱"捏江米人"。以 糯米粉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蒸成熟麵糰後,用刀、剪、簪、花紋模等簡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間小件玩賞工藝品。其色彩對比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搓、揉,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特別是塑造中國古裝戲劇人物,尤為一絕。《火燒琵琶精》、《 老壽星》等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得到好評。1982年,藝人李芳清曾應邀在 澳大利亞總理府作寫生面塑表演。捏塑作品有籤舉式、盒裝式、微型麵塑三類。濟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保留了這一技藝。

  捏塑的起源與發展

  一.起源

  “天下面塑出穆李。”據碑文記載,清咸豐二年江西弋陽的 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 曹州麵人”。從此,“曹州麵人”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漢族 民間工藝品。除了它生動形象、粗獷、豪放、鄉土氣息濃的藝術風格外,“曹州麵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二.發展

  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澤市李派一直獨佔鰲頭,其代表人物先後有 李俊興、 李芳清、穆緒建等。  市面塑協會副主席穆緒建告訴筆者,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民俗藝術越來越感興趣,而麵塑作為一種藝術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歡,麵塑藝人的收入自然是水漲船高。穆緒建徒弟穆明芳憑藉紮實的功底,受聘於廣州一大型飲食公司,每月除去吃住還能有2000元的結餘。

  三.現狀 “現在穆李村有面塑藝人不下400餘人,別小看這一根竹籤一團面,一年收入2萬塊錢不在話下”,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穆緒建自信地說。目前,他正在積極籌備,聯合“單打獨鬥”的麵塑藝人向產業化發展。 菏澤麵塑相傳於堯舜時代,帶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逢年過節在公園、市場仍能看到藝人的身影,師傅們在短短几分鐘就能為你捏出逼真的花朵、活潑的娃娃、可愛的動物等讓你喜歡的麵人。距菏澤城西南十多公里的解元集鄉穆李村是麵塑之鄉,是菏澤麵塑的發源地。菏澤麵塑大師曾到東南亞多國獻藝,並應邀訪問歐美國家。菏澤麵塑與時俱進,不斷髮展與創新,麵塑作品現已成為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和菏澤的旅遊紀念品。現在菏澤比較有名的麵塑藝術家有李芳清、穆緒建等。菏澤麵塑既曹州麵人,菏澤古稱 曹州,地處黃河流域,常因黃河決口,天災人禍幾乎不斷。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用面捏成豬羊,代替宰殺的動物供奉神靈。這就是曹州麵人中最早的麵塑藝術了。數千年間,當地麵塑歷經滄桑變幻,幾度沉浮興衰。曹州麵人 脫離民俗功用,成為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菏澤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早在上個世紀 二十年代菏澤麵人就走遍東南亞。菏澤麵塑具有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誇張適當、色彩豔麗單純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民 間風味。在繼承老一輩傳統麵塑的同時不斷髮展與創新,麵塑作品豐富多彩有花鳥蟲魚類、卡通人物生肖類、肖像塑真類等。

  陶藝的製作技法

  ***一***尼條盤築成型法

  1.取一塊適量的泥料,用雙手自然捏緊、轉動,使其成圓棒狀。

  2.將圓泥棒橫放在工作臺上,用手指均勻地搓動,邊滾邊搓,左右手指走動,從粗到細.

  3.自然、平和地搓泥條,根據需要搓成粗細一致、大小均勻的泥條。

  4.將泥條放在轉盤上做一底部,然後將泥條邊轉邊接邊壓緊,邊轉動轉盤,依次加高,最後做成自己需要的造型。

  5.每增加了一層需要內外壓平、壓密、壓勻以免乾燥時開裂。

  6.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轉動調整造型,可用保留泥條盤築的原始手跡效果。

  ***二***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製作陶藝最原始、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學陶藝者體驗泥性一泥的厚薄、軟硬、乾溼程度最基本的練習,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團捏成你自己想要造型的形狀即可,這也是最古老的製陶方法之一。還可用雕塑刀等工具做成雕像,在泥半乾時將雕像挖空。

  ***三***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將泥塊通過人工或壓泥機滾壓成泥板,然後用這些泥板來進行塑造。滾泥板時,應把泥塊放在兩塊布中間進行,從泥塊的中心向四周擴散***轉動布塊***,注意泥的厚度,要符合所做陶藝作品的需要。製作時要利用泥的柔軟性,可以像用布一樣成型,而利用泥板的堅硬特點時又可把它當成木板一樣來成型。泥板成型應用範圍很廣,從平面到立體,都可以進行造型變化,可利用泥板溼軟時進行彎曲、卷合,製作成自然、優美的造型,也可利用泥板半乾時製作挺直的器物。

  ***四***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利用石膏模具來進行成型的一種方法。自古以來。此法就廣泛地運用在陶瓷生產中,通常我們使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模可以用石膏或陶泥製作成型,然後根據造型翻成若干塊模具,待模具乾燥後,即可印製坯體,印模成型。印模時要用力均勻,壓緊,才能把造型完整的印製出來對造型複雜的作品,要分模印製,然後再合成,在介面處要用泥漿粘接好,坯體脫模後有殘缺的要修補,多餘的要刮掉。這種方法可以大批量地複製產品,在陶瓷生產中帶來很多便利,根據個人需要可在模具上製作出不同的肌理和其他裝飾效果。

  ***五***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利用旋轉的力量配合雙手的動作,再拉坯機上將泥團拉成各種形狀的成型方法。也是陶瓷製作中一種常見的和傳統的成型方法。但技術性非常強,要求很高,有些師傅一輩子從事拉坯工作。這種方法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掌握,坯體可以先從簡單的碗、杯、盤開始,熟練後再拉瓶、罐等複雜的造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掌握拉坯技術,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六***泥漿鑄件成型法

  泥漿鑄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生產中應用廣泛,也是陶藝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塊***,石膏模留有注漿口,模具乾燥後,把配製好的泥漿注入石膏模內,隨著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及時注滿泥漿,當石膏模吸漿達到一定厚度時,將模內多餘的泥漿倒出,控幹待泥坯脫離模壁後,再從石膏模內取出坯體即可,另外還要保持***掌握***一定的乾溼度進行保溼,以便進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裝飾等。

  ***七***綜合成型法

  綜合以上幾種方式,靈活運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