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體育節的黑板報

  體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經濟以及對外交往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逐漸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古代體育專案

  蹴鞠,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運動。其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史記·蘇秦列傳》:“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鞠”也就是蹴鞠,又名“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說的都是用腳踢球的意思。蹴鞠起源於齊國都城臨淄,齊宣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19-前310年***已經盛行。漢代,更被視為“治國習武”之道。出身市井的漢高祖劉邦不但自己愛踢球,而且還專門在宮苑裡建造“鞠域”,也就是足球場。漢武帝劉徹還把蹴鞠列為軍事訓練科目,以提高將帥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將蹴鞠作為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質的手段。漢代還出現了研究蹴鞠運動的專著《蹴鞠二十五篇》,這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體育著作。到了唐代,蹴鞠的製作藝術和運動技術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球變得更圓、更輕,而充氣技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發明。唐代分隊比賽,由原來的直接對抗轉為間接對抗,中間隔著球門,雙方各在一側,以射門數多者為勝,而且還出現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不射門,是以踢球的技法取勝,也被稱為“白打”。唐玄宗李隆基、唐中宗李顯等都曾是當時的皇帝球星。宋代,蹴鞠變得更加興盛,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皇帝親身從事蹴鞠運動的情景。在球的製作方面,宋代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密砌縫成,不露線角”,製成的球要“正重十二兩”,“碎湊十分圓”……清代盛行騎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被譽為“馬上皇帝”,所以蹴鞠漸被冷落。

  “木射”是中國古代球類比賽的一個專案,亦稱“十五柱球”,唐代時創造。據唐陸秉編寫的《木射圖》一書介紹,木射“為十五筍以代侯,擊地球以觸之。飾以朱、墨字以貴賤之。朱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墨者:慢、傲、佞、貪、濫。仁者勝,濫者負,而行一賞罰焉”。這種比賽一般在室內進行,場地的一端設立十五個筍形平底的木柱,在每個木柱上分別用紅筆或黑筆寫一個字:用紅筆在十柱上寫“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五柱上用黑筆寫“慢、傲、佞、貪、濫”。參加比賽的人用木球擊打木柱,擊中寫有紅字的木柱為勝,有賞;擊中寫有黑字的木柱為負,受罰。可見,木射與保齡球極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