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子的功效與作用桑葚子​的介紹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桑葚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桑葚子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僅供參考。

  桑葚子的功效與作用

  桑葚子的功效:

  補益肝腎,滋陰養血,對烏髮有特效,息風,清肝明目,解酒,改善睡眠,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美容養顏,降低血脂,防癌。桑椹粉富含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易被人體吸收的果糖和多種維生素及鐵、鈣、鋅等礦物元素、硒等微量元素及胡蘿蔔素、纖維素等。

  桑葚子的作用:

  1、桑椹中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桑椹含有烏髮素,能使頭髮變的黑而亮澤。

  3、桑椹有改善面板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面板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

  4、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可以防癌抗癌。

  5、桑椹善滋陰養血、生津潤燥,適於肝腎陰血不足及津虧消渴,腸燥等症。

  6、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

  桑葚粉用法用量:

  1、用於陰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虛煩失眠,鬚髮早白等。熬膏持續服用,對失眠、頭昏、心煩有效。頭昏耳鳴,鬚髮早白,常與何首烏、旱蓮草、女貞子等配用。

  2、用於陰虛津少,消渴口乾及腸燥便祕。前者,可與麥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配伍;後者,可與火麻仁、生首烏、生地、枳殼配用。每次15—30克。

  桑葚子的介紹

  桑葚子是桑樹的果實,又名桑葚,桑果,桑椹。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葚子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汙染的特點,所以桑椹又被稱為“民間聖果”。桑葚子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椹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桑葚生長時為青綠色,漸漸變為橙紅,成年的由硃紅變為紫黑。一般黑桑葚最佳釀酒,紅的入味。形態特徵編輯

  樹形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

  葉

  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

  花

  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

  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

  果

  瘦果,多數密整合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後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習性編輯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主要生長於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

  營養成分編輯

  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汙染的特點,所以桑葚又被稱為“民間聖果”。現代研究證實,桑葚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

  改善面板

  桑椹有改善面板***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面板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

  促進免疫力

  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桑椹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對溶血性反應有增強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它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並對治療貧血、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症具有輔助功效。

  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

  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祖國醫學認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

  桑葚粉用法用量編輯

  1、用於陰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虛煩失眠,鬚髮早白等。熬膏持續服用,對失眠、頭昏、心煩有效。頭昏耳鳴,鬚髮早白,常與何首烏、旱蓮草、女貞子等配用。

  2、用於陰虛津少,消渴口乾及腸燥便祕。前者,可與麥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配伍;後者,可與火麻仁、生首烏、生地、枳殼配用。每次15—30克。適用人群與特別提示

  蘇敬謂:“單食治消渴”,王孟英稱其:“滋肝腎,充血液,止消渴,利關節,解酒毒,祛風溼,聰耳明目,安魂鎮魄。”含二十多種氨基酸、有機酸、黃酮甙、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腺嘌呤、膽鹼、葫蘆巴鹼及鋅、銅、硼、錳等元素,能烏髮養髮,潤膚濡筋,美體美容。

  【適用人群】一般成人適合食用。過度用眼者更宜食用。每日20-30顆***30-50克***。

  【特別提示】桑椹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椹膏時忌用鐵器。

  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椹。因為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忌食。

  桑椹 通稱桑果。屬桑科植物桑樹上所結的一種聚合果。嫩時色青,味酸,老熟時色紫黑,多汁,味甜。桑椹子、桑皮、桑葉、桑枝都作用。

  性味 甘、平,無毒。

  成分 桑葉有多量胡蘿蔔素及鞣質。桑皮含還原糖,多縮戊糖及半乳糖酐。成熟桑椹果含葡萄糖,蔗糧,琥珀酸,酒石酸,維生素B1、B2、C,煙酸,色素等。未熟青桑椹含有氰酸。

  藥理 桑枝煎汁,給予動物口服,證明有使血壓下降作用,桑根白皮也有降血壓作用,但根及新梢葉無降壓作用

  功用:補虛益氣,去水氣。桑葉降血壓,清肝明目。嫩桑枝去風溼,治臂痛。桑根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腫。

  藥用價值編輯

  性狀:

  性狀鑑別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5-8mm。黃棕色、棕紅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1]

  以個大、肉厚、包紫紅、糖性大者為佳。

  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用熱浸法測定,8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於15.0%。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乾燥。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鑑別項。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性味】甘;酸;性寒

  【歸經】肝;腎經、心經

  主治

  滋陰養血;生津;潤腸。主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痠耳鳴;鬚髮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熬膏、浸酒、生啖;或入九、散。外用:適量,浸水洗。

  【注意】脾胃虛寒便溏者禁服。

  1.《楊氏產乳》:凡子不得與桑椹子食,令兒心寒。

  2.《本草經疏》:脾胃虛寒作洩者勿服。

  3.《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婦忌之。

  【附方】《說文》:黮,桑葚之黑也。《廣雅》則直釋:黮,黑也。故桑椹以果色紫黑色而名。

  功效

  桑葚子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桑葚子別名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桑粒、桑果,桑葚子有生津潤燥、滋陰補血的功效,桑葚子有治療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痠耳鳴、鬚髮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腸燥便祕的作用,但是脾胃虛寒便溏者、孕婦禁服桑葚子。

  藥名:桑葚子

  別名:桑實、葚、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桑粒、桑果[2] 。

  功效分類:滋陰養血藥;生津藥;潤腸藥

  性味:甘、酸,寒。歸經:肝;腎經

  功效: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主治: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痠耳鳴;鬚髮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祕。

  用法用量:9~15g。

  來源:桑葚子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桑葚子既可入食,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子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桑葚子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桑葚子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痠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

  其他功效編輯

  桑葚子可增強免疫器官的重量;桑葚子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和抗AIDS的作用;桑葚子能增強非特異免疫功能;桑葚子對細胞突變具有預防作用;桑葚子對體液免疫有增加作用;桑葚子對T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桑葚子有改善面板***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面板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

  桑葚子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葚子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桑葚子具有免疫促進作用。桑葚子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祖國醫學認為,桑葚子性味甘寒,桑葚子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

  1、防止血管硬化

  桑葚子防止血管硬化 桑葚子中含有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硬脂酸及油酸組成,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抗癌

  桑葚子防癌抗癌 桑葚子中所含的芸香苷、花色素、葡萄糖、果糖、蘋果酸、鈣質、無機鹽、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及煙酸等成分,都有預防腫瘤細胞擴散,避免癌症發生的功效。療效:桑葚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治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乾燥。

  3、健脾胃

  桑葚子健脾胃,助消化 桑葚子中含有鞣酸、脂肪酸、蘋果酸等營養物質,能幫助脂肪、蛋白質及澱粉的消化,故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可用於治療因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

  4、美容

  桑葚子烏髮美容 桑葚子中除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外,還含有烏髮素,能使頭髮變得黑而亮澤,故可用來美容。 葚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地擴充人體的血容量,且補而不膩,適宜於高血壓、婦女病患者食療。

  如何食用

  1、取新鮮熟透的桑葚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於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若治療腸燥便祕,桑葚50克,肉蓯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貝殼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桑葚30克***鮮者60克***、糯米6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少許服食,每日1劑。可滋養肝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視力下降、耳鳴、腰膝痠軟、鬚髮早白及腸燥便祕等。

  3、桑葚、蜂蜜各適量,將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陰補血,適用於陰血虧虛所致的鬚髮早白、頭目暈眩,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等。

  4、桑葚100克、黃酒500克,將桑葚置黃酒中密封浸泡1周後按量服用。可養陰利水,適用於陰虛水腫、小便不利、關節作痛、口渴、發白等。

  5、桑葚4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葚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治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乾燥。

  化學成份

  果穗含糖,鞣酸***tannic acid***,蘋果酸***malicacid***,維生素***vitamin***B1、B2和胡蘿蔔素***carotene***[1];其脂類的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軟脂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尚有少量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癸酸***cap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2]。精油中含桉葉素***cineole***,牻兒醇***gerani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a-蒎烯***α-pinene***和檸檬烯***limonene***等[3];磷脂總含量0.41%,其中磷脂酸膽鹼***phosphatidyl choline***32.15%,溶血磷脂酸膽鹼***lysophosphatidy choline***19.30%,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15.91%,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12.40%,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10.53%,雙磷脂醯甘油***diphosphatidyl glycerol***6.59%[4]。還含矢車菊素***cyanidin***和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5]。

  注意事項編輯

  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寒,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生津、烏髮美容的作用。營養學認為,桑葚味甜帶酸,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脂類、醇類、揮發油、蘆丁、胡蘿蔔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桑葚雖好,但是在食用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1、因為桑葚是偏涼性的,所以儘量別和苦瓜、番番茄、茭白、荸薺、菱肉、百合一起吃,否則太寒。

  2、熬桑葚時忌用鐵器,因為桑葚會分解酸性物質,會跟鐵產生化學反應而導致中毒,重者可死亡。

  3、桑椹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

  4、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椹。因為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蛋白酶的一種***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

  5、要注意桑葚性寒,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建議與桂元、枸杞子等組方為椹元茶泡飲可以規避桑葚寒性效果更佳。

  6、桑葚含澱粉多,即糖量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含有糖分的食物,所以應忌食桑葚。

  7、桑葚吃多會導致鼻子出血,孕婦不宜食用。

  8、儘量別空腹吃,對營養吸收不好。

  9、購買的時候要注意顆粒比較飽滿,厚實,沒有出水,比較堅挺的,是比較好的,紅的桑葚會比較酸,所以紫色的最甜,表明已經成熟。

  另外,由於桑葚分黑白兩色,所以不少人很疑惑哪一種顏色的桑葚藥用更佳。兩種的藥用價值並無太大區別,不過,中醫認為黑色入腎,白色入肺,因此,對於腎虛、腰痠腿疼的患者,建議多用黑色桑葚,而對於肺氣虛、常咳嗽的患者,則宜用白色桑葚。[3]

  藥理作用編輯

  1.增強免疫功能小鼠α-醋酸萘酯酯酶***ANAE***陽性的T淋巴細胞和脾臟B淋巴細胞***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數***,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給LACA小鼠每日灌服桑椹水煎劑12.5g***生藥***/kg,連續10天,可顯著增加不同年齡組小鼠的T淋巴細胞;但同劑量的桑椹水煎劑,僅可增加幼齡小鼠B淋巴細胞數,對1年以上的老齡小鼠無明顯影響。應用3H-TdR摻入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表明,桑椹水煎劑有中度激發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

  2.對Na+ -K+ -ATP酶活性的影響給3-24月齡的BALb/c和LACA純系小鼠每日灌服桑椹煎劑12.5g/kg,連續2星期。除24月齡老齡小鼠外,與同齡對照組比較均能顯著降低紅細胞膜Na+ -K+ -ATP酶活性。Na+ -K+ -ATP酶與機體釋放能量、供Na+和K+的主動轉運有關,桑椹子降低該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陰作用機制之一。

  各家論述編輯

  1.《本草圖經》:其實椹,有白、黑二種,最幹。

  2.《本草衍義》:桑根白皮條中言:桑之用稍備;然獨遺烏椹,桑之精英盡在於此。

  3.《本草蒙筌》:椹收曝幹,蜜和丸服。開關利竅,安魂鎮神。久服不飢,聰耳明目。黑椹絞汁,系桑精英。入鍋熬稀膏,加蜜攪稠濁。退火毒,貯磁瓶。夜臥將臨,沸湯調下。解金石燥熱止渴,染鬚髮皓白成烏。

  4.《本經逢原》:***桑椹***,《本經》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奭雲《本經》言桑甚詳,獨遺其椹,即瀕湖之博識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誤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鮮採用,惟萬壽酒用之。

  5.《本草新編》:椹與葉功用實同,因椹艱於四季之採用,且治之不得法,功不及葉矣,餘備傳方法使人盡知可也。中時採椹數鬥,飯鍋蒸熟晒乾,即可為末。桑椹不蒸熟,斷不肯幹,即幹而味已盡散無用,且最惡鐵器,然在飯鍋內蒸熟,雖鐵鍋而無礙也。與熟地、山萸、五味子、人蔘同用,實益若仙丹,試恐世人不知製法,所以單言桑葉之奇者,蓋椹與葉功實相同耳。桑葉採葉如茶鍾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

  臨床應用編輯

  1.桑椹蜜:桑椹蜜浸膏500g,蜂蜜500g。取桑椹,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的浸膏。將蜂蜜與浸膏混勻,煮沸,加入苯甲酸鈉3g和適量的香精,攪勻,製成1000ml,分裝。為深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香,味酸、甜。比重應為1.33以上。功能滋潤,補肝,生津,利水。用於神經衰弱症。口服,每次10-20g,每日2次。***《湖北省藥品標準》1980年***

  1.2.桑椹膏:取新鮮成熟桑椹,壓榨取汁,靜置,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等量水稀釋液的相對密度1.168-1.173***,每稠膏350g加蔗糖615g的轉化糖液適量,攪拌均勻,濃縮至稠膏狀,製成1000g。每1g含桑椹膏0.35g。本品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微香,味甘、微酸。功能補肝益腎,養血安神。用於頭暈目眩,腰痠耳鳴,血虛便祕,遺精失眠。開水沖服,每次15g,每日2次。***《浙江省藥品標準》1983年***

  1.3.桑椹沖劑:桑椹500g。取桑椹水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加蔗糖適量混勻,制粒或壓塊,乾燥即得,每袋***塊***重15g***相當於總藥材10g***。本品為棕褐色的顆粒或長方塊,味甜、微酸。功能滋陰益腎,補血潤燥。用於陰虧血燥引起的腰膝痠軟,眩暈失眠,目昏耳鳴,腸燥便祕,口乾舌燥,鬚髮早白。開水沖服,每次1袋***塊***,每日1-2次。[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二冊***1990年]

  2.{藥論}:論桑椹子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

  2.1.繆希壅: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熱,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消渴由於內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陰不足則關節之血氣不通,血生津滿,陰氣長盛,則不飢而血氣自通矣。熱退陰生,則肝心無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寧,神清則聰明內發,陰復則變白不老。***《本草經疏》***

  2.2.劉若金:烏椹益陰氣便益陰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陰血,還以行水,風與血同髒,陰血益則風自息。***《本草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