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的情緒成為孩子的災難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別讓情緒成為孩子的災難。每當有些衝動對孩子大吼時,對自己說:“孩子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小心你的情緒,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01

  那天我在學校門口值班,跟往常一樣看著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跟每一個孩子說著“早上好”。

  大寶、小寶是一對雙胞胎小男孩,媽媽把兩個孩子送到門口準備離開。

  孩子有些鬧脾氣,哭著鼻子衝向媽媽的電瓶車。媽媽彎下腰安慰了一會,而大寶還是沒有要進校園的意思。

  一不留神,媽媽直接“蹭蹭”兩個大耳光,我驚呆了,回過神立馬把孩子跟媽媽拉開。

  在媽媽的“情緒風暴”後,大寶哭的更厲害,變成了歇斯底里的大哭,變本加厲的又蹦又跳。

  媽媽發怒,作勢要打,我趕緊把大寶抱進班裡去,阻止了這次情緒災難。

  也許媽媽急著要上班,想要快速的讓大寶的停止哭泣;也許是孩子太磨人,在家裡已經鬧過一陣,媽媽失去了耐心。

  不管是什麼理由,情緒的爆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哭鬧的孩子會哭鬧的更厲害,頂牛的孩子會更頂牛。

  媽媽無法控制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場災難,這場災難足以讓孩子心裡的安全堡壘土崩瓦解,堡壘的建起需要極大的努力,而瓦解只需大人的情緒災難。

  大寶、小寶的性格極其內向、膽小,這跟媽媽時不時的歇斯底里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次早晨發現小寶的小臉上有幾條手指印,還流著兩條血鼻涕,明顯是打過的痕跡。

  我們心疼的問孩子怎麼了,問了好幾次孩子只是委屈的搖頭,最後小寶哭著說:“我不乖,不想喝牛奶,媽媽生氣了。”

  我實在不能將這一杯牛奶和手指印和血鼻涕對等起來,這杯牛奶不喝,最多上午可能會有一點餓,餓了中午多吃點就是了,也造成不了太大的損害。

  而這幾條手指印和血鼻涕給孩子帶來的卻是難以撫平的心痕,一次兩次尚且還能心理自愈,而長久的情緒風暴,給孩子帶來的是性格的缺陷,或懦弱,或膽小,或自閉。

  自己失控的情緒帶給孩子的終將是災難。

  02

  大人失控的情緒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影響,也可能直接釀成惡果。

  去年有一則很令人震驚的新聞:

  一個9歲的男孩,獨自出門玩丟了手機。

  男孩知道丟了手機媽媽會責罵,在外面尋找了幾個小時還是沒找到,在雪地裡大哭。

  回家後母親非常生氣,用膠布把孩子的手腳、身體捆起來,用木棍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期間只餵了幾口水。

  第二天,孩子只穿著秋衣秋褲趴在自己房間冰涼的地板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鄰居們都說,孩子的母親對別人客客氣氣的,但對明明卻“易燃易爆”,三天兩頭都要打孩子,下手還狠。甚至還有鄰居哭著說,可憐的孩子解脫了。

  新聞上看到這個孩子的媽媽被檢察院批准逮捕,男孩的父親說,孩子媽媽比誰都難過。

  既要承受喪子之痛,還要承受牢獄之災,是這世間極大的悲劇了。

  沒有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悲劇的罪魁禍首是這個媽媽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

  假如時光能倒流,這位媽媽無論如何一定會剋制好自己的情緒,耐心的教導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而不是一陣狂風暴雨,用情緒的發洩來指責孩子的錯誤,最終不可收拾釀成惡果,一部手機又怎麼能和孩子的生命來等同。

  《詩經·大雅·抑》有一句:“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同樣是要達到教育的目的,為何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懇切、耐心的啟發和開導孩子呢。為何要用“暴風雨式”,讓孩子受傷,讓自己難過。

  03

  身體的創傷早晚會癒合,而心裡的傷痕卻難癒合。

  媽媽的情緒失控就算沒有對孩子造成如新聞裡的直接惡果,也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長此以往,對孩子成年後的待人處事、家庭婚姻、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會產生影響。

  前幾天晚上散步,偶遇一個媽媽帶著騎小自行車的小男孩。

  孩子穿馬路時一輛車子正在轉彎,媽媽在後面大喊讓孩子停下。

  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跟本沒聽見媽媽的話。

  媽媽一個箭步跑過去拉住了孩子的自行車,晚一秒就會被車子撞到。

  媽媽可能有些後怕,大聲訓斥:“我讓你停下,沒聽見嗎?媽媽在後面喊你,你為什麼還在往前騎!”小男孩呆在原地一動不動,看著媽媽。

  媽媽繼續大聲訓斥,小男孩開始大哭。

  幾分鐘後媽媽讓小男孩騎車回家,這孩子說什麼都不肯騎車了。

  對孩子來說,晚飯後的“放風”無比幸福,感受著騎自行車的快樂。

  而這次,是突如其來的汽車,和媽媽的狂風暴雨,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對騎自行車這件事的懷疑和畏懼。

  如果媽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強調穿馬路的注意事項,告誡孩子不注意看車的嚴重後果,同樣能夠達到效果。

  我們班裡有個孩子,塊頭很大,小朋友都叫他範大哥。

  他爸爸脾氣極其暴躁,每當做錯了事情,免不了爸爸的訓斥甚至一頓胖揍。

  有一次跟他媽媽溝通時,媽媽說孩子晚上做夢哭著說:“爸爸不要打我。”

  這個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就是“碰不得”,一遇到事情就哭,也非常敏感。

  父母的情緒災難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高控感,壓迫感。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是懦弱、敏感、膽小,俗稱“受氣包”。

  你想想,連自己的爸媽都可以欺負他,還有誰不能欺負他呢。

  另一個極端就是暴力傾向,當他受到這種壓迫時,只有比對方更強大才能“制服”對方,而暴力傾向的本質是脆弱。

  04

  。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許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總是在重複著父母的生活,就連養育兒女的方式都不自覺的重複著父母的方式。

  而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當你想要暴怒發火時,想一想,也許你的孩子會將這種錯誤的方式延續到他的兒女身上,世代相傳,這多可怕。

  及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冷靜的說教往往比“大吼”更有用。

  也許你工作很忙,還有一堆家務,使你對孩子失去了耐心,試圖用情緒的爆發讓孩子“聽話”。

  所有的所有都不能成為情緒失控的原因,我們再努力一些,多花些心思想想怎樣和孩子溝通,可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卡森麥卡說過:

  兒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器官。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一顆受了傷害的兒童的心會萎縮成這樣一輩子都像桃核一樣堅硬,一樣佈滿深溝。

  每個爸爸媽媽都想要將最好的愛給自己的孩子,願每一顆心都能完好,在生命的最初始,都被溫柔相待。

  所以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別讓情緒成為孩子的災難。

  每當有些衝動對孩子大吼時,對自己說:“孩子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