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作用與吃法有哪些

  土茯苓常綠攀緣狀灌木。莖無刺。葉互生,薄革質,土茯苓長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5cm,漿果球形,紅色,外被白粉。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土茯苓的作用與吃法。

  土茯苓的作用

  土茯苓配伍萆薢:兩藥均有淡滲利溼、利關節、祛風溼之功 但土茯苓偏於解毒;萆薢長於利尿。二者配伍 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之功效 用於治療溼毒鬱結之關節腫痛、小便混濁不利等症。

  土茯苓配伍薏苡仁:土茯苓解毒祛溼治筋骨攣痛;薏苡仁祛風溼除痺痛。二者伍用 除溼蠲痺止痛 用於治療溼熱毒邪滯留經絡、關節所致之關節疼痛等。

  土茯苓配伍金銀花:土茯苓清熱解毒以除溼;金銀花清熱解毒以消腫。二者配伍 可增強解毒之效 用於治療火熱毒邪所致之陽性瘡瘍。

  1、土茯苓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滇南本草》***

  2、土茯苓治風溼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次連滓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土茯苓治楊梅風十年二十年,筋骨風泡腫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錢,甘草三錢,黑鉛一斤,青藤三錢。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4、土茯苓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5、土茯苓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兩。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6、土茯苓治大毒瘡紅腫,未成即濫:土茯苓,為細末,好醋調敷。***《滇南本草》***

  土茯苓的吃法

  1、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熱解毒、除溼通絡。

  2、綠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綠豆50克,紅糖適量。藥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溼熱,解毒涼血。

  做法:綠豆洗淨,土茯苓洗淨,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可飲食。

  土茯苓是祛溼好方

  1、鼻塞:土茯苓外洗內服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會引起鼻塞、流黃濃涕,併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症狀。此症多為脾胃溼熱,肝膽鬱熱,致使溼濁之邪犯上所致。此症選用土茯苓內服外洗,且療效明顯。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藥渣再復煎,以藥液外洗鼻部。一般連用4劑,諸症可消。

  2、祛溼:

  土茯苓牛大力煲豬扇骨

  “嶺南湯王”佘自強有一例“土茯苓牛大力煲豬扇骨”靚湯,能祛溼除困、健筋養骨。

  在春夏暑溼時,廣東民間最愛用土茯苓煲湯。牛大力亦是廣東民間尤其客家一帶常用煲湯的中藥材,亦為性平味甘、淡,能祛溼健筋骨、壯腰膝、養肝腎。豬扇骨是豬骨中最不油膩的部位,夏日入湯最為適宜,中醫認為扇骨能補益增髓。合而為湯,氣味清潤可口,有祛溼除困、健筋養骨的功效,併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牛大力50克、眉豆60克、豬扇骨500克、生薑4片。

  烹製:各物分別洗淨。藥材和豆稍浸泡;一起與豬骨、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5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