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3篇

  做好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有利於職場人士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工作,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

  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一***

  通過一個多月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上新的臺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訊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資訊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群平臺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二***

  全面實施資訊科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資訊科技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覺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資訊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並且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並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群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於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三***

  為了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時代的需要,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懷抱著這個目標,我熱切地投入到此次遠端培訓中。

  培訓專家對PPT的製作與應用、資訊科技“教與學”微課展播、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與學、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資訊科技《PPT的版面設計》的活動主題確定與教學方法選擇、資訊科技測試命題技術與研究、資訊科技使用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基礎的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教學策略、資訊科技學業水平的階段性評價、資訊科技在Excell中製作圖表的講授新課與歸納總結、教育的藝術、新課程下資訊科技學科學生學業評價研究和教學評價、資訊科技學科教學模式探討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我通過聽講座、看視訊、分析教學案例、研討等形式,拓寬了視野,展開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可以說受益匪淺。這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更新了我的教學理念,而且豐富了我的教學方法,讓我的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更高的提升。

  一、 對於教育資訊科技方面,我更深層次的理解是:

  教育資訊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使之適應資訊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開展教育資訊科技培訓,目標是讓教師具有教育技術素養,運用教育技術的意識、能力和道德,在有合適技術支援的教學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並有效地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

  二、把資訊科技和本學科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是一門充滿智慧的教學藝術:

  資訊科技與學科的結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資訊科技從以下幾個面發揮指導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2***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3***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

  ***4***教師如何通過教學調控促進學生髮展也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教師進行課堂調控時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師生的情緒、情感對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作用體現在啟用學生的學習動力上。

  教師在課堂上要利用資訊科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情景與環境空間。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畫一畫、練一練、說一說、辯一辯、講一講;在教師充滿智慧的引導下,問題讓學生去發現,方法讓學生去尋找,步驟讓學生去實驗,內容讓學生去總結。

  我的一次語音教學案例: 為了讓學生練好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我利用課件展示rat\ cat\sad\fat\glad 這幾個單詞的發音,在遊戲中組合成繞口令The rat has a cat .The cat is sad .The rat is fat .The cat is glad.這樣的句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模仿慾望,學生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四、 利用資訊科技優化教學過程,進行有效教學的方法:

  1、把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匯入教學作為創設良好課堂情境的開端、師生溝通情感的橋樑、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重要一環、推動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明確教學目標的“方向標”。

  2、教學ppt講解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思路,揭示規律;系統講授,強化認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激發興趣,把握節奏。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提問技巧,為師生互動準備了一把鑰匙。提問具有激勵參與、評價目標、反饋調控、鞏固強化、暗示思路等功能就說明提問有效。

  4、教師利用教育技術強化教學,使教學材料的刺激與所希望的學生反應之間建立起鞏固的聯絡,起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

  當然,我也深深的感到我的教育教學方法需要不斷的積累與更新,我決定在以後的工作中,延續遠端研修,多學習、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擴大,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以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教學和時代的挑戰;同時,我會將研修收穫應用於教學實踐,合理設計學案、教案,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持續發展,有效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資訊科技職場遠端培訓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