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師年終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寫好工作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總結能幫助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總結的過程中還幫助我們穩固知識點和技術難點,為後續內容做好準備工作。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制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瞭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設計的圖紙,投入生產,我沒見過多少能立即按圖加工裝配,在審圖、工藝等過程發現大堆的問題很常見,包括所謂“資深”的高工,總工拿出的圖紙,還是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反覆討論的出來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繪圖的規範性,看圖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設計方對製造工藝的瞭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

  怎樣判定自己對製造的瞭解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手抓一張自己設計的東西的圖紙你是否能說出它的製造全過程。鑄、鍛、車、鉗、銑、刨、磨,只是這樣子,肯定是不行,在機械廠做過幾年的誰不知道?必須細分下去,要全面瞭解各過程。比如說鑄造時候怎麼分型,澆口冒口怎麼放,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鑄造缺陷產生,零件結構在熱處理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的,怎麼在零件結構上進行優化,切削加工過程,在腦海中虛擬出來,總共用幾把刀,轉速,走刀量,甚至鐵屑望哪裡飛,各把刀使用的順序,車工,銑工,磨工的操作動作全過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不是說搞設計的一定要會玩車床,銑床,會燒電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這些作業特點,在設計時加以充分考慮,作為搞機械設計的人這樣才比搖車床燒電焊的強,才有安身立命之處。

  如此,在設計過程中,就會規避一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的質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還不夠,一個有十年八年的工齡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細節方案***儘管整體的設計統籌他們做不了***,但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設計出就這樣一個結果,豈不是斯文掃地耶?唯一的解決辦法,多看書。別人總結出來的通常與生產相結合,俱是心血的結晶。帶著問題學,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會說“只要保證同心度就行了”這樣愚蠢的回答,關鍵是你已經指出保證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輩的錯誤。這個時候,沒人再叫你小錢、小趙,連老闆都叫你錢工、趙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鬍子長出來了,尿布丟了,孩子叫媽了,呵呵成就感也來了。可是設計總是為了使用,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點點人性的,設計一套工藝裝備,一試產,效率高質量好,老闆來搞杯慶功酒。過了幾天,發現人家棄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罵娘啊。用起來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細節又多,別個就是個操作工他要是考慮的那麼多因素就不會還在那裡做操作工了啊。設計不利於使用,就面臨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裝置,如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之類正常運轉時“挺好的,“,可其中一個小鍵槽,一個軸承位,什麼的地方壞了,整個就不能用,廠方只賣整件,要配件不賣,自己加強還真的沒地方加了,換了幾個廠去買,擺了一堆,使用者只好敬而遠之,立了個技改專案--可憐的技改。這樣的事情只要是在機械行業轉的久的都會有所見所聞。使用根本就離不開維修,好的設計更不能忽視維修性。在一條大型的的生產線上,關鍵的裝置,總共一年也就維修那麼兩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裝置大卸八塊,行車叉車千斤頂撬槓十八般兵器還不夠用,老師傅們還要自己專門動腦動手玩幾樣好用的專用家當來伺候,導致停產的損失已經超過裝置本身的價值,真是個無言的結局。一套大型裝置僅因更換一隻油封什麼的,都要幾乎將整機完全分解,使用單位不罵設計乾的是斷子絕孫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設計者的悲哀。

  我們搞設計不光是要站在製造的基礎上,還要有創新,但一定要學會繼承。現在,全社會都在強調創新,但我們不能一強調創新,就瞧不起原有的東西。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舊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的東西總是含有一些舊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認的。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產生的。比如我們人類,雖然說是大自然的天之驕子,但實際上,我們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樣的。如果人類不是在繼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礎上,有1%的突破,人類的出現是難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說我有志氣,不需要繼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個100%純人類基因,那您就是再過一億年,也搞不出來一個人類來。所以說,不能為了創新,把舊有的東西全盤拋棄。原有的東西就如同一盤菜,創新就如同一點點調料,有了這麼一點調料,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沒有人為了純鮮美,不要菜,光來一盤炒調料的。所以我們強調創新,但不能忘記繼承,只有繼承,沒有創新,那是因循守舊,而只有創新,沒有繼承,那是空中樓閣。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認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作為從事設計行業的人來講,克隆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所謂一抄二改三創造。簡練的概括了設計人員的成長之路。 剛入門的時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襲的同時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設計者的意圖和思維,理解整個機器的傳動,各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關聯,每個零件的相互關係,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出圖,圖紙上就可以有明確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約束。只知道畫下來,隨手胡扯幾根線條上去,大概感覺機器精度比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動不動就0.005,0.002,在圖紙上大言不慚的簽名在設計欄。號稱自己搞的東西是很精密的。這種不知所謂的號稱機械機械設計工程師的信手拈來滿地都是。

  模仿優秀的作品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有直接關係。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那麼羅嗦的,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氣,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傑作。

  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學習。查閱資料,多看些經典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對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階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麼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的發明家這個事情很難說的,呵呵。但是憑自己多年經歷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異,嫁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是不難的。與其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永動機之類的高深課題,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創造任何價值的所謂專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點印記的事情。到時候老得快死了,臨終的時候還會想到,活了這麼多年,搗騰了那麼多機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 機械設計工程師,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 天才等於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並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絕對不是。

  2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已經從學校畢業三年,來工作也已經三年了,在工作的三年裡既有收穫的踏實和歡欣,也有因不足帶來的遺憾和愧疚。

  啟源公司是一個以生產變壓器裝備為主的一個研發型企業,它是國內的變壓器裝備製造企業,是目前亞洲的電工裝備製造企業。生產部的工作是繁重和艱鉅的,因為它肩負著公司所有裝置的裝配和現場安裝除錯任務。我在車間領導和師傅的指導下,較好的融入了這種緊張和嚴謹的工作氛圍中,較好地完成了領導安排各項工作。

  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信。過去的三年,我參與了較多的產品裝備和裝置現場安裝除錯工作,從中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對動機裝裝置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養了我作為機械工程師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我認真工作,堅持自學,提高了理論水平。具體總結如下:

  我是一名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年畢業於專業作為新員工。首先,參加公司的培訓工作。瞭解了公司的基本情況,瞭解了自己在公司崗位工作的基本工作和任務。作為一名新員工,同時,我也積極地參加公司組織的其它培訓,學到了許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知識和理念。

  正式進入工作崗位後,起初,感到一切都很茫然,我雖然是學機械專業的。在學校只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實踐的機會很少,車間是我學習和實踐的好地方。到車間後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太膚淺,工作起來非常困難,在工地我就向工人師傅虛心的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問。

  對這些裝置圖紙看起來都是很忙然,只有走上工作崗位後,才知道自己的學識很膚淺,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所以,我就虛心向師傅請教,多問,多看圖紙,立足於崗位工作,從基本做起不怕不會,就怕不學,不問。在見習期間,由於我勤奮好學,加上師傅的指導有方,很快,就對公司的裝置有了基本的瞭解。

  見習期,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師傅裝配,到庫房領零部件,同時,也是對零部件有一個認識,在裝配中,知道它在整個裝置中所起的作用。在裝配工作中,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攻絲,鑽孔之類的。雖然這些工作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它也是做一個裝配工作應有的基本功夫。所以,我對這些小的工作,做的也是特別仔細,做不好的話就要別人來返工,同時也是浪費別人的工作時間。

  在工作的同時,我也發現自己的機械製圖能力不是很好,我結合工作的需要和我個人的實際情況,重點學習了製圖方面的有關知識。使得自己在機械製圖方面的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給我以後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實習,使我在機械知識和工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彈指一揮間,一年的時間又過去了,從福廈線轉戰到廈深線,在從事工程部的工作中收穫頗多,有領導的信任、有同事的關心、有父母的支援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現將自己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福廈線工作

  福廈線ⅱ類變更籤認的工作做得很滯後,導致我們的籤認工作很被動,在籤認的艱辛過程中我吸取了很多教訓,也總結了經驗。籤認工作要對所籤認的資料和施工現場非常熟悉,在和監理、設計單位、業主交涉的過程中,有足夠的膽量,既要表明由於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不能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和設計單位溝通後,提議變更,又要合理的將變更所增加的工程數量及時籤認,還要與計財部溝通,保證籤認資料中的籤認專案合理、有效,這樣才真正意義上達到我們二次經營中變更索賠的目的。

  福廈線竣工資料從前期的收集整理到竣工組卷、移交,讓我對福廈線竣工資料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也從中受益匪淺。竣工資料主要有開竣工報告、工程小結、工程數量表、建交表***13、25***、設計變更通知單、軌節表、檢驗批、現場資料、試驗資料、物資合格證、機械說明書、工程日誌、單位工程驗收記錄表等內容組成,根據業主和線路接管單位的要求將資料分為正本和副本。在竣工資料的移交過程中我狠狠的接受了一回南昌局、廈門工務段、中鐵一局這些正規軍的教育,深知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重要性。

  在從事技術工作中,我很幸運的接觸到福廈線客運專線的技術標準,對於一名出入茅廬的技術員來說,高標準的施工工藝和嚴格的驗收要求,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裝卸隊的裝車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長軌車裝車前要先跟現場技術員溝通,核照軌節表,再按照軌道設計說明、線路說明和無縫線路佈置圖的要求,進行裝車,時刻掌握前方鋪軌進度,及時下發裝車單,以滿足鋪軌要求。

  二、 廈深線工作

  鷹廈線二次轉線角美油庫專用線的材料計劃,由於我對道岔圖紙的不清楚,將岔後無枕區的軌枕未扣除,造成將軌枕從現場二次倒運回鋪軌基地。做為一名技術員,我沒有將圖紙和標準掌握,給現場施工帶來了不便,足以說明技術工作的嚴謹性。鷹廈線二次轉線的交叉施工、既有線與新鋪線路撥接施工,僅僅9km鋪軌的線路,所有施工工序和技術資料都要及時跟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三、今後工作中的要求

  有了福廈線的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對自己提以下要求:認真學習好規範標準及相關檔案資料,掌握好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強工作責任感,及時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總結與反省,不斷地鞭策自己並充實能量,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質與業務水平。

  4

  辭舊迎新之際,首先祝各位領導和全體同事們新年快樂!轉眼間2018年已經結束,回首2018年的工作,有碩果累累的喜悅,有與同事協同攻關的艱辛,也有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惆悵,時光過得飛快。在安徽同創這個集體裡已經一年了,一年的時間學習,一年的時間成長,讓人受益匪淺。

  在2018年1月5日入職,通過起初的培訓,對通訊設計有所掌握,後來在甘肅省慶陽市做g14.2工程,主要是做巨集站、***信源***室分以及dau+dru數字拉遠站的工作。在慶陽的2個月時間,協助公司同事完成g14.2工程的勘查和設計。之後學習傳輸裝置的勘查,配合同事完成滁州傳輸11期ptn接入層的專案。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工作上的收穫外,仍然不敢放鬆學習,與同事的接觸中,發現同事在工作上面的嚴謹是值得我學習的。我希望能通過每次的出差,都學到了不少以前沒有接觸到的專業知識。在2018年10月開始參與池州替換站的專案,和同事一起,每天爬山勘察,雖然辛苦,但是體會到了集體的快樂,每天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在池州的勘察的十天時間裡,掌握了做替換站專案的要點,也認識了新的朋友。2018年11月22日,參加了甘肅白銀專案,主要做sdh***接入層***,在汪金寶的指導下,慢慢熟悉那邊的情況,和同事一起勘查,在零下十五度的氣溫下勘查,苦中作樂,感受到同事的照顧,在生活上的關心,讓我再次體會到了我們這個集體的溫暖。

  一年來在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支援和幫助下,使我在學習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我熱衷於本職工作,嚴以律己,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謙虛,謹慎,律己”的工作態度,在領導的關心培養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始終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終勤奮工作,認真完成任務,履行好崗位的職責。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安徽同創一定會做大做強。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在學習上和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進步,但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是在設計崗位上還有很多沒有接觸到的知識,如預算和方案,希望通過2018年的專案來把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口補上。我能有幸加入同創這個

  大家庭,我會走好每一步,幹好每一天,與同創一起發展,與我們這個集體一起用青春和熱血構築安徽同創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