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五篇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位元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鍾院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一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郵政業湧現了一大批堅守崗位、奉獻社會的先進典型,順豐速運武漢分公司快遞員汪勇就是其中一個生動典型。汪勇和他組織起來的志願者團隊,急前線醫護人員之所急,不畏艱險、挺身而出,自發行動、深入一線,幫助醫護人員解難題、化煩憂。汪勇帶領的志願者司機團隊,自大年三十始一直義務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協調推動網約車企業參與接送醫護人員,協調落實共享單車企業在醫院周邊投放單車,滿足短距離出行需求。汪勇參與建立餐食供配體系,自行募集資金為醫護人員提供泡麵和水,通過“掃街”找餐館為醫護人員和滴滴司機及時供餐,爭取相關部門支援落實1.5萬份餐食持續供應,快速搭建起一個應急餐食的免費配送備用網路,解決了7800名醫護人員及一線人員的供餐問題。

  汪勇針對醫護人員生活需求,盡最大努力組織提供服務,組織志願者積極採購羽絨服、護士鞋、洗漱用品等急需物品,協調購買、運送和分發口罩、鞋套、紫外線燈等醫療用品,承擔眼鏡、手機、電動車易耗物品等維修服務,組織為援助醫療隊購買生日蛋糕等暖心活動。汪勇積極參與搭建愛心人士醫療物資捐贈通道,組織募捐和配送緊急醫療物資。汪勇同志以“聚攏溫暖守護英雄”的義舉,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保障的實際行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觀看了《新聞聯播》“聚攏溫暖守護英雄”的視訊報道,並積極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汪勇同志愛崗履責、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協作互助、投身實踐的志願精神,開拓創新、擔當有為的時代精神,友善無私、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防疫復工工作的生動實踐。在工作中,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勇挑重擔,立足本職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指導督促企業落實防控措施,暢通寄遞服務通道,保障人民群眾用郵需求,進一步築牢疫情聯防聯控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為鼓舞士氣、表彰先進,弘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行業正能量,國家郵政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決定授予汪勇同志“最美快遞員”特別獎。郵政業黨員幹部職工要向汪勇同志學習,學習汪勇同志愛崗履責、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協作互助、投身實踐的志願精神,開拓創新、擔當有為的時代精神,友善無私、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見賢思齊、激發鬥志、真抓實幹,勇當先鋒、敢打頭陣、不畏犧牲,凝聚起全行業投身疫情防控鬥爭的強大力量。

  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二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讀時不禁疑惑,倉頡創字而已,何以讓天地慟哭、神鬼驚懼?張彥遠這樣解釋:“造化不能藏起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現後,上天終於可以傳達心意、記載祕密,所以感動得下粟雨;而文字由於有巫術,鬼怪再也不能隱祕,所以驚懼大哭。可見,當有血有肉的現實生活,化作最真實情感的文字時,它的震撼力將無以衡量。

  驀然想到,在這場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突擊隊員衝鋒一線,也有大量文藝工作者堅守後方,真實書寫,向社會和人民傳遞著共克時艱的信心力量。

  我在後方戰“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沒有白大褂、也沒有綠軍裝,但是他們依然奮戰一線,發揮耳目喉舌作用,用不滅的燈為戰友們點亮歸家的路,用如椽的筆撐起同志們疲憊的肩。他們牢記囑託、響應號召,及時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客觀記錄前線點點滴滴,深入挖掘一線感人事蹟。他們,用鏡頭定格感動,讓我看到了“國士”南山眼中飽含的深情熱淚;他們,用畫筆描繪溫暖,讓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機戰病魔的感人場景;他們,用各種各樣方式,讓我們看到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一雙雙滿是血絲的眼。他們用心書寫著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創作著平民的英雄讚歌。

  我在後方戰“疫”,我為每一位奮戰在前的朋友點贊。我們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您的“請戰書”,您的“與妻信”,您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溫情,都是我最樸質的創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這就是我的責任,雖然心裡也有不捨,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我將始終堅守文藝初心,在這狂風驟雨中以筆戰“疫”,記錄感動、鼓舞士氣,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戰士致敬,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說:在這個古老國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搖擺”。每一朵都那麼渺小,當他們連成一片,風也要駐足,雲也要致敬。這種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力;這種精神自強不息,使困地發新芽。我在後方戰“疫”,讓我們一起用愛歌唱、以筆戰鬥,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三

  最近,武漢一個順豐小哥汪勇直升三級,從一個快遞員被火線提拔為分公司經理。國家郵政局、《人民日報》、央視對他也是誇讚有加。2月26日,郵政局發出嘉獎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遞員”特別獎,號召全行業向他學習。

  汪勇本是生長於武漢的一名普通80後快遞小哥,每天做著平凡的收件派件工作。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這份工作有了最大不同:抗疫最前線收治重症冠狀肺炎病人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就在他的服務區。

  大年三十晚上10點,他在哄女兒休息時刷到一名來自金銀潭醫院護士在朋友圈的求助:“我們這裡限行了,沒有公交車和地鐵,回不了家,走回去要4個小時。”需求是晚上6點鐘釋出的,一直沒人接單。

  他糾結了1個小時,最後下定決心去。他用善意的謊言瞞著父母和老婆,先去超市買了兩隻N95的口罩,清晨6點鐘準時到達金銀潭醫院。護士愣了,她沒想到會有人接這個單。她上車後默默抽泣,直到下車。

  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汪勇接送了近三十名醫護人員往返金銀潭醫院。他心裡也很害怕,也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醫生護士在抗疫一線奮戰幾天,連睡個安穩覺的地方都沒有,他乾脆心一橫一直幹了下來。

  他很快發現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怎麼也滿足不了全部醫生護士的回家需求。於是,他在朋友圈發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沒過多久,陸續有20多人加入到他的行列。

  為了解決更多醫護人員的通勤問題,汪勇聯絡上了摩拜和青桔單車,讓住在醫院附近的人有了保障。住得遠的人,他又找到了滴滴,滴滴被他的執著感動,從技術上解決了這一難題。

  解決醫護人員上下班難題後,汪勇又發現很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米飯,只能每天吃泡麵,甚至有時候泡麵都難。

  “過來救命的恩人,我必須得讓他們吃上白米飯!”汪勇努力聯絡餐館和便利店,暫時緩解了一陣子。後來餐館和便利店都停業了,他找街道辦事處層層上報,最終使一家大便利店恢復生產,1.5萬份米飯解決了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

  解決了出行和吃飯兩大難題,汪勇又操心上了醫務人員生活上的其他問題。他為此專門建了一個醫護服務群,修眼鏡、修手機、指甲鉗、充電寶、秋衣秋褲……只要醫護人員在群裡喊一聲,汪勇和他的志願隊就會出來搞定。因為醫院裡不能開空調,無袖羽絨服成為最實用的保暖服裝。他發動志願者籌了10萬塊錢,把整個武漢商場買完了,又到廣州定了1000件羽絨服。

  在疫情期間,他以一個快遞員的身份,撬動了醫護人員的整條後勤保障線。

  汪勇捨身忘死勇挑重擔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大家稱讚他是“生命擺渡人”。

  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強化宣傳引導,著力見賢思齊,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真抓實幹、勇當先鋒的動力,引導郵政快遞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牢記服務宗旨,發揮網路優勢,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發揚艱苦奮鬥、不畏艱難、負重前行的精神,優化復工復產環境,著力解決服務難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復產工作,做到兩手抓、兩不誤、雙勝利。

  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四

  燈塔老人一一鍾南山

  在千萬網友雲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於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為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鍾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位元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他。甚至於整個假期,鍾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於鍾南山這三個字並不熟悉,但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鍾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眾信任。而自那以後,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佈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並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著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幹部失職不作為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鍾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晚,身著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訊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眾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後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鍾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訊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於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著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著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

  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五

  快遞小哥汪勇,為了節省醫務人員的時間以便搶救更多的感染者,主動發起了志願者團隊,目前武漢市接送醫務人員的志願者達到4000多人。

  汪勇有一段話樸實又感人:“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其實想想,我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汪勇同志是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默默湧現出來的平民英雄,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勇挑千斤重擔的“逆行”者,是衝鋒在疫情最前沿的最美快遞員。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就是要學習汪勇同志情繫公眾、一心為民的宗旨觀念,堅定信念、忠誠使命的政治品格,忠誠使命、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擔當有為的時代精神,友善無私、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我們要向汪勇學習,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上級的決策部署上來,真抓實幹,勇當先鋒,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貢獻行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