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_學習鄒碧華踐行兩學一做體會

  與鄒碧華同志素昧平生的我,在聆聽了鄒碧華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深受感動,亦倍受鼓舞。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1

  6月21日上午,豐鎮市人民法院組織開展了全院第六次黨組中心組學習,黨組書記、院長張建軍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學習鄒碧華做一名合格法官》,他要求全院幹警要以鄒碧華精神為指引,深刻理解“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的意義,並結合法院工作實際,在爭做合格黨員的同時更要爭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學習中強調,在“兩學一做”活動中,我們應該向鄒碧華學習敬業精神、鑽研精神、擔當精神、創新精神、勤奮精神,做一名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合格法官。要以“兩學一做”專題教育開展為契機,弘揚鄒碧華精神,更要以鄒碧華精神為指引,深入理解“兩學一做”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司法程序的艱難時期,更要需要一種堅守,這種堅守,就向鄒碧華這樣,懷著對審判事業無限的忠誠和熱愛,勇於擔當,敢於奉獻,做一名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合格法官。

  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2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溫宿縣法院以先進典型為引領,積極踐行“公正司法 一心為民”要求,積極主動在司法實踐中搞好“三個結合”,努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取得了明顯效果。

  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學習鄒碧華、黃志麗先進典型相結合。組織開展了“黨性黨責黨風黨規黨紀”教育,以鄒碧華、黃志麗等先進典型為引領,引導幹警牢固樹立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宗旨理念,在為官做人、修身律己上找差距、在群眾口碑上、評議活動結果對比中受警醒。

  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紀律作風建設相結合。以深入推進立案登記制度為契機,加強了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推進訴調對接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建設,全心打造“12368熱線電話、官方微博、院長信箱”等民意溝通平臺,截止8月初,接轉辦理各種訴求30多人次,努力為人民群眾訴訟提供更為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監督司法權力相結合。認真落實黨組的主體責任和紀檢組的監督責任,深入抓好對法院隊伍的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從嚴查處,特別是緊盯“四風”問題的隱形和變異,隨時監控查糾,有效防止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制定出臺了《溫宿縣人民法院廉政風險防控風險點清單》,切實把審判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截至目前,共開展審務督察8次,對問題突出的、整改不力的部門和幹警依規通報批評。

  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範文3

  向鄒碧華學習,做合格法官,就是要學點鄒碧華的敬業精神、鑽研精神、擔當精神、創新精神、勤奮精神。

  在“兩學一做”中,筆者一直在想,我們與鄒碧華相比差在哪裡?要想做一名合格法官,還應該向他學點什麼?

  學點敬業精神。筆者個人理解,鄒碧華精神說到底首先是對法官職業的尊重和熱愛。沒有這份熱愛,就不會有他那種對審判事業的激情,就不會有他那種忘我的工作熱情,就不會有他那種愛民情懷,就不會對同志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就不會有對司法改革事業的那種理解和詮釋,更不會為了法官職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當代的法官,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敬業精神。當前,在我們的法官隊伍中,少數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有些人豔羨別人的職業風光無限,一心想著離開法官隊伍賺大錢,缺乏對法官職業的尊崇感。這些思想的惰性,反映出法官隊伍的政治素質良莠不齊,一些法官的職業道德水準還不高。

  學點鑽研精神。鄒碧華身為領導幹部,可謂是事務繁忙,但是他仍然堅持學習、鑽研、寫作,教學,而且不斷總結自己的審判經驗和體會,寫出了大量頗有建樹的文章和專著,是個典型的專家型法官。而我們的一些法官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勤於學習、肯於鑽研的精神。從每年的調研和學術文章統計看,有的敷衍塞責應付了事,有的東抄抄西抄抄,毫無價值,垃圾一堆。有的甚至連一篇像樣的案例都寫不出來,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會理論聯絡實際,對積累的審判經驗也不會總結歸納,真是個熊瞎子掰苞米。當前,形勢發展很快,形形色色的案件五花八門,紛繁複雜,如果我們不鑽研業務,不去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去學習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很難做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學點擔當精神。大家把鄒碧華比喻為燃燈者不是沒有道理的,改革的道路上,的確需要這種有膽有識有魄力的先行者去開拓、去進取,去擔當。這種擔當不是意氣用事,也不是蠻幹瞎幹,而是懷著對黨的事業的崇敬、對人民的負責和對司法的追求,不計個人得失,不畏懼艱難險阻,不怕打擊報復,義無反顧往前走,為了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就是一種擔當,一種法律人所崇尚的擔當。而我們的個別人,面對司法改革處在最艱難的時期,畏縮了,停滯不前了,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生怕個人的升遷受到影響,生怕自己承擔更大的責任,能躲就躲,能迴避就回避,信奉“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工作哲學。有如此想法的人,又如何能肩負起歷史的使命,人民的重託?

  學點創新精神。鄒碧華不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審判管理上,抑或是司法改革上,都體現了一種創新精神。學術上,他撰寫的文章和專著無不滲透出一個專家型法官敢想敢說的學術銳氣,不拘泥於前人的學術框架,不斷去思索,不斷去創新;在工作上,研究了獨到的要件審判九部法,既有理論深度,又對實踐有著很強的指導價值;在司法改革上,更是處處體現了一種創新精神,提出了法官的員額制。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司法改革。而我們的個別法官工作理念上因循守舊,工作思路上保守不前,工作上縮手縮腳,照貓畫虎,很少有自己的創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導致工作水平始終在低層次徘徊。因此,我們要學習鄒碧華的創新精神,讓審判能力上臺階。

  學點勤奮精神。從鄒碧華的成長曆程看,他來自一個普通家庭,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勤奮”二字。能從江西考進北京大學深造,沒有勤奮是不可能的;能從一名普通法官成長為一名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沒有勤奮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名法院系統的領導,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取得那麼多豐碩的學術成果,沒有勤奮是不可能的。總之,從鄒碧華的身上,處處體現著勤奮,而我們現在的個別法官缺乏的就是這種勤奮精神,多辦幾個案子就累著了!多做一點工作就覺得委屈了,不讀書、不學習、沉迷於手機聊天,沉迷於應酬,沉迷於追求時尚,熱衷於官場哲學,不考慮怎麼把工作搞好,只考慮如何提高個人職級待遇,最終一事無成還要怨天尤人!

  今天,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我們又想到了鄒碧華,不只是追憶他個人做了多少事,幹了多少工作,審了多少案子,寫了多少書,更主要的是品讀他的精神,品讀他作為一名時代法官的精神,品讀他作為一個法律人的職業信仰。因為現階段,由於個別案件的影響,個別法官的腐敗,司法環境的不盡如人意,使我們的司法公信力受到了重創,法官職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優秀的法官在流失,一些人的職業精神和操守也在流失。可以說,在司改程序的艱難時期,我們需要堅守,這種堅守,就是要像鄒碧華那樣,懷著對審判事業無限的忠誠和熱愛,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做一名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合格法官!


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