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質實習報告範文***2***

  該路線重點觀察了張巖子西部的上元古界片麻狀混合花崗岩、上元古界青白口群下馬嶺組含礫石英砂岩,沿途又經過龍山組紫色頁岩、景而峪組泥灰岩、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白雲質灰巖等,潮水峪出露一處大斷層,上部為中奧陶統冶裡組石灰岩、下部為上寒武統鳳山組泥質石灰岩。

  關於地質實習報告範文篇3

        為了適應人才需求,即理論、實際結合型人才,我係組織了一次工程地質實習。

  實習地點在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處的石門寨地區,實習時間為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實習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型別及特徵。認識岩溶地形,瞭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質作用和現象的形態特徵等等。

  一、實習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概況

  石門寨地區位於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

  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佈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於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

  二、地質概況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係,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馬嶺組

  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岩,地層單位不整合於綏中花崗岩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岩***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岩,後又稱下馬嶺頁岩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岩,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岩,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佈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佈,其與綏中花崗岩的沉積接觸關係,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

  2***景兒峪組

  本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誌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岩為主要特徵,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誌,則以本組底部的砂岩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徵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鏽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饅頭組由於巖體侵入,構造破壞和風化剝蝕產生出零心,出露較

  好的地層是在溫莊以北一帶,但距離較遠,東部落北出露也較好且完整。可作本區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1米,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為主,底部具有角礫岩和礫岩,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加少量白雲質灰鹽,本組與下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本組上、下界限均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本組頂部的鮮紅色泥岩層作為標誌層,泥岩的特點是顏色鮮紅,成塊狀、無層理。這一分層標誌在整個華北地區都相當穩定,是典型的標誌層,本組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但從岩石地層特徵,尤其是頂部分層標誌,結合層位來考慮本區下寒武統饅頭組的存在是無疑的。

  3***毛莊組

  本組的分佈特點是與饅頭組相仿,但後者稍廣,在沙河寨的西,毛莊組出露較好,化石也較豐富,可作為本區毛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約112米,巖性特徵以紫紅色頁岩為主,頁岩含少量白雲母小片,就其顏色而言,比饅頭組要暗一些,俗稱豬肝色,與徐莊組相比,則又鮮豔一些,以褶頰蟲類三葉蟲為主。

  4***徐莊組

  本組的分佈比毛莊組更為廣泛,比較好的剖面是東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豐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區徐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101米,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會巖透鏡體或扁豆體,與下伏毛莊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互層為標誌,而毛莊組頂部則是比較單一的紫紅色頁岩。

  3***張夏組

  張夏組受到破壞和覆蓋較少,是寒武紀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區內很好的標準剖面,本組厚130米,屬淺海相沉積,按巖性特徵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鮞狀會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

  本組與下伏地層徐莊組為整合接觸,兩者的分界是以層狀的鮞狀灰巖為張夏組的底部,徐莊組的頂部很少有灰巖或少量很少的扁豆體,從三葉蟲化石來看,張夏組底部常見有叉尾蟲,小裂頭蟲等。

  4***崮山組

  崮山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東山脊上的剖面標準剖面,本組厚102米,屬淺海相沉積,據巖性特徵,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下伏張夏組間有明顯的水下衝刷面,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顏色和結構,成分變化明顯,張夏組的頂部是灰色藻灰巖,而崮山組的底部是紫色礫屑灰巖或紫色粉砂岩互層,三葉蟲化石也不同,張夏組藻灰巖中產德氏蟲,在崮山組底部見有蝴蝶蟲,崮山組化石豐富,幾乎每層都可採到,主要為三葉蟲,其次是腕足類及迭迭層石,主要都是三葉蟲種類。

  5***長山組

  7***鳳山組,

  鳳山組的分佈同長山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東坡可作鳳山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92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特點是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後往往成黃色土狀礫屑成為小團塊狀,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與常長山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為標誌層,此層含有三葉蟲化石,長山組頂部的紫色粉砂岩緊伏於其下。

  2.奧陶系

  1***冶裡組

  下奧陶統冶裡組的分佈大體上與鳳山組一致,區內東、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東部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區內冶裡組的標準剖面。

  該剖面冶裡組厚125.5米,屬淺海較深水沉積,巖性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裡屑及蟲孔狀灰巖,上部微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岩,與下伏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是以灰色礫礫屑灰巖作為冶裡組的底界,此裡屑灰巖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質純灰巖,純灰巖在揣莊一帶形成陡砑子,地形標誌特別明顯,冶裡組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等。

  2***亮甲山組

  亮甲山組的層型剖面在石門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測得亮甲山組厚118米,茶莊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岩,與下伏冶裡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亮甲山組底部的中層狀豹皮灰巖為標誌,風化後呈泥質條帶狀,區域性含燧石純核,此層開始便見到頭足類化石“房角石”。

  3***馬家溝組

  本組分佈很廣,東西部都有,地層發育最好,化石較多的石茶莊北山一帶,該剖面可作為區內馬家溝組的標準剖面,出露厚101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暗灰色白雲質灰巖夾部分白雲質含燧石結核,豹皮狀白雲質灰巖,頂部具少量灰巖,化石多產於頂部本組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但二者界線十分明顯,分層標誌是以馬家溝組底部的黃灰色,具微層理,含礫屑燧石結合的白雲質灰巖,此層分佈穩定,在整個華北地區都可見。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統本溪組東、西部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東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帶,小王山剖面可作標準剖面,本組厚82米,橫向上本組厚度有所變化,在石門寨西門處,測得厚度約70.7米,本組的巖性特徵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互動相沉積,下部為鐵質砂岩和褐鐵礦,粘土巖,平行不整合於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粉砂岩及頁岩,夾3—5層泥灰岩透鏡體,透鏡體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苔蘚類、棘皮動物類、粉砂岩及頁岩中含植物化石。

  1***太原組

  4二疊系

  1***山西組

  山西組主要分佈在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本組是區內重要含煤層位,屬於近海沼澤沉積,研究和開採煤礦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組以前稱柳江組,本組可以石門寨西剖面作為標準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線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岩屑雜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及粘土巖,構成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60米左右,發育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門寨西一帶,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長城區有變薄趨勢,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可以本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長石岩屑雜砂岩為界,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變化,有時粒粗,並含礫石,有時變成中細粒結構,顏色可由灰白色變黃灰色,但結合地層層斜,上、下聯絡,以及注意山西組含可採煤的分佈特徵,便可加以區別。

  2***下石盒子組

  下石盒子組主要分佈在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佈,發育較好的剖面是牛毛嶺一帶,石門寨西門西側的剖面可作為區內下石盒子的標準剖面,此剖面上本組出露完全,併產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個韻律構成,本組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岩屑雜砂岩。第二第三個韻律的頂部分別為a2、a1層耐火粘土巖或粘土質粉砂岩,顏色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層位是在第一個韻律的頂部灰綠色含雲母泥質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組與下伏山西組為整合接觸,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組頂部的b層耐火粘土為標誌層。

  3***上石盒子組

  上石盒子組分佈比較侷限,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一帶,發育最好的剖面是歡喜嶺,此處可作為上石盒子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2米,本組巖性特徵明顯,分佈穩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岩為主,夾極少量紫色細粒砂岩及粉砂岩,與下伏石盒子組的接觸關係,為整合接觸,但上石盒子組的底部是另一個沉積韻律的開始,界限明顯,其下即為下石盒子組的a1層紫色粘土質粉砂岩。界線的上下層都可作為這兩組的分層標誌。上石盒子組底部的灰白色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岩更為特徵,這層砂岩一般出露較好,單層厚度較大,總的厚也大,含長石量較多,雜質少,粗粒結構,並含礫石,這層長石淨砂岩以前曾稱南山砂岩,與太子河地區的彩家砂岩相當,在太子河又稱彩家砂岩或王八蓋子巖,其特點相似,是很好的區域性分層標誌,本組中未獲得化石資料,本組的劃分和時代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巖性對比。

  4***石千峰組

  石千峰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由於上覆中生代地層的覆蓋,因而出露很侷限,只見於黑山窯至歡喜嶺一帶,出露較好的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此處剖面可作為石千峰組的標準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層,包括粉砂岩、泥岩,夾少量的礫岩粗粒至中細粒淨砂岩和雜砂岩。其於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二者可以顏色區分,石千峰組的底部是紫紅色含礫粗粒岩屑長石雜砂岩,從成分看,尤其是從岩石組合的特徵看,有較大的差別,即石千峰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型別都雜一些,本組在紅層中發現有植物及少量昆蟲化石。

  ***三***中生界

  1.三疊系

  2.侏羅系

  1***北票組

  北票組在區內分佈很廣,主要分佈在中部地區近南北展布,出露層序較全,露頭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窯後村至大嶺一帶,此處可作為區內北票組的標準剖面,該剖面的北票組可分上、下兩段。

  下段:以礫岩和含礫粗粒雜砂岩為主,夾少量粉砂岩及頁岩,厚278米,與下伏地層上三疊統黑山窯組呈整合接觸,二者分界以北票組下段底部的礫岩作為標誌層,下段植物化石豐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質頁岩為主含煤線,厚215米,底部具大礫岩,與下段界限明顯,此段含植物、昆蟲、雙殼類等化石。

  北票組屬湖泊、河流、沼澤相沉積,由南至北厚度變化較大,尤其在東部區,北票組的不同層位覆於下伏地層上,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組與下伏地層黑山窯為整合接觸,與其他地層,如石千峰組、上石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山西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中侏羅統藍旗組也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關於北票組的時代,根據植物化石組來看,應屬早、中侏羅世的錐葉蕨——擬刺葵組合。

  5***藍旗組

  藍旗組分佈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莊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為本組的標準剖面,本組由火山熔岩,與火山碎屑岩互層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與北票組等較老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根據巖性組合,本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為灰綠和淺黃綠色安山質角閃,粗安山質火山熔岩與集塊巖,火山角礫岩互層,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為主,黑綠色、紫紅色、青灰色玄武質、玄武安山質和輝石,安山質火山熔岩和熔結集塊巖互層,夾少量火山角礫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6***孫家樑組

  孫家樑組分佈很侷限,在區內的東南部蟠桃峪一帶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巖體侵入,未見與其他地層的直接接觸關係,從區域資料來看,本組與藍旗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本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鹼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紋質、粗麵質和粗安質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礫岩與集塊巖。

  ***四***新生界

  區內新生界,只發育部分第四系堆積型別較多。

  三.地質實習日記

  1.7月8日晴轉小雨亮甲山

  亮甲山是華北地區古生界奧陶系下統,形成於5.00—4.81億年,以亮甲山組地層命名的。亮甲山組以中厚層灰巖和白雲質巖為主,形成於淺海環境,厚度118米,與下伏冶裡組,上伏馬家溝組均為整合接觸。亮甲山組化石豐富,有頭足類、腹足類、腕足類、三葉蟲、古杯類、介形蟲等。其中頭足類、房角石、古杯海綿是本組的標準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羅盤的使用。用後交方交匯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測地點找到兩個已知點,然後在地形圖上找到所對應的點,利用羅盤測出兩已知點的座標方位角,然後通過量角器量出對應的角度。在地形圖上延長兩直線。相交點為待測點。但此地磁偏角為-7°37′。因此,使用羅盤前,應先對其進行校正。利用螺絲調整羅盤零刻度位置。此羅盤應校核為352°23′。

  層面與節理面也是岩石的兩個方面。層面延展性好。通常為明顯的顯露出岩層。節理面,***精選幼師實習報告***延展性不好。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節理主要分為張節理和剪理:

  張節理是岩石在張應力作用力下所產生的節理。其特點是產狀不甚穩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遠,多具有張開的裂口。節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沒有擦痕。節理有時為礦脈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張節理常繞過砂粒和礫石節理之呈彎曲形狀,節理間距較大分佈稀疏而不均勻,很少密整合帶,常平行出現或呈雁形出現。有時,沿著兩組共軛呈x形的節理。斷開形成鋸齒狀。

  剪節理,又稱剪下節理,是岩石在剪下應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節理,它一般產生於壓應力成45°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下應力面上其特徵為:產狀比較穩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較遠,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較深,常具緊閉的裂口,節理面平直而光滑,沿節理面可有輕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鏡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節理常切開較大的碎屑顆粒或礫石。或切開結核岩脈等。節理間距小,常呈等間距均勻分佈、密集分佈、密整合帶,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現或兩相交叉,稱“x節理”,或稱“共軛節理”,兩組節理有時一組發育較好,一組發育較差。

  解理為較弱面。因此解理統計是判斷巖體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包括解理的數量、寬度、產狀、發育程度、有無填充物。取1m3的岩石判斷以上各項資料,解理的程度發育越好,說明岩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邊坡穩定等應注意解理的統計。

  岩石與瀝青的粘附性取決於岩石的酸鹼性。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崗岩。鹼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質改變其粘性。

  2.7月9日晴大石河西上莊坨沙鍋店

  大石河全長70多公里,發源於河北省青隴縣自西向東,注入山海關附近的雁塞湖,最後匯入渤海。該河流從山區逐漸過渡到平原,屬於半小區,河流季節性強,上游多侵蝕,下游多堆積,並在侵蝕與堆積作用下形成了階地與河漫灘,上莊坨就是在階地上建立的一個村莊,在196高地上可明顯的看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此處出現了泥包礫現象。是洪積現象或冰水堆積而成。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崗岩斑岩為主的巖牆。巖牆右側的灰巖與亮甲山的岩石的產狀一致,形成於淺海環境,產生了石崖、溶溝。

  從動力學觀點看,水流作用於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託力大於岩土的強度時,將發生侵蝕河搬運作用,否則河床不會遭受侵蝕而產生淤積。

  河流中流線位置發生擺動,橋墩的修建應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半山區和平原區影響最為明顯。山區河流以侵蝕為主,河床相對穩定,河谷寬度小,擺動小,半山區河流、水流在河床內部有動盪性。主流線有擺動。平原區河流以堆積、淤積為主,河床極不穩定,河谷不確定,無明顯岸坡,河流主流線擺動劇烈。

  河水的流速於流量給河兩岸的地址作用,並以此來判定喝水的流動方向。河流的礫石直徑與流速間是4次方的關係。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為堆積現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為侵蝕現象。河卵石的分佈決定河岸的分佈範圍,河卵石的磨圓度及其大小能判斷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強。河流搬運能力越強,卵石越光滑,磨圓程度越好,衝擊漫灘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階地不能被淹沒。河漫灘在洪水期可被淹沒,階地與河漫灘均為二元結構。

  粒石堆出現成層性,河流流速擴大,紊流現象越強烈,河流地質環境越複雜,成層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則反之。階地堆積物以大的粒石為主,沙含量較少。

  階地的產生是內動力和外動力作用的結合,據其成因又將階地劃分了幾個等級。ァⅰ級階地受水流沖刷,發生變化,產生明顯陡坎。ⅱ級階地物質結構組成:土、碎石、帶稜角狀混雜堆積。階地越高,岩土越老。

  在沙鍋店出現了岩溶現象,此處岩漿岩為塊狀結構,無層理,並形成了以花崗斑岩為主的巖牆。巖牆右側的石灰岩是青灰色屬亮甲山組的豹皮狀灰巖。通過產狀判定推測出該地巖體與亮甲山組為同一組。同時還可看到石崖、溶溝現象,這都是在化學侵蝕和機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溝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蝕性;水有流動性;岩石要與水出現容實現象;岩石能與水作用;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7月10日陰義院口村

  此處出露的岩石為花崗岩,屬侵入花崗岩、岩漿岩與沉積岩相比,岩漿岩無層理,而變質岩存在變晶結構,有變質礦物。該處陡坎坡度大致為70°。據巖體力學及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坡度大於70°的邊坡極易產生整體滑坡。產生整體滑坡有三個影響因素:坡形,坡高,軟弱的滑動面。

  此處地處山區,修建傍河公路最為適宜。因為山區地形複雜,地質情況複雜,而沿著河流的走向,地形為河流的各階地,在同一級階地上,地形較平緩,地質情況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經濟。

  在馬蹄嶺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慮到公路的坡度問題。“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馬蹄嶺地面高程度變化較大,如修建直線公路,會影響行車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採用“s”形設計則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車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車事故。在山區常見的這種設計思想即盤山公路。

  此處修建工程專案主要影響因素是邊坡穩定性,修建隧道時,最大影響因素即邊坡穩定性。此處修建鐵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穩,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岩石的親水性勢必會產生對水壓力,從而也會使山體失穩,故在此處修路、橋時應注意邊坡穩定性。

  4.7月11日陰轉小雨張崖子